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刚:都已经“地球村”了,地域歧视为什么还在继续

厉国刚:都已经“地球村”了,地域歧视为什么还在继续

网络上流传有各种鄙视链:相亲、高校、电视剧、电影、游戏、服装、聊天工具等等,几乎没有什么领域是不存在鄙视链的。地域鄙视链是其中的一项,B省人歧视C省人,在A省人面前却被歧视。

说起地域歧视和偏见,我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这事,从小到大,一直都有。

记得小时候,一个村里的同学会给别人取外号,互相之间有点小矛盾,或者想要激怒、羞辱对方,就会喊他的外号,对方听到后就会很生气,于是一场唇枪舌战就开始了,甚至大动干戈,彼此挂了彩,才肯罢休。

在镇上读初中的时候,来自不同村庄的同学,彼此之间会有偏见,说某某村是什么,另一个村又是什么,就像给人取外号一样,给各个村庄也取了个外号。一旦出现了矛盾,就会用外号对骂,甚至来自不同村庄的同学偶尔也会打打群架。

(摄影:厉国刚)

到了高中,地域歧视就扩大到了乡镇,或者是某片区域。由于我们那个县,组建的历史不长,由邻近几个县的多个乡镇集合而成,根据方言、文化习俗等可以分成了三四片,同一片的同学会觉得比较亲近,与其他片的同学就会显得较为生疏和有些隔阂。由于学校在县城,其他乡镇的人在县城的同学面前,无形中都会矮一截。不过吵架、打架是不会了的,估计大家都忙着准备高考。

到了大学,出省就读的人,会遇上省际的地域歧视,在数量占优的当地同学面前,来自其他省份的同学都会显得相对弱势,即便是来自大都市,也会势单力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些省市相对友好一些,有些省市则歧视会重一些。在我读大学的城市,当地人会认为来自其他省市的人都是外地人,不会说他们的方言,就会被歧视或嘲笑。

工作之后,网络上有人一提到H省人,跟帖中就会有不少鄙视的文字。如今,网络上有了新的歧视目标,转向了D地区的人,有很多梗在传。不过,我的同事和朋友中就有多位来自这些地方的人,我并没有觉得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难道是我遇上都是好人?我现在工作的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觉得挺友好的,但是依然听到有人说存在地域歧视现象。

(摄影:厉国刚)

在群里,有人是这样说的。@腿腿二:在公交车上要是不小心踩了一脚,对方就会一直哔哩哔哩地说你们这种人怎么怎么样,当地大妈大爷自身优越感挺强哒。并且感觉同班的本地同学从小就有这样一个观念:除了北上广和他们,其他都是乡下人。

我想有这种看法的人,应该不是个别,地域歧视具有普遍性。但如今有了网络,已经是“地球村”了,别说不同省,就是不同国,都互相交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地域歧视?

@Elodie:地域歧视源自对地域的刻板印象。

@腿腿二:当地人自身的优越感,地域格局小,心理格局不够大。

客观地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在语言、文化、习俗、容貌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各地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有不同。因此,不同省市的人整体上而言存在区别也是一个事实。但是否因为有不同,就可以对他们加以歧视?

并且一个地域的人也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文明的人,也有相对野蛮的人;有守法的人,也有干些违法勾当的人,是否遇上了一个不爽的人,就可以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

地域歧视不是现在才有,只不过在网络时代,由于相同看法的人可以聚在一起,从而会把一种声音放大。如果有人发了个贴,说某某省的人如何如何,其他有相同、相似看法和遭遇的人,就会跟着吐槽。吐槽的人多了,这种印象就刻板化了,成了一种偏见,歧视就会貌似有了更大的事实基础。

(摄影:厉国刚)

地域歧视是建立在优越感基础上的,而这种优越感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由于不同省市经济开发、对外开放的政策力度、时间早晚存在差异,中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不同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地域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所谓财大气粗,身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市的人,在有形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优越感。

在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下,房产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各地房价的差距在拉大,存在一二三四五线,乃至十八线之分。一二线城市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越排在后面的地区,房价越低,相对来说,也越不发达。因此,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在阶层固化的同时,地域身份将会固化。由于房价高低不一,不同地区的居民拥有的财富差异很大,地域歧视有可能会转向不同等级的城市歧视,一线鄙视二线,二线鄙视三线……以此类推。

不管是地域歧视,还是城市歧视,最根本的不在于文化、道德上的一些陋习,而是地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果有一天H省人整体经济水平提升了,成了最富裕的地区,其他省份的人还会歧视他们吗?

(作者:厉国刚,“微观大道”公众号原创作品123号)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观大道。更多精彩内容和互动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厉国刚:都已经“地球村”了,地域歧视为什么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