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的老电影,藏着所有男人的幻想

这个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火出了圈,堪称爆款中的爆款,30+的男明星不依了,微博直言,希望也来一档《浪哥》。

可就在我沉浸于浪姐浪哥们的喜悦中时,却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男女互开玩笑的默契感,少了那种大家一起玩儿的畅快感,仿佛娱乐圈分成了男女校,大家只能互相瞪眼看着对方,眼红对方。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一部电影。

26年前中国电影巅峰时期的一部处女作,女神、直男都在,狂暴的青春、诚挚的幻想,如梦似幻的回忆也都在,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超豪华超现实主义的凶猛青春画面——《阳光灿烂的日子》

26年后,突然觉得这个高饱和度的颜色特别复古

电影就如它的名字一样,每个角落都耀眼、生猛、处处来劲儿。

王朔,北京大院子弟,电影原著《动物凶猛》的作者,电影红火那年,他是大院子弟的精神图腾,大哥级人物。

王朔在电影中的客串

姜文,电影导演,读完《动物凶猛》后爱不释手,将6万字小说改编成了9万字的剧本。

曾是大院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经常跟着哥哥们的屁股后面跑,如今也成了气候。

电影开拍,得找合适的演员。

由于是个青春期的故事,姜文看中的几个人,多是没有演艺经验的素人。

夏雨当时刚满十六岁,当时还在考虑中,只是姜文妈妈说了一句,小子长得像姜文中学的时候,一锤定音。

米兰一角,姜文本来的设定是高挑、清秀的姑娘。

宁静个头不高,长得圆圆的,太甜美了。但开拍不到几天,姜文改了主意。

宁静饰演的米兰成为那个年代男孩们的梦中情人

小陶虹的于北蓓是个“从月亮门儿里,拐出来一个长着狐狸脸的”女孩。姜文去游泳队里挑人,一眼就看中了笑兮兮的小陶虹。

人找到了,接下来就要找感觉。

于是姜文把几个孩子赶到了北京良乡某部队的汽车团进行集训,六七十年代的报刊杂志,歌曲时尚,一天不落地浸染下来。

两个月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种氛围,终于出来了。

1993年8月23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拍,这一天是王朔的生日。

开机现场,贴了两条特拽的字,“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关于《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一位更猛的姐姐,必须单独好好说了一下。

那就是刘晓庆,当时真正“乘风破浪”的大姐大。她正和姜文谈恋爱,姜文要拍电影,她自然是支持的。

怎么支持?花钱呗。

开拍前,听说演员姜文要去当导演,投资人没几个看好的,都撤到了一边,好不容易拉来一点投资,开拍不到一周就花完了。

别人催刘晓庆,刘晓庆就去催别人,找了香港的文隽做监制,找了房地产公司,又找了一家叫做宏达的公司。

钱还是不够,几个幕后制作,只好自己开始搭钱,刘晓庆豪迈,没钱了,连妹妹的买菜钱都被刘晓庆弄了来。

刘晓庆和姜文

“那一万元是我从她紧紧攒着的拳头里抠出来的。”看看刘晓庆的做法,就知道刘晓庆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女人。

刘晓庆当时就说,“这是姜文第一次做导演,没有人相信姜文能导戏。连他自己也没信心。可是我有,我一定要做成这件事。”

果然,成了。第一次演出的夏雨,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了影帝。

实现理想,光有努力是不行的,得有好成绩在那儿显摆着,让人看见。

《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一部让人看得见成绩的电影,虽都是同样的青春片,但它太与众不同了。

它给你的感觉不止是浪漫、快乐以及超远现实的旧时光,更是一种垃圾摇滚的炸裂感,一种对青春叙事的反叛,看完了,会让你害怕、迷茫、感同身受之中又有针刺般的微妙。

电影开头,是一段回忆在告白。姜文的声音,平稳而沉重,诉说着一段文革时期最私人化的体验。

太阳无处不在,唯一的想法大概就是想找个阴影处躲一躲吧。很快,机会就来了。

马小军(夏雨饰)的爹爹和大院里其他孩子的爹爹一起接受了新任务,去贵州做支援工作。

父亲走了,马小军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与小伙伴在空地里瞎闹,去偷看女孩子跳舞。

