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灵感流淌

课程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临在当下,接下来我们瞥一下寂静之美。

世界和我有同一个源头,如果这样的人生第一要事就是跟源头连接,有很多很多的路,有一个古印第安巫士唐望对你选择的路有一个标准说,这条路有心吗,你选择的那条连接源头的路是一条有心的路吗?所以最后推荐给大家一个载体: 创作一件灵魂级作品,就是我推荐给各位在世上、在工作当中一条通往源头的路。

作品这个词来自于艺术,其实我一直不懂艺术,好多画我根本看不懂,比如毕加索的画,我都不知道他在画什么。我更不懂为什么这么贵,而且毕加索画的一点都不像。后来我才理解,顶级艺术不是描写现象世界,顶级艺术是在表达本体世界之美,画家感触到本体世界,然后用他的画笔把它画出来。一个好的作品能够往内引向观者,与之发生共鸣,这是好的作品。

我们看一段毕加索的小段视频,请大家来感受一下,他画的不像的背后想表达什么。(视频)

尽管我们还是不懂,但是他的创作的意向我们理解一点点,跟我之前讲的觉性意识、多个角度、多种情感同时在一起的感觉一样,他希望在绘画里表达出来,而不是只是一个角度某一种情感的单向的表达。

艺术家们走的路都是临在于艺术,艺术是帮他们连接跟源头的路。

今天我会讲三部分,第一部分我来讲寂静之美,当艺术加上禅意就会出现一种特别的美,叫寂静之美。比如说宇宙最重要的向度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在我们人身上的体现是当下,所以我们说出那句非常有趣的话,当下即永恒,都是没有时间的那个向度。

1.寂静之美

1.1 时间对应当下,空间对应寂静

时间的对应如果是当下,空间在源头里对应的是无限,可以通过寂静touch到无限。寂静原来是个神圣的词汇,不是我们想的那个安静、宁静的那个静,无限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内在空间,内在空间就是寂静。我们人类是无法直接感触到本体世界的,所以时间背后的当下,空间背后的寂静,都是我们不能用感官和思想直接感受到的,这就是我们的困难。

本体世界的语言我们不具备,但有一个方式叫共鸣,能够和无限共鸣是因为我们内在有something和它是对应的。虽然不能用眼耳鼻舌身直接感触到源头世界,但是可以跟源头世界产生共鸣。时间的对应是当下,空间的对应是寂静。当完全进入当下时刻,能完全的进入到一种没有思维的内在空间,内在它无限的深,内在空间的无限的深就是外在空间的无限广。所以说宇宙就在你的心里面,不在你的外边,你会感受到一种深度,那个深度就是宽度,就是无限,体现为寂静。寂静就是事物周围的留白,空间背后的空间,那个状态叫寂静。

1.2 寂静之美

之前我用了两个日本故事来阐释当下,我讲了武士道和弓道,通过no mind进入到当下。我们再用另外几种艺术,让大家间接体验一下什么叫寂静之美。

禅在日本非常有意思,各行各业都把禅引进去,作为超越于自己上面的那种指导的精神,剑+禅是剑道,弓+禅是弓道,茶+禅是茶道,花+禅是花道,画+禅是画道。而它一旦加上了禅,不但有一种禅的美出来,更重要的是每一项事物都是跟源头连接的路。

1.2.1 禅+茶道

我介绍四种,第一种是茶道(视频) 。

想一个场景,你和你哥们或者闺蜜一起去吃饭、喝茶或者喝酒,你们今天话很投机,觉得无话不谈,这是我们认为朋友之间最高状态,一旦你一句话停下来了,我得接上去,如果我不接,中间有空闲的话,就有点尴尬,有点冷场,我们平时是不是这个状态?我想描述一种灵魂伴侣的感受,灵魂伴侣就是你跟他一起待一天,你一句话都不用说,也不觉得尴尬。尽管一句话都不说,实际上所有的话都说了的那种感觉叫灵魂伴侣,此事世上难找。

你再来看茶道的精神,我长期不理解,我努力的想来理解一点点,它为什么需要一个很小很简单的地方,除了煮水和茶的声音,什么声音都没有,主人不说话,客人也不说话,只有茶在那里自然发声着。人最难的就是不说话而说话,禅修大师要把自己引的非常的深,也就是无限寂静的时候,他就会创造那个场。真正的寂静就是没有空间,我和环境合二为一,你和我之间,你和环境之间的二元对立也就没有了,尽管我什么都没说,奇妙的是我们的心却在一起了,那个感觉叫茶道。

