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做笔记不读书”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今天,看书时学到了一个看书、学习的方法——“熔断不读书法”。所谓“熔断不读书法”,意思就是在读书时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停止读书之后做什么呢?围绕这个触发点对自己提问。比如:

1.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2.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3.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现在想想;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适用于读书,还能广泛适用于其他的生活场景中,只要在生活中被某件事击中,“动了感情”,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追问原因。比如在日常看电影、购物中,我们就可以问问自己:

1.为什么这个电影桥段会让我感动?发生了什么?

2.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这么喜欢?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

3.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于这段剧情了?

这就是高手学习的方法: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文中某段文字的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无独有偶,学习专家李晓鹏在《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读中学的侄女赵璐向他请教学习的秘诀时,他只说了3个字:凭感觉。

这个答案让赵璐简直不敢相信。对此,他解释道:“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一招都管用--就是凭感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不用理它;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又要动点脑筋的题目,一定要多做。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

大家有没有看出端倪没?“凭感觉”之所以被称为顶级的方法,是因为它能帮我们感知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如果单纯运用理性,我们通常会向优等生看齐,把眼光放在那些最难的题目上,想着如何追赶他们;如果顺从天性,我们就会在最简单的题目上打转。

现在讲讲:为什么看完一本书后,立即画出思维导图、写出精要概括并不能让我们持续增长!这是因为画出思维导图、写出精要概括仅仅代表着我们收获了“知道”、囤积了“信息”。在正常情况下,看完一本书通常会有两个选择:理性且勤快的人会运用理性,他们在看完整本书后花大量时间梳理作者的框架、思路,以此来表明自己读懂、读透了这本书;而懒惰(顺从天性)的人,他们可能就放下书本去玩手机了。鉴于此,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是许多高手读书的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说“不做笔记不读书”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