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排序的概念
排序: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操作。
稳定性:假定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的关键字的记录,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即在原序列中,r[i]=r[j],且r[i]在r[j]之前,而在排序后的序列中,r[i]仍在r[j]之前,则称这种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否则称为不稳定的。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七种,分别是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下面我们对这些排序进行一 一讲解。
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插入排序法,其基本思想是:
把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码值的大小逐个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所有的记录插入完为止,得到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实际中我们玩扑克牌时,就用了插入排序的思想。
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是将待排序的元素逐个插入到已排序序列的适当位置,从而形成一个有序序列。
该算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动图如下:
下面是一个使用Java实现插入排序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key = arr[i]; // 当前要插入的元素
int j = i - 1; // 已经排好序的元素的最后一个索引
// 将比 key 大的元素向后移动
while (j >= 0 && arr[j] > key) {
arr[j + 1] = arr[j]; // 向后移动元素
j--; // 向前遍历已经排好序的元素
}
// 插入 key 到合适的位置
arr[j + 1] = key; // 将 key 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5, 2, 8, 9, 1, 3};
insertionSort(arr); // 使用插入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
}
}
直接插入排序的特性总结:
希尔排序法又称缩小增量法。希尔排序法的基本思想是:先选定一个整数,把待排序文件中所有记录分成多个组,所有距离为的记录分在同一组内,并对每一组内的记录进行排序。然后,取,重复上述分组和排序的工作。当到达=1时,所有记录在统一组内排好序。
下面是希尔排序的工作原理:
希尔排序的特性总结:
动图如下:
因为咋们的gap是按照Knuth提出的方式取值的,而且Knuth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统计,我们暂时就按照:O(n1.25)到O(1.6 * n1.25) 来算。
下面是一个使用Java实现的希尔排序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Shell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 初始化增量为数组长度的一半
int gap = n / 2;
while (gap > 0) {
for (int i = gap; i < n; i++) {
int temp = arr[i];
int j = i;
// 插入排序
while (j >= gap && arr[j - gap] > temp) {
arr[j] = arr[j - gap];
j -= gap;
}
arr[j] = temp;
}
// 缩小增量
gap /= 2;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9, 5, 2, 7, 1, 3, 6, 8, 4};
System.out.println("原始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System.out.println();
shellSort(arr);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
希尔排序稳定性:不稳定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数组进行排序时,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选择数组中最小的元素,将它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然后,选择剩余元素中最小的元素,将它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整数数组
int[] arr = {64, 25, 12, 22, 11};
// 调用选择排序方法
selectionSort(arr);
//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
for(int i=0; i < arr.length; i++){
System.out.print(arr[i]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
// 获取数组长度
int n = arr.length;
// 遍历整个数组
for (int i = 0; i < n-1; i++) {
// 假设当前索引为 i 的元素是最小值
int minIndex = i;
// 在剩余的元素中寻找最小值的索引
for (int j = i+1; j < n; j++) {
// 如果找到比当前最小值还小的值,则更新最小值的索引
if (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 将最小值与当前位置交换
int temp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temp;
}
}
}
【直接选择排序的特性总结】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它是通过堆来进行选择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排升序要建大堆,排降序建小堆。
【堆排序的特性总结】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位置,从而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顶部(或底部)。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数组中的所有元素都按照顺序排列。
下面是一个详细注释的 Java 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 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每轮比较后,最大的元素就会被冒泡到数组末尾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 内层循环用于比较相邻的元素并交换位置
// 每轮结束后,当前轮数已经排序完成的元素就会排在数组的最后
// 所以下一轮比较时,不需要再考虑这些元素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
// 如果当前元素比下一个元素大,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System.out.println("原始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调用冒泡排序
bubbl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n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
快速排序是Hoare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二叉树结构的交换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为:任取待排序元素序列中的某元素作为基准值,按照该排序码将待排序集合分割成两子序列,左子序列中所有元素均小于基准值,右子序列中所有元素均大于基准值,然后最左右子序列重复该过程,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在相应位置上为止。
实现思路:
1: 首先,从数组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一个指针,即i和j,以及选择一个基准值pivot。
