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红色的瓶子,在我们的色彩心理体系中,蓝色代表着天空的蓝,天空是宁静的蓝,红色连结到大地,我们身体的金色区域,介于蓝色和红色之间,这也是我们第一个细胞的(真实) 围所存在的位置 。
想必对很多人来说愤怒的情绪真的是很难对付吧!因为生气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啊,因为感到焦虑不能够集中精力工作导致拿不出成果啊,因为生气导致和上司关系变僵啊,再比如收到客户投诉,一肚子火,连工作都不想干了 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愤怒的情绪这么难于应付呢?
答案很简单: 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机会去认真学习:“愤怒”这就好像我们每天都在用手机,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手机的种种操作方法,但大多都不清楚手机接收信号还有运行应用的机制是怎么样的。所以尽管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操作没什么问题, 但一发生什么故障就束手无策了, 只能将手机送交维修。
愤怒情绪也是如此,生活中的愤怒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我们很多人都通过亲身体验过了解过,但是更多的时候很多人在愤怒来临的时候还是会被愤努牵着鼻子走。 愤怒也被称为一种防卫情绪,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存在。当我们感到愤怒时 其实就是在面临某种威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某人的愤怒理解为他正在受到某种威胁。 愤怒这一情绪原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之一。
所谓“喜怒哀乐”,这些都是生而为人所必要的情感。再怎么沉稳的人也是具备“愤怒“的情感的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具备愤怒情感的人” ‘愤怒被称为一和中防卫情绪。即然都被叫作“防卫情绪 不难理解愤怒是为了保全自身而存在的情感。 ” 我们知道动物也是具备愤怒的情感的。战斗或者逃反应指的是生物面对恐惧所做出的反应。当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存在出现在生物面前时, 它会在战斗还是逃跑中选择一种反应。愤怒就与战斗或逃跑反应有关。 当威胁就在面前时,通过愤怒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让身体进入临战状态,进面可以随时开始战斗或者逃跑。 我们人类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和工作中几乎没有什么性命之虞,但有时会感到自己的什么东西可能会被侵犯; 或是立场,或是思考方式,又或是地位,价值观,珍惜的事物等。”当感到受人侵犯时, 我们通过愤怒让自己做出“战斗或逃反应”。 我们感到愤怒时,意味着我们受到了某种侵犯或者我们正直面某种危险。
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我们是通过愤怒让自己去守护某一事物。 也就是说不会生气的人守护不了自己和自己珍视的事物的。 愤怒情绪是必不可少。 可就算是感到焦虑或者愤怒,始终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多数人的认识不过停留在劝慰层面,比如被告知“这取决一你怎么调整心态”,忘掉就好了。 很多人内心恐怕一直还在追问其:那到底具体该怎么做呢?
有很多人察觉不到自己不愉快的心情,把自己的不愉块胡乱地发泄在别人身上,给别人增添麻烦。 那么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一下你自己,你有没有成为那样的人呢? 谁都不想变得不愉快,但生而为人总会有不愉快的时候。问题就在于,即使是真的不愉快了 如何在不给他人造成困扰的情况下消解这份不愉快。如果能办到这一点,不愉快也无妨。工作中,职场上这一点尤其重要。
如果掌握了愤怒管理,那么调整自己的心情这点区区小事就会变得轻而易举。愤怒管理不过是一点小技巧而已, 但是,仅仅是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就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 所谓的愤怒管理,不是不生气 , 而是在有必要生气时巧妙地生气,没必要生气的时候不生气 也能把问题解决能清楚地划分有必要生气与没必要生气的界限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最生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情况是有必要生气,什么情况是必要生气的。) 不是说要你去成为一个没有情绪起伏的人,也不是说要你去成为一个圆滑的人。你要学会是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和愤怒的情绪打好交道。这也回到文初我们所说的我们身体的那个金色区域。当我们处于自己内在的金色区域时我们最能平静下来。
前面我们说到愤怒情绪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自然的情绪,所以那些想要强行消除愤怒或者让自己感受不到愤怒的努力本身就是错误的努力。
察觉到自己在感觉愤怒之后,要分清让我们生气背后的情况是什么? 请对号入座你的愤怒是否具备这些特征呢?