有一本书叫《悉达多》,德国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所著,讲的是一个船夫倾听河水的声音,然后得道,成为全世界最会倾听的人。倾听是极难的,倾听不是你要诉说什么,是要你什么都不说,不是你憋着什么都不说,不耐烦的时候什么都不说,是你自己要极度宁静,事实上是把对方的情绪情感全都吸引进去之后的那种宁静的倾听,因此倾听比诉说难多了。

1.2.2 建筑禅-负空间

我们再换一项艺术--建筑,感受一下内在空间之美在外在真正的空间建筑上的体现。(视频)

负空间,空间背后有空间,让你感受内在的空间。寂静之美不是事物,是事物周围的空间,是空间周围的留白,才是寂静之美。

这种建筑之美已经在日本变成了一种美学,也影响了一个商品,有一个没有品牌的品牌叫无印良品,能够在这里看到那种味道。

1.2.3 禅+插花

第二种艺术作品: 花道。我相信我们有人可能都学过插花,但你可能只是学的插花的技术,其实它背后是一种禅的道,我们来慢慢欣赏一下花道的美。(视频)

禅的美不是事物,而是事物周围的空间,它在禅的画里面表现为留白。一定要去享受那些留白,寂静的片刻,往心里走的片刻。

1.2.4 禅+园艺 龙安寺

在禅宗里面认为,打坐是修行,其实做什么都可以修行,比如他们特别重视做饭,去花园里面收拾花园的僧人也是很好的修行,所以很多寺庙里面都会以园艺而出名。我看了四个不同的纪录片,不经意间都提到日本的园艺,全都指向一个地方,日本的龙安寺。(视频)

日本文化影响乔布斯特别多,他每隔几年都会想去一次日本,经常会去龙安寺看刚才的那个园艺。你可以想象一下乔布斯坐在龙安寺的台阶上,看着眼前的石头。接下来有一段很珍贵的视频,是他的macintosh技术总监回忆当年乔布斯去龙安寺的故事。(视频)

你有没有从这个画面里面看到iPhone那个界面?在iPhone里体会到那种负空间,真正的东西都在后面那个感觉,一模一样,都是相通的。如果你问我今天我们在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其实已经告诉你了,寂静之美。

1.灵感流淌

2.1 灵感是正常状态

我们已经理解了当下和寂静,假如能够临在于当下,临在于寂静,就能够超越思维,产生觉性智慧。觉性没有内容,觉性是意识周围的那个空间,觉性意识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是永恒无限的那样一个背景。所以有时候我称它为零意识场那种状态。思想就像里边飘来的几朵云,背后是无穷无尽的蔚蓝。

觉性智慧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过程当中,一个词就是灵感。灵感的英文是inspiration,回到古希腊语的意思就是在灵性之中。我们通常把灵感理会成你思想里面的灵光乍现,就是突然有了一个好注意。

我们把思想、思维default(默认)成正常状态,灵感是突然冒出来的那个东西。错了,灵感其实是正常状态,只不过你被遮蔽住了,它出不来。

请允许我用这张图来表达一下,通常我们认为我们的思维就是最终的那个意识的源头。你的思维用到作品上,你的作品就需要你想出来,是你努力的计划出来的。如果把思维去掉,觉性直接做回到意识作品那个状态,我们不太熟悉,这个状态可能就是灵感。像《弓和禅》里那句话,让灵感如泉水般流淌出来,我好喜欢这句话。

伟大的作品都是对本体的体验,伟大的艺术家都拥有灵感。当我们说艺术家江郎才尽,其实不是说你思维才尽了,是灵感才尽枯竭了。我搜集了非常多的材料,关于艺术家甚至包括科学家。时间的关系,科学家我就不讲了,我只讲艺术家。他们用灵感流淌出来的那个状态,真美。