2:通过循环,从数组的右端开始向左查找,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的下标,将该下标赋给j。然后从数组的左端开始向右查找,找到第一个大于基准值的元素的下标,将该下标赋给i。
3: 在找到两个元素的下标后,交换它们的位置,将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移动到基准值的左边,大于基准值的元素移动到基准值的右边。然后继续循环,直到左指针i大于等于右指针j。
最后,将基准值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将其与左指针i所指向的元素进行交换。这样,基准值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值,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值。
需要注意的是:若选择最左边的数据作为key,则需要right先走;若选择最右边的数据作为key,则需要left先走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
// 设置左右指针和基准值
int i = left;
int j = right;
int pivot = array[left];
// 在左指针小于右指针的条件下,进行循环
while (i < j) {
// 从右往左找到第一个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的下标
while (i < j && array[j] >= pivot) {
j--;
}
// 从左往右找到第一个大于基准值的元素的下标
while (i < j && array[i] <= pivot) {
i++;
}
// 交换找到的两个元素的位置
swap(array, i, j);
}
// 将基准值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swap(array, i, left);
// 返回基准值的下标
return i;
}
实现思路:
1: 首先,在函数内部定义两个指针i和j,分别指向分区的左侧和右侧。初始时,将left作为基准元素的索引,即基准元素为array[left]。
2: 然后,通过循环,不断将大于基准元素的元素移动到右侧,将小于基准元素的元素移动到左侧。具体的操作是,先从右侧开始,找到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然后将该元素移动到左侧指针i的位置。
3: 接着,从左侧开始,找到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然后将该元素移动到右侧指针j的位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指针i和j相遇。
4: 最后,将基准元素放置到它最终的位置上,也就是指针i的位置。这样,基准元素左侧的元素都小于或等于它,右侧的元素都大于或等于它。
5: 最后返回基准元素的索引i,用于后续的分区。
注意:若在最左边挖坑,则需要R先走;若在最右边挖坑,则需要L先走
动图如下:
private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
// 设置指针i和j分别指向分区的左侧和右侧
int i = left;
int j = right;
// 设置基准元素为分区的第一个元素
int pivot = array[left];
// 开始循环,直到指针i和j相遇
while (i < j) {
// 从右侧开始,寻找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while (i < j && array[j] >= pivot) {
j--;
}
// 找到后将该元素移动到左侧指针i的位置
array[i] = array[j];
// 从左侧开始,寻找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while (i < j && array[i] <= pivot) {
i++;
}
// 找到后将该元素移动到右侧指针j的位置
array[j] = array[i];
}
// 将基准元素放置到它最终的位置上
array[i] = pivot;
// 返回基准元素的索引,用于后续的分区
return i;
}
实现思路:
cur
和 prev
,它们都指向数组的起始位置(cur = begin
,prev = begin - 1
)。keyi
中。prev
不等于 cur
,则将当前元素与 prev
指向的元素交换位置。cur
向后移动一位。prev
指向的元素交换位置,以确保基准元素的位置在整个数组中是正确的。keyi
。begin
到 keyi - 1
)和右半部分(keyi + 1
到 end
)分别进行递归调用。//快速排序法 前后指针版本
void QuickSort2(int* arr, int begin, int end)
{
if (begin >= end)
return;
int cur = begin, prev = begin - 1;
int keyi = end;
while (cur != keyi)
{
if (arr[cur] < arr[keyi] && ++prev != cur)
{
swap(&arr[cur], &arr[prev]);
}
++cur;
}
swap(&arr[++prev],&arr[keyi]);
keyi = prev;
//[begin,keyi -1]keyi[keyi+1,end]
QuickSort2(arr, begin, keyi - 1);
QuickSort2(arr, keyi + 1, end);
}
快速排序优化
快速排序总结: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 归并排序核心步骤:
public class MergeSort {
// 归并排序入口函数
public int[] mergeSort(int[] array) {
// 特殊情况处理:当数组为空或只有一个元素时,无需排序,直接返回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 1) {
return array;
}
// 调用归并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mergeSort(array, 0, array.length - 1);
return array;
}
// 归并排序递归函数
private void mergeSort(int[] array, int start, int end) {
// 当前排序范围只有一个元素,无需继续拆分
if (start >= end) {
return;
}
// 找到当前排序范围的中间位置
int mid = start + (end - start) / 2;
// 递归拆分左半部分
mergeSort(array, start, mid);
// 递归拆分右半部分
mergeSort(array, mid + 1, end);
// 合并左右两部分排序结果
merge(array, start, mid, end);
}
// 归并两个有序数组
private void merge(int[] array, int start, int mid, int end) {
// 创建一个临时数组保存合并的结果
int[] temp = new int[end - start + 1];
int i = start; // 左半部分起始位置
int j = mid + 1; // 右半部分起始位置
int k = 0; // 临时数组的索引
// 遍历左右两部分数组,依次取出较小的元素放入临时数组中
while (i <= mid && j <= end) {
if (array[i] < array[j]) {
temp[k++] = array[i++];
} else {
temp[k++] = array[j++];
}
}
// 处理剩余的元素
while (i <= mid) {
temp[k++] = array[i++];
}
while (j <= end) {
temp[k++] = array[j++];
}
// 将临时数组中的元素拷贝回原数组中
for (i = 0; i < temp.length; i++) {
array[start + i] = temp[i];
}
}
}
下面对这段代码进行详细的讲解:
外部排序:排序过程需要在磁盘等外部存储进行的排序
前提:内存只有 1G,需要排序的数据有 100G因为内存中因为无法把所有数据全部放下,所以需要外部排序,而归并排序是最常用的外部排序
排序方法 | 最好 | 平均 | 最坏 | 空间复杂度 | 稳定性 |
---|---|---|---|---|---|
冒泡排序 | O(n) | O(n2) | O(n2 ) | O(1) | 稳定 |
插入排序 | O(n) | O(n2) | O(n2) | O(1) | 稳定 |
选择排序 | O(n^2) | O(n2) | O(n2) | O(1) | 不稳定 |
希尔排序 | O(n) | O(n1.3) | O(n2) | O(1) | 不稳定 |
堆排序 | O(n*log n) | O(n*log n) | O(n*log n) | O(1) | 不稳定 |
快速排序 | O(n*log n) | O(n*log n) | O(n2) | O(log n)~O(n) | 不稳定 |
归并排序 | O(n*log n) | O(n*log n) | O(n*log n) | O(n) | 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