1 高强度 ――― 你身边应该有这样的人吗,只要一生气就提高嗓门, 把不愉快的心情写在自己的脸上,任身边的谁看了都知道这个人正生气。 高强度的愤怒指是哪怕只因为一点小事也会变得情绪高昂的状态。
2.有持续性的 ----- 愤怒的持继性指的是诸如没完没子的碎碎念或者抱怨又或者突然就番翻起了旧账向人发火等持续愤怒的状态 。 特征是:我不是早就和你说过了吗?这样的话挂在嘴上,一吵架就会生气到连陈年旧账都要翻出来。
3.高频度 ―― 愤怒的高频度指的是一整天都处于焦躁的状态 都不知道到底是对什么不满意就急躁焦虑啊一有不顺心的情况就急火攻心啊, 突然就怒上心头,这类情况比较多的愤怒频度高的人。
4.有攻击性的,具有攻击性的愤怒状态,根据其愤怒的指向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指向他人的愤怒 ―― 动不动责备他人, 对别人穷追猛打,失 着不放, 有时还会朝着豪无关系的人乱发脾气。 指向自身的愤怒 ―― 习惯于愤怒都郁积在自己心中的情况。 指向物件的愤怒 ―― 指的是愤怒时粗暴地使用东西基至是破坏东西的情况 例如扔东西,摔门等行为!
要学会理解愤怒背后隐藏的其它负面情绪, 这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我们常说冰山一角, 据说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仅占整体的一成,剩下的九成都隐藏在水面之下 。 实际上在导致愤怒情绪的背后还藏着很多其他常见的负面情绪,像是不安, 痛苦,寂寞,悲伤,难受, 我们把这些背后隐藏起来的情感称为“第一次情感”。 可以说正是因为无法顺利表达“第一次情感”才使用“愤怒的情感”来表达。 所以正在生气的人最想传达的其实并不是他正在生气的事实,他实际上更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隐藏在愤怒情感之下的“第一次情感”。
给大家几个管理愤怒的技巧 1 冲动控制 ―― 不要因为被愤怒情绪所支配而条件反射般地行动,回嘴,报复等,你一言我一语,彼此针尖对麦芒“ 正是受愤怒支配的条件反射的典型, 这样事态是不可能平息下来。 如果把人的理性比做驯象师,由它来驾驭 大象(情感),想想看如果大象暴走,在它庞大的躯干和强大的力量面前, 即使是驯像师也无可奈何。 等待着6秒钟,就能变得理性。 在这里,提倡大家控制冲动时遵循“6秒法则”。 从今往后, 不论是突然焦躁还是生气,切忌条件反射,请先耐心等待6秒。 愤怒难以驾驭是因为愤怒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从来没有用尺度去测量过它。 以下的这个愤怒温度计从0到10,把0设定为你的情感稳定状态,10则是你的人生中最高级别的愤怒,尝试学会给你的愤怒打分值,可以让你自己的愤怒可视化,可以让你更轻松地应对愤怒情绪。 你就能养成”客观观察的习惯“,最后不管你是在职场还是在哪里,你都能够在感受到愤怒后的6秒内重建你的冷静。
2. 思考控制 - 我们会因种种事物而突然烦躁或是感到愤怒。就拿早高峰的地铁来说, 车厢内都已经很挤了,还人有把背包背在身后, 或者有人杵在车厢门前不动,或者是刚打算下车就撞到别人的手肘, 这种令人烦躁的瞬间还有很多。 好不容易摆脱了地铁去上班,结果收到顾客的投诉啊, 突然其来的杂事啊,完全不考虑自己这边情况的日程安排啊,上司的讲话又臭又长啊。。。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被很多事情感觉到愤怒,小