如果讲一个人你觉得是天才,再讲一个人你又觉得是天才。我把所有他们铺在一起请你看一下,你会理解我在说什么。其实他们不是天才,那是正常状态,而我们却不是正常状态。

2.2 画家

首先请看画家,《弓和禅》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如果一个画家十年去画竹,去观察竹,最后他就会把自己变成竹子,竹子自己就会把自己画出来。画家心中刚浮现出某种意向,还不等他想,手里的笔已经把那个意向捕捉绘画出来了。这就是阿波研造大师说所说的,在你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之下它已经出去了,灵感的你已经表达出去了,以至于到最后你都不知道,是我还是我的手完成了这项创作。

2.2.1 草间弥生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请允许我来介绍草间弥生。草间弥生只画波点,结果从波点进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视频)

草间弥生说的我脑子一片空白就是no mind。No mind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是灵感在流淌,这个时候只有手在画,而思想里什么都没想,是手自己在画,这就是她自己画出来那个感觉。

2.2.2 毕加索

(视频)

我们再看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说我的手抓着画笔,画笔不听我大脑,有something else在控制我的手。

请大家欣赏一段法国国宝级纪录片,毕加索居然同意拍了一段他绘画的纪录片出来,在一个透明的白板上他做画,美妙之处就是他肯定没有设计,他一开始说画就开始画了。他说这幅画我希望表达出层次出来,然后奇迹出现了,一幅画画得就跟演电影一样,变化多端。虽然我根本看不懂绘画,但是我觉得太美了,一个天才在画板上在跳舞一样的感觉。

刚才是电影,接下来是他本尊表演,一定要用临在的状态来听,如果你的状态对,他会把你内在的东西带动起来,你的身体里面都跟着有反应的那种感觉。(视频)

你现在理解什么叫流淌,不是我提前画了一个草稿,就让它自己去画,看是什么样子,是灵感在流淌的感觉。如果你有兴趣你去把他的整个纪录片找过来看一下,一定要在一个好的环境,喝杯茶,好好的欣赏一下。他画了20多幅画,画完之后他把那些画都毁了,所以这是你欣赏这20幅画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这个纪录片,怎么可以这么有才华。

2.3 音乐家

2.3.1 贝多芬

我看了两个贝多芬的纪录片,贝多芬特别擅长即兴创作,但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很拙劣的做音乐的工作者,他也想像莫扎特父亲一样带着年幼的莫扎特到处巡游赚钱,所以他就逼着贝多芬来练琴。但是贝多芬特别喜欢即兴创作,他爸觉得他不务正业,非让他练谱子。贝多芬17岁的时候有机会去维也纳见到了莫扎特,莫扎特说那你给我表演一段,贝多芬表演了一段,莫扎特说这个曲子反正大家都会,你有没有什么绝活拿给我看。贝多芬说您随便命题,我即兴创作。贝多芬守着莫扎特即兴表演了几段,莫扎特说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成大器。

2.3.2 海上钢琴师

即兴创作是灵感在流淌,是你的思维难以想象的事情。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过程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有个关于钢琴的电影叫做《海上钢琴师》,我强烈大家每隔一两年看一下。1900(男主角)几乎每一个曲子都是即兴创作的,有一个桥段是他的好朋友问他怎么创作的,各位听一听。(视频)

这叫灵感流淌,灵感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的感觉,行云流水一样,你现在知道跟源头连上会是什么状态了。

2.4 作家

2.4.1 王东岳

我曾经问王东岳老师在写《物演通论》那三天有没有如有神助的感觉,他说有。那三天我像神仙一样的日子,是智力最好的状态,每天写书的时候也不知道今天要推出什么东西来,写完了以后,第二天再接着写。写完后他想修改,奇怪的是他修改完了之后都觉得不如第一次写的,又改回去了,所以那次流淌出来的反而是最美的。也就是说,即便写这么严谨的哲学著作都可以流淌。他讲自己写的内容分三卷,每卷写什么主题自己是知道的,第一卷恰好流淌到六十章结束,不是自己计划的。第二卷又到六十章结束,也不是计划的,第三卷写到最后六十章了,看来还是要六十章结束,最后三章努力写了三个月用的时间最长,又在六十章结束。写完之后别人要修改几遍,王东岳老师直接去印刷了。这么多版,每次想修改,只有一点点的修改,大的东西改都改不了,如有神助,下笔如有神的那个感觉,流淌出来,千万不要把流淌神秘化。我们通常写东西苦大仇深似的,头悬梁锥刺骨一定出不了伟大作品,只有No mind,特别放松连接的状态才会出现伟大作品。

