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焦虑,越是折腾:如果不创业,你还能做些什么

与你一起乘风破浪,我是乘风

这个世界,是真的很现实。

步入而立之年以来,我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地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其中相当多一部分朋友,选择了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行业;还有一部分朋友看见了机会就先上了;更有大部分朋友身兼数职,单一的职业已经撑不起他们的理想。

面对着孩子、车子、房子的巨大压力,人们已经慢慢习惯了焦虑,甚至在潜移默化中生长出折腾的本事。很大程度上说明,只有折腾,才能证明自己还能跟这个社会接轨。如果无所事事,一文不名,那么你拿什么来支撑美好的向往。

面对现实,他们觉得:搞点副业,创个业吧,再不折腾的话,那就真的老了。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创业故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创新之前,别说你不屑于模仿。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公司最初的业务模式都来自模仿其他产品,但它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超越,并打造了自己独特的商业帝国。

具体来说,百度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它最初模仿的是谷歌;阿里巴巴是一家电商平台,它混合了来自亚马逊、易贝(eBay)和贝宝(PayPal)的一些基本元素;而腾讯推出了QQ和微信,这两款软件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即时通信应用,它们最初是从ICQ和Kakao Talk中获得的灵感。

模仿不丢脸,丢脸的是固步自封。

他来自一个4线以外的县城农村家庭。在读大学的时候,他混迹于学生会,并与学院领导和老师打成一片,在班上我们都叫他书记。短暂的大学生活很快过去了,虽然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是每科都能超过及格线。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我去了深圳,他回县城老家。前段时间,在宿舍群里闲聊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各自的近况:我和3位同学依然在专业对口的行业里打拼,舍长开了个小印刷厂,而书记在县城开起了母婴馆、文具店,并且兼职会计事务。

书记的创业之路,站在母婴产品的风口,抓住了市场的机会;凭借着县城的人际关系筹集到了一笔启动资金。他模仿了爱前线、可爱可亲等国内知名母婴品牌的经营模式,结合县城的地理优势,薄利多销。每个月的流水维持在8-10万之间,扣除租金、人工、产品成本等费用,月被动收入2-3万。小生活过得还算可以,总比在大城市靠固定工资来的惬意。

反观自己的成长路线,大体都是在本行业内摸爬滚打,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组建了工作室,但是我们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我们能模仿什么公司突围,是创新还是另谋出路,这是个生意​的问题。

不管如何,当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该干什么的时候,不如先模仿着去折腾。小范围试错,成则小批量迭代前进,不成则退而结网​。​

小富即安,不是生活的目的,能够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也只是实现财务自由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化解焦虑,与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讲和,将成长照进现实里,这才是各种折腾后的更好归宿。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是焦虑,越是折腾:如果不创业,你还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