2020-12-09

                             千古潼关地灵人杰

        潼关地处黄河之滨,地势险要,扼秦、晋、豫三省之要冲,是古代长安至洛阳交通线上的关防要隘,也是中原西入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幸跟随老师来到潼关古城,览祖国山河之壮丽,见千年古关之雄姿。

一、潼关八景

1、风陵晓渡

《风陵晓晓》清·淡文远

洪波一片接天时,几叶扁舟渡晓晴。秦晋漫云南北限,此陵自古达潼城。

2、中条雪案

《中条雪案》清·淡文远

迢遥北望俯群山,满眼平铺霜雪环。疑是蓬莱山上石,移来一片拱岩关。

3、秦岭云屏

《秦岭云屏》清·淡文远

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岚一带横斜曛。寻幽远出潼川上,几处烟村锁白云。

4、黄河春涨

《黄河春涨》明·林云翰

冰泮黄河柳作烟,忽看新涨浩无边。飞涛汹涌警千里,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一篙春棹白鸥天。临流会忆登仙事,好借星槎拟泛骞。

5、雄关虎踞

《雄关虎踞》清·淡文远

秦山洪水一关横,雄视中天障帝京。但得一夫当关隘,丸泥莫漫觑严城。

6、谯楼晚照

《谯楼晚照》清·潘耀祖

画楼突兀映麒麟,斗角钩心满眼春。待得夕阳横雁背,鼓声初动少行人。

7、道观神钟

《道观神钟》清·潘耀祖

大河水泛出鲸鱼,仙院移来岗上居。撞破尘缘声几点,寒山遗响震穹庐。

8、禁沟龙湫

《禁沟龙湫》明·林云翰

禁沟山下有灵源,一脉渊深透海门。龙仰镜天嘘雾气,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千里风云斡化云。乘兴登临怀胜迹,载将春酒醉芳尊。

二、远古传说

1、女娲山——女娲造人

        《九城志》云:“女娲墓在今潼关口河滩上,屹然介河有木数株,虽暴涨,不漂没也。”

        《水经注》载:“潼关口河滩上有树数株,虽水暴涨,亦不漂没,人为女娲陵······”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从天庭云游到黄河边,看到黄河在潼关转了一个大大的急弯,风光秀美,土地肥沃,唯无生机与灵气,遂决定使用自己的神力抟土造人,创造天地间之生灵。当女娲耗尽最后一丝力气,长眠在潼关东山脚下的黄河岸边,后世人为了纪念这一人类始祖,各朝各代先后在原女娲及最初人类宿居的潼关东山建起了女娲祠,潼关东山也因女娲的传说而被历代视为风水宝地。

2、桃林塞——夸父追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相传在黄帝时代,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晒焦了地上的庄稼,使人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族首领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使唤。追赶太阳的路上,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最后实在太累太渴,当他走到华山以东、灵宝以西的地方,身体再也支持不住,就倒下去死了。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因桃林的地势险要,以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桃林塞”。

三、秦汉肇始

1、崤函天险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秦朝时期,函谷关是整个崤函天险的通称,《元和郡县图志》载:“东至崤山,西止潼津,通名函谷,号曰天险。”以致于刘邦在进军关中的时候,不得不避开豫西山地和易守难攻的秦函谷关及潼关要塞,迂回到河南南部从武关直取咸阳。

2、漕运枢纽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及船库。到汉武帝时期由于和匈奴作战,需要通过漕运调用大量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就在潼关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设船司空县,隶京兆尹(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

3、东汉建关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西羌起义,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大为震惊,急召车骑将军邓骘回京师,邓骘将军自汉阳郡返京途中,路过潼关,看到了这块夹处在南山与黄河间的山原位处冲要,形势险峻,就策划在回谿(今潼关麟趾原)之西,潼水以东的高阜上创建一座军事要关,扼守交通喉襟,并命名为潼关。永初三年(109年)春天兴工,同年报竣。潼关既建,成为洛阳西方的外围屏障,从此取代了秦汉时期的函谷关,成为关东、关西(亦称关中)的分界线。潼关建成之后的近一百年时间里,这里没有发生战争。

4、汉古关城遗址

        汉古关城遗址位于港口镇杨家庄,距今城东北约10公里,东起远望沟,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约2000米,城基发现有夯筑杵迹及铁管、残陶片等物。古城关建于汉献帝年间,遗址已垦,城垣残迹尚存。汉潼关城只有南墙和北墙,并没有东墙和西墙,这是由于东汉潼关城东临远望沟,西临禁沟及潼河的缘故。

5、东埝遗址

东埝遗址,位于代子营乡东埝村东北。遗址略呈椭圆形,面积约2万平方米,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150米,东南西北均为沟壑,深约40米。夯土及地表中可见汉代绳纹板瓦、筒瓦残片,由此推断此处当为汉代遗址,对研究潼关地区的城池选址和人文活动具有一定价值。

6、张尧遗址

张尧遗址,位于高桥乡张尧村南,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遗址堆积层厚约3米,夹杂有灰陶筒瓦、红陶筒瓦和灰坑,下面约有30厘米厚的红烧土层。该遗址文化堆积深厚,遗物较多,是陕西东部比较少见的汉代至唐宋时期聚落遗址,对于研究汉代至唐宋聚落的分布范围、地域文化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重要价值。

7、关西夫子

        东汉大将军邓骘自汉阳郡返京途中,路经华阴时,专程到杨震讲学之处——“三鱣堂”(今港口镇东南十二里处),寻访有“关西夫子”之称的杨震,并逗留了较长时间,后以茂才举荐杨震于朝廷。

        杨震(54—124),字伯起,东汉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潼关县安乐乡水峪口村)人,官至太尉,其“清廉正直、恪勤竭忠”的精神思想影响深远,千古不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鸿儒、最具影响的杨氏先祖、最有名望的潼关先贤,有“关西夫子”“四知先生”等称誉。

        杨震曾出任过山东莱州的太守。上任时,途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给他,说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王密惭愧而去、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之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