2.4.2 臣服实验

有一本书叫《臣服实验》,这个人做了很多工作,心把他流哪儿,他跟到哪儿去,后来他做了一个码农,只要在计算机面前坐下来,他的大脑就会十分安静,那个安静的状态跟冥想一模一样。对他来说写代码就跟其他人对话一样自然,他的思绪像流水一样流到了电脑里边。编程的时候他不是先用英语想问题,再把英语翻译成编码语言,而是直接用计算机语言在思考,然后在他手里面把它编出来的那个感觉。我不知道大家工作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最后他写的代码质量极高,一个人把整个医疗系统的代码全部写出来。那个状态非常美好,这个感觉在很多小伙伴中得到过验证,而且我认为是通过训练可以达到的状态。

2.4.3 心灵访客

接下来请各位看一个作家如何教一个少年写作。想想我们高中的时候写作文,要先打草稿,草稿里会有结构,有开头、中间、结尾,然后再写。所有伟大的创作肯定不是这么创作出来的,它是流淌,流到最后的标志是小说里的人物自己活了。最后作家说不是我写他,是它在让我写,抢着让我把它表达出来。从最小的一个细节开始流淌,它最后就会流出来了。(视频)

你会看到有灵感在舞蹈的感觉出来,就跟在键盘上跳舞一样的感觉。

从声音听韵律,韵律是天底下第一重要的事情。你想跟你的本体连上,就是要和韵律和上,这就所谓的同频共振。

你注意到刚才男儿卡住的时候老作家说你要先开始,掌握那个韵律,这个韵律要先出来,然后你的灵感就会出来,这个时候就是它在写,就不是你在写了。

2.4.4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临在当下

我在另外一本书里面看到完全相同的描述,就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主人公在一个大学里面教修辞学,就是教人如何写作,主人公布置了一个题目,写一篇500字的文章。班级里面一个女生才华平平但想用500字写美国。老师说500字写美国题目太大,可以用500字把我们这个城市写一下。第二天女同学写不出来,老师说你再缩小一点,可以把咱们学校门口这条街道写出来。再过一天,女学生愁眉苦脸说还是写不出来,老师急了说,那你把咱们学校对面的歌剧院写出来,但是女学生还是写不出来。老师实在太愤怒了,亲自把女学生领到歌剧院对面,说你就从歌剧院正面的墙壁开始写,就从左边最下面第一砖开始写,缩小到何种程度。各位有没有感受到临在当下的感觉,此时此地找最小的切片,小到不能再小。如果面积特别大的时候,无法击穿,极小的时候就能够把它击穿了,卡住你的东西就卡不住你了,结果第二天回来这个女学生不是带来了500字的文章,而是一篇5000字的文章。她说我坐在对面的汉堡摊旁边开始写第一块砖,然后是第二块砖,在写第三块砖的时候突然间我再也停不下来了,这跟老作家刚才对那个少年的描写是一模一样的,先把这个韵律临在当下的做出来,当下就是 Zoom in,找到最小切口。今天的人都贪大,越贪大的时候你身上那个能量根本击不穿大事。找一个极小的切口,只要击穿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击穿出来之后,就会变成不是你一个人在写,是你和它一起共同创造,然后那个叶子就会变大,变成一棵树,这棵树会继续变大,变成一片森林出来,真是90度革命。

2.5 总结:灵感流淌

如果各位把我这句话听进去了,你的人生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此时、此地、此事,把你所有的能量从过去收到现在,从未来收到现在。从此时、此事里再分形出再小的事情,再小一点的事情,然后就可能击穿阈值,击穿之后里面就能找到无限的空隙。当你找到空隙的时候,就是跟源头连上的时候,然后就是突然间再也停不下来的感觉,这个东西叫灵感流淌。当你灵感流淌的时候,你的心灵状态特别的寂静,所以能够让你安静的工作是好工作,能够让你平静的生活是好生活,平静是往里走,平静里面无限深代表外在空间的无限广,这是平静和当下的那个状态,就是灵感流淌。