那几年,几个人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终于在上中学时又在城东的大院里相聚了。

整蛊老师,成了他们考试之外,到校的必修课。

冯小刚饰演的纪老师,刚转身把《中俄尼布楚条约》写好,课桌上的帽子里就堆满了煤球。

马小军此时趴在桌上,玩着手中的一笔,一副心不在焉发白日梦的样子。

他根本不想上学,正愁着没机会溜出去。正巧,纪老师刚骂完话,几个大孩子冲了进来,掠过了课桌又飞出了窗口。最后那位刚跳出去,发现鞋掉了,转头回来找老师要。

老师不给,他还说了这么一句。

老师和混混纠缠的时候,马小军从教室后面溜了出来,拍拍屁股走了。

他最近迷上了开锁,对它的兴趣可比上课要大多了。他自己锉钥匙,锉完了,拿着家里的各种锁头试。

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开父亲的抽屉,翻出肩章和胸章挂在身上,非一次性的避孕用品也拿来瞎玩。

他最喜欢的,就是那锁舌“吧嗒”一下打开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张通行证,既通向家中大人的秘密,也通向别人家的秘密

有一天,他却鬼使神差地打开了一道暗锁,推开了另一个空间。

在这个套间里,他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一些仿佛有钱人才能拥有的东西。

一个长筒望远镜。

以及,一张女孩的照片。

照片上的女孩,正是宁静,或者说米兰。

小说中寥寥几语勾勒出了照片中米兰的阳光灿烂、风韵独具,要拍出来可不容易。

姜文先是找了摄影师拍,可怎么拍都不满意,就是没有那种朦胧中带着虚幻、飘渺中带着让人一见钟情的热浪。

姜文干脆就用电影胶片拍,4本胶片,相当于20000多张照片,选了唯一的一张

马小军掀开了照片,一下子就镇住了。

对着照片,很严肃地行了一个注目礼,就离开了。

就此,《阳光灿烂的日子》分成了两条线。

一条是新加入的朋友,刘忆苦,他是马小军的发小刘思甜同父异母的哥哥,刚当兵回来,一脸的社会人模样,经常会带一些女孩过来。

哥哥姐姐都在,马小军就成了被捉弄的对象。

第一次见于北蓓,他一会儿被推过去和她一处坐着,像谈恋爱,一会儿又要被涂着口红的于北蓓亲嘴,闹得简直没个限制。

越是闹得凶,他就越是思念那天照片上看到的女孩。

此时此刻的马小军的世界分裂成两个不同的场域。

一个是装得像大人、要时刻打起精神来应付新朋友的社交规则。

一个是他自己的世界,他一个人,像个孤胆英雄,在这个无论如何都逃不出去的大院里,寻觅着米兰的踪影。

电影开头,成年马小军的一席话(姜文旁白),将现实瞬间拖入了回忆中。

而童年的马小军刚出场,又毫不客气地在这回忆中加掺入了幻想的成分。

可马小军的幻想,总是和现实搅在一起。

一旦搅在了一起,他的生活就变得如梦似幻,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构的,而是他个人对外部环境、外围的世界,整个集体风潮下五彩斑斓的体验。

现实里,马小军总是和小集体捆绑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在展览馆外头等退票,同伴被欺负了,就一起约人干一架。

而白日梦里的马小军又超脱集体,总是孤独地追赶着米兰的脚步。

这一天,马小军他们正在等退票,几个冒充韩国大使的骗子被赶了出来,现场正在收拾不相干的人,马小军和刚认识的女孩聊得火热,同伴拉他,他也没反应,最后莫名其妙被抓进了公安局。

