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成年男女之间最需要的东西

昨天和朋友出门想买两条裙子,一踏进店门,被店员们的热情吓退,无奈之下两人只能吃完东西后各自打道回府。

晚上和朋友聊起白天的事,她说“现在的服务也太热情了吧,但我觉得这样像是把我挑衣服的行为公开处刑,有一点点被侵犯的感觉。”

我乐了,不免觉得“公开处刑”用得过于灵性。

的确,很多时候,过度的热情并不能让人感到舒适。“边界感”大概是很多人都需要、很多人又缺乏的东西。

“边界感”指的是能认识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清晰的边界。

有边界感的人不会用热情侵犯他人;不会强迫他人知道自己的情绪和事情;不会用“亲密关系”做掩护侵入他人生活。

喜怒哀乐亦或者悲欢离合,那都只是你自己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我真是深有感触,毕竟被迫成为情绪垃圾桶不止一次。

某天下午,我抱着电脑坐在学校咖啡馆内码字。思路正是敏捷时,我对面坐下了一位女生,她说“我见过你”。

压下思路被打断的不快,我问道:“什么?”

女生看着我说“你是心理协会的,之前你在我班上主持过活动。”

可惜我对她说的记忆甚少,“你有什么事吗?”

“你们那儿平时来找心理老师咨询感情问题的人多吗?你就是处理这个的应该知道吧。”

合上电脑,我笑道“我不是清楚,我们只是负责帮同学联系老师。”

女生对此似乎也不在意,自顾自地说“上个星期我和他分手了,他以前对我很好,一点都不像现在这样。”

我大概也明白了,这姑娘是受了情伤。此时此刻,我只需要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就够了。

看着她的红唇一张一合,一个恋爱故事也在我的心中成型。如果这一番倾诉能让她的情绪有所纾解倒也不错。

大约一月后的深夜,我收到了这位女生的微信。

她说,她和新男朋友吵架了,向我抱怨男生对她多么不体贴,告诉我她在这段感情里付出了多少。

我挺后悔加她微信。深夜12点28分,只想往床上一躺,对于她的感情生活,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然而我又做不到直接拒绝她,只能隐晦地回复“我不是做心理咨询的,只是帮有需要的同学联系专业的老师。对感情问题可能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要不明天我帮你预约一下专业的老师吧,你可以和她们倾诉一下,这样会比较好。”

让我没想到的是她的回复“没关系,我只是想找人倾诉一下。”

我能理解她想宣泄自己情绪的心情,但我不能接受她深夜打扰的行为。

一味地向他人倾诉自己的遭遇,并不能获得更多同情。祥林嫂足够悲惨,但人们更厌烦她的啰嗦。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拿自己的问题困扰他人,明白人和人之间的边界。

用“亲密关系”做掩护侵入他人生活有多令人厌恶。

最难解决也最让我们头疼的就是这个问题。

出门扔个垃圾就能被楼下大妈教育,对自己的学业、恋爱指手画脚,末了还能加上一句“要不是和你妈经常一起买菜,我才不和你说这些呢。”分分钟让人烦躁。

时常能在网上刷到被催婚、被催生、被询问工资、成绩的帖子,问出这些问题的人往往都是亲近之人。

这些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肆意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试图让我们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满足她们对我们的期望,“边界感”在她们身上荡然无存。

单身会被当成无能,不生孩子就是身体有问题。在这些人眼里,一切不符合她们预期的状态都是不正常的。

这类人似乎还特别热情,热衷于帮我们改变状态。

到哪都不忘说“我那个侄女现在都不找对象,你要是认识合适的别忘了介绍给我。”

亦或者在与人聊天时总要提一句“我那个侄媳妇,到现在都不生孩子,不知道身体有什么问题,改天得让她去检查检查。”

这种感觉有多崩溃?

应该和在人流中被扒掉衣服被迫裸奔差不多吧。

以前看周国平写过的一段话,少年时不懂其中之意,现在却深以为然。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有清晰的边界感,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真希望你我身边都是界限感明朗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界感,成年男女之间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