我们过去太习惯于自己努力,苦大仇深,头悬梁锥刺骨,熬夜熬到12点还写不出来,于是喝咖啡、抽烟,最后灵感全被熬没了。我不是否定思维,更好的利用思维是把它放空,是No mind。只要记住No mind,你会大差不差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它会经由你注入到你的作品里面去,那个美好的状态就是让灵感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跳舞,甚至你脑子里面进行的思考也是在跳舞一样的状态。所有的舞蹈和音乐乃至绘画都要有一个韵律,只要你踏上了那个韵律就是艺术,是本体的韵律,源头的韵律。

有人有疑问,如果觉性智慧这么美我还需要学习吗,我就等着觉性智慧来不就完了,或者说我直接从一楼跳到四楼不就好了?我们在打这样的隐喻,四楼的觉性智慧就像大海一样,这个海是一个场,它没有content,没有思想,没有内容,没有概念,没有定义。可是你毕竟是个人,你必须有一个表达的载体把它表达出来,那个载体其实你需要学习。灵感经由你的思维方式和你的知识体系表达出来,载体越宽流出来的量越大,载体越优雅艺术就越美,所以绝对不要排斥思维和思想。只是在这个情况之下你的思维思想不是主人,它是仆人,它是工具。创造要在思想和灵感之间来回走一走,如果今天你的脑子特别想去写东西或者读一本书,你今天就去读,你觉得今天的状态不想去读书,想去看一点电影就去看电影,你说我今天的状态不想一个人独处,我想找我的灵魂伴侣去坐一坐,那你就来找我。你听到你的心声,变化一下节奏,最后效率会非常高。

到了四楼之后会把你的语言表达出来,阳明就会用儒家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对于我而言,我特别推崇的是用哲学的语言把禅的境界表达出来。太多学禅的人认为语言是不对的,说既然你张口就错你为什么讲话?我认为这么说的话学禅的人它还是有二元对立的,你打坐是修禅,我讲理怎么不是修禅?你以禅悟道,我为什么不能以理悟道?我用今天世界最美好的思考方式-哲学把它表达出来不是两全其美?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以理悟道。

1.艺术救赎

3.1 艺术的救赎意义

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艺术,第一节我讲禅与艺术结合起来的美,叫做寂静之美。第二节我讲了艺术的思考方式叫灵感流淌。

接下来我们讲一段很有趣的或者很意外的事。当我备课备到最后的时候才发现,艺术并不仅仅是美,美也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艺术和美竟然有另外一层意义。我们人生的意义可以来自于艺术和美,把我们从苦难当中救赎出来,所以这一节的标题叫艺术救赎。

艺术并不仅仅是美,尼采对基督教把人的创造性本质剥夺感到非常愤怒,所以他宣告上帝死了。如果上帝死了,人将获得极大的自由,但是这个自由的代价是大的,大到人生将没有意义,因为意义不会来自于你所做的事情,意义也不会来自于你的思想,意义超越你做的事情,意义甚至超越你的人生。所以尼采倾尽一生,他既然把上帝给推翻了,他就必须解这个题,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如何产生人生意义?尼采二十四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所大学的教授,写了第一本书叫《悲剧的诞生》。这本书的观点让人大吃一惊,他居然认为艺术能够产生人生意义,我必须承认我在看到尼采这个观点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我认为艺术就是美,就是作品,你去欣赏艺术能够帮你陶冶情操。我完全没想到,尼采甚至认为艺术能够起到像上帝这样的角色,艺术能够来源于生活但是它超越生活,它能赋予你意义,能够赋予你价值,帮你从苦难当中来超越出去,甚至可以把你从绝望当中救赎出来。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把自己实现超越就像我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抓起来一样是实现不了的,你需要另外一个载体,尼采认为艺术就是那个载体。艺术的美就是源头的特征,美就是一。艺术的美是进入源头的路,通过艺术会touch到的源头,源头会赋予你意义、确定感、力量和智慧,你能够获得超越和自由。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尼采对这部分的阐述(视频)。