正在问话,马小军突然看见门外两个女孩手挽着手,背对着自己,正要穿过对面的门廊。

其中一个女孩,穿着蓝色碎花连衣裙,小腿胖胖的,脚踝上还拴了一把钥匙,正是马小军要找的人。

马小军冲出了警察局,一路飞奔,周遭的现实世界,摇摇晃晃的,看不清楚,仿佛是要垮掉了似的。

可一见到米兰,整个世界再次阳光普照。

米兰这个女孩,在马小军他们这块很有名,她总是独来独往,身上穿着与那个时代不相符的露腿花裙子,脸上还带着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时髦墨镜。

男孩子都喜欢她,甚至有一个叫彪哥的,还为了她瞎了一只眼睛。

在马小军的少年生活里,和兄弟们在一起时,他是小集体里最不拔尖的那一个,不过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打转转。

对刘忆苦这样的当过兵的大哥哥,总是羡慕,嫉妒,又带有一点自卑。

他邀请米兰到大院里玩,米兰和刘忆苦打得火热,他却只是在沙地上,傻乎乎地想要靠表演《列宁1918》来博取她的好感。

大家伙儿一起去游泳,米兰之前对他说,她不会游泳,可到了泳池,她又玩得起劲儿,到处都是男孩子暗暗争斗的目光。

所以,马小军难受、痛苦,总觉得是米兰背叛了自己,所以他说她胳膊胖,身子胖,那肚子就像是刚生了孩子。

她正准备下水,那屁股套着红泳衣,正在马小军面前撅着,马小军自然不乐意,一脚就踢了过去。

只有回到幻想的世界里,马小军才是安全的,才不会被情绪起伏淹没。

他骑着自行车,带着米兰回农场,被阳光烤热了的风,呼呼地吹,吹得他满身鸡皮疙瘩。

正是在幻想中,马小军才完成了对自我的构建。他总是怒气冲冲,对着所有人都大喊大叫。

对着刘忆苦大喊大叫,扇巴掌,砸酒瓶,拿碎瓶子捅刘忆苦的腹部。

对着米兰也大喊大叫,米兰是个勾三搭四的坏女人,送生日礼物都要送两份,他冲她急,冲她开着那些不着四六的荤笑话。

所有的冲突,都是马小军和整个集体的对峙。

对峙到最后,他冲进了米兰的房间,撕掉了她脚踝的钥匙,爱情没有了,只剩下粗野的愤怒。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马小军被集体狠狠地抛弃了,他跳进了巨大的蓝色的游泳池里。

每次想要游上岸,岸上原本的朋友就会给他脸上来一脚,让他再次淹没在晃动的水花里。

而这也是他想要的结果,身体和精神,同时死亡。

电影拍完之后,姜文和刘晓庆分手了,夏雨在威尼斯拿了影帝,小陶虹从游泳队成员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宁静从此走上演员之路。

无论从何种角度,这都是一部经得起任何解读的伟大电影。

特殊时代里的成长,它为年轻人们献上了对时代的充分冒犯,那些伟大的符号沦为了成人的背景,僵硬,渺小,充满了服从意味。

电影中,大院门口总有一个低能儿,拿着一根棒子杵在裆下,别人说一句古伦木,他就回答一句欧巴。

后来,一个大院里长大的哥们都成了大人了,加长车开着,香槟喝着,再遇见低能儿,大家一起喊着过去的暗号,这次低能儿却回了一句:

这时候,寓意更为明显了,当年的时代烙印是他们的父亲母亲们,而现在新的时代来临了,他们这些过去反叛的孩子也成了烙印,深深刻在了时代之中。

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形容青春,“有一扇门通往另一个世界,那儿一切都被压抑着,一切都在涌动着,一切都在燃烧着怒火,一切都原形毕露,一切都具有毁灭性。”

长大了,成了钻进西服、豪车里的大人,令人害怕胆怯的力量遁于无形。

这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给我们的最大震撼,就像那泳池里清澈的水,像极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26年前的老电影,藏着所有男人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