尼采和乔达摩对世间生活状态的观点一样,都是苦,suffering,但他俩的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太一样。乔达摩说要超脱解脱,解脱之后就不要回来了。而尼采说,不,我希望在这个生命当中获得意义,也就是说我承认这个世界的常态是苦的,但我想找到something,把我从苦难当中超越出来。原本尼采是哲学家,尤其德国人相信逻辑,相信理性,尼采真了不起,尼采说逻辑不是通往源头的路,真理也不是,源头没有content,我们世间所谓的真理,都是对于源头的描述而已。尼采尽管没有用这样的语言,但他的确touch到真理、逻辑只是通往源头,但不是源头。

尼采居然从一个歌剧里敏锐的touch到艺术有可能是源头。各位请想一下,美和禅非常像,它们都不可描述,无法定义,没有标准,它就是那个状态,所以美和禅都是源头的状态,是源头的特性。

3.2 预期管理,四部作品

我请各位来欣赏四个杰出的作品,属于四个品类,请大家欣赏的时候我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 我给各位提供的建议,包括给我自己提供的建议,如何寻找我此生的意义,就是创造一件灵魂级作品,这就是我作为创造者使命的那个载体,在我的世间、在我的工作里,创造一件灵魂级作品,请体会什么叫灵魂级作品。

第二个目的: 请大家touch一下,灵魂级作品有一个标志,你跟源头连接,源头开始有智慧和能量流向你,可以帮你实现对现实生活,尤其苦难生活乃至绝望生活的超越,在这两层意义在里边请你touch一下。

3.3 画家草间弥生

我邀请大家欣赏的第一款艺术是绘画,我们再一次来到波点女王草间弥生,草间弥生九十多岁了,她的画能够卖到上亿美元,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家。吸引我的其实并不是她的画,而是她的经历,14岁的时候她就患上了精神病,后来去美国纽约学习绘画,40岁的时候回国,一直住在一个精神病院里。精神病院就是她的家,她的工作室就在精神病院的门口,她白天在工作室里绘画,晚上就回到医院里边去,她是不可以离开人的,随时都想自杀,这在我们眼里边完全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她怎么能活到现在,活到九十多岁还这样艺术蓬勃,是艺术拯救了她。

接下来这个视频是NHK拍的她画了一幅作品的视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

我的语言非常地贫瘠,我觉得的我的语言都不配在草间弥生的这个作品后边说上几句话,真是太伟大了。她那首诗提到了一个神圣的词汇叫永恒,永恒恰好是源头的两大神圣属性之一,只有连接上源头的作品才配叫灵魂级作品,所以请大家体会我拈出灵魂级作品的那个份量所在。从片子里看,灵魂级作品是帮助我们从苦难的人生当中实现救赎和超越的伟大的载体,这个视频拍于2015年,那一年草间弥生应该86岁了,老人家创作力还如此之旺盛,七十岁的作品里边我看到她的一个系列作品是50幅画,到了86岁居然做了500幅作品,你看看她创作力的丰富,每天绘画工作八小时,正是因为这种灵魂级作品,把一个14岁开始就想自杀的人,让自己的生命旺盛到90多岁,今天还健在,这完全符合尼采所说的艺术救赎那样一种特性。

为什么我拈出灵魂级作品这个原型送给我自己,也送给大家,作为你在工作人生当中的载体,请切记你在工作当中,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是创始人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你做得那个活,那个工作,都是属于你的灵魂级作品,哪怕它再小,你只有创作出灵魂级作品,你才能连接载体,才能把世间的工作和人生的意义合二为一,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都可以是创造者 。

草间弥生这个视频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但我每次看的时候情绪都会进去,真是太美太伟大了。

3.4 乐圣: 贝多芬

我请各位欣赏第二幅作品,乐圣--贝多芬。贝多芬作为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最悲摧的是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耳聋,生命最后十几年的时间完全听不见。如果常人耳聋都足够痛苦,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需要欣赏自己和他人的音乐为自己职业的人听不见了,还有什么痛苦比这个痛苦更大?但奇迹是,他听不见以后所创作的作品,却是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我们活生生看到了古希腊的谚语: 只有瞎子才能看见真理。所以他完全不是用耳朵在听,而是用心在听,用心在创作。

接下来我请各位欣赏他最有名的第五、第六和第九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就是《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就是《欢乐颂》。(视频)

我不知道我们世间什么事情可以跟它来比,真是太美了。里边有一句话,灵魂级作品的标志就是它自己有了自己的生命。它自己变成活的,抓到那个感觉的时候,才是不世出的神器级的作品,所以这个作品会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历史场合使用,假如你找不到音乐的时候,就会选这个音乐。它的评论非常有意思,其实无论什么样人参加那个场合都配不上这个音乐,他说这个音乐可以在太空里看到,我觉得形容得太美了,这是人类所能创作的艺术,简直巅峰之作。它的比喻也是对的,可以跟米开朗基罗的穹顶绘画,跟中国的万里长城相媲美的作品。

这里边我touch到一种使命之感,那种使命感就是你跟上帝定了个约,上帝在你心里边派了个任务给你。贝多芬最后十二年的时间没有创作任何作品,耳朵全聋了,最后创作了这幅作品,也是他的临终之作,也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作品。创作出来之后跟上帝说,上帝我的活干完了,我可以走了,一种生命完全无憾的感觉。无憾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一幅灵魂级伟大的作品,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可以跟上帝沟通的作品,大家将来有机会可以看看米开朗基罗的电影和纪录片,再看看那幅作品,可以跟这个作品相媲美的作品。

3.5 芭蕾王子

当然这两个作品太过于伟大,过于宏伟,以至于我们觉得有距离感。我说一个类似于我们身边的人。有一个纪录片讲一个芭蕾王子,谢尔盖是一个乌克兰的少年,19岁就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史上最年轻的首席舞者,达到人生巅峰。但是如同《和平战士》电影里一样,他到达终点的时候发现好无聊,以为到达终点你会时发现something,其实发现到达重点之后并没有something,一个巨大的虚无感出来,很快陷入人生低峰,两年之后就放任,放肆地宣布辞职。因为他的压力太大了,他跟千千万万学芭蕾舞的孩子很像,五六岁就开始学舞,跳到十几岁的时候,老师都说他是天才,如果在乌克兰就耽误了,他妈说那我送他去英国去学习,从此全家三代到三个国家去打工,赚钱送他去学习,只有一个目的,把他培养出来。妈妈和爸爸长期分开,所有人的生活都没有了,所以等到有一天,他到达巅峰的时候,突然发现我到达巅峰一个目标的虚无感,同时他认为到达巅峰之后能够让家庭幸福,结果发现父母离婚了。等于支撑他最大的那个力量之源和期望之源,一下就崩开了,他说那是我人生至暗时刻,以后我再也不允许自己那么痛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意义危机。一个极度成功的人,丧失了意义,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于是酗酒、喝各种各样的东西来放纵自己,成为芭蕾的囚徒。他很痛苦地坚持着,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说我想放弃芭蕾舞,然后听到一首歌,《Take me to church》。他一听这首歌的歌词讲的就是自己,人生非常之痛苦,已无人可以倾诉,想去跟上帝倾诉,都不知道哪里去找上帝。人生的压力孤独压抑到什么情况才需要这么巨大的宣泄?这歌特别打动他,他就想退出芭蕾舞,然后给自己留个礼物,他一个朋友替他来拍video,只有他自己的独舞,完全流淌,拍完之后作品发到网上去,结果奇迹发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论舞蹈界人士,还是喜欢舞蹈的人,鼓舞了特别多的人,都感谢他给他写信。他突然又获得了对舞蹈的乐趣,从对芭蕾舞的,把他囚禁过程当中解放出来,把自己释放,跟家庭和解。由于他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就压着他去学舞蹈,所以他一生跳舞的时候都不让他家人去看,后来他就完全放下来开始享受,临在当下的那个感觉终于出来了,不是for something else,不是被它所囚禁,享受它的那个感觉最后终于出来了。(视频)

他的告别之舞,无论是那个歌词、歌曲、舞蹈,完美地合在一起,绝望,痛苦,行尸走肉的状态完全表达出来。结果最后发现,真正把他救赎出来的就是他完全表达的这个作品本身。

这里边就引出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你以为你创造了something,是去拯救别人,错了,你的作品是在拯救你自己。就同伊隆 马斯克所讲,不要想做任何人的救世主,你只是要做你自己,来救赎你自己。你找到那束光,成为那束光,这就是你能做的全部。如果周围的人看到你找到那束光,成为那束光的状态,他们觉得很美好,他们自己就会去找他自己的那束光,成为那道光,如此而已。

永远不要想自己doing something是for somebody else,我们doing something只是for自己,所以being is fo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你的觉性,你的灵魂,你的心,全都注入进去的那个东西才叫灵魂作品,是你的状态的呈现的那个东西,如此以来人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你能帮的只有你自己。奇怪的是,只有你帮了你的那个过程和状态,才能帮别人,是你做这个事情帮了自己的那个状态,帮了别人。

人生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的问题就是想多了,苦大愁深似的,你做一个再小再小的事情,都是艺术。

在一个大事里边,找到一个极小的环节,你做到几点也一样是艺术。没有小事情,只有你的心态的不一样的东西,真是太美好了,如果这样想人生多美。艺术能够拯救你,让你光辉灿烂,难以想象之美。

3.6 海上钢琴师1900

最后一个作品,再次回到音乐上,《海上钢琴师》。在一个有限的钢琴里边,去和无限的一来一合的那个感觉真美。

男主角出生就被遗弃,一生都没有身份,生于船,死于船,他的舞台就是那个钢琴,如此之狭小,却在无限小的里边,获得了神圣的永恒和无限。一个完全被抛弃的人,却流淌出那么美的音乐,把自己的一生全都升华上去。请各位欣赏,有限的钢琴,无限的世界,《海上钢琴师》。(视频)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个悲剧,但是我后来看的时候觉得这不是悲剧,这完全是尼采理论精彩绝伦的一个体现。好美好的人生,艺术,产生的狂喜,把我从苦难当中解救出来,实现了我人生的意义和超越。实现方式就是无限小之处通往了无限大,我们都笑男主角太拘泥于钢琴,拘泥于船,无限小。你说纽约多大,世界多大,他就笑我们,你貌似在无限大的地方,但你无处下手,你感受不到那种神圣感。这个世界多么简单,临在当下,将心注入,击穿阈值,源头涌现,灵感流淌,本体喜悦,灵魂作品,自我救赎,人生意义,多么美好。

3.7 总结

所有的一切需要一个载体,那个载体是最小切口,越小越好,90度以下垂直,击穿,那个喜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你在你的世界里边,你可曾有一刻体验过这种本体的喜悦?灵魂的智慧你可有一刻有过?你活着,你死了。他死了,他活着。

意义不是来自于what,意义来自于how,what从来都不会给你提供意义,但是how才能给你提供意义。我可以推荐给各位或者推荐给我自己的最美好的那个载体,就是艺术。谁定义过只有在舞台上叫艺术,谁限制你的人生不是艺术,谁说你的工作不是艺术?我希望我每次讲课就像在艺术家的灵感呈现一样,讲课就是艺术。将心投入,人人都可以是艺术,你将心投入以后它变成活的了,那个东西叫艺术,创造一件灵魂级作品,实现人生的自我救赎和超越,这就是我在这苦难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人人都是西西弗的困局,推上去掉下来,再推上去再掉下来。只要你把你做的事情,无论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当做别人给你的例行公事,就是西西弗的石头。你每天早晨醒来,要用闹钟把你叫响,一个闹钟不够,两个三个闹钟,非常痛苦地来到办公室,来给老板打工。下班了,你回去了,喘口气。第二天,石头又下来了,那个石头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那个石头不是what,是how。

尼采说,即使我知道我的生活是西西弗石头,我也要活出意义来。我太喜欢尼采了,绝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生活是西西弗石头的时候,就绝望了,正是因为生活是苦难的,所以如果你超越了生活,这件事情是非常难的,你就是自己的上帝了。

这就是尼采那个结构里非常美妙的地方,如果有苦难,甚至有绝望,但是你能跳出来的时候,真正的艺术品绝对不是你创造的外在的艺术品,而是你的生命。比如有一个人的作品,我都不太敢放给你们,就是梵高。30岁开始学习做绘画,37岁就走了,从我们世俗意义上讲,好绝望。但你真的投入进去想想看,他的整个生命最后也是艺术品,如果我们换这样一个角度,我们的生命里边完全变成多彩的。伟大的艺术也建构在苦难之上,甚至绝望之上,如果你这么看,你的人生如果遇到绝望,绝望是你的最棒原材料,超越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超人,超人不是superman而是overman,把自己克服出来的感觉,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艺术品的感觉,简直太美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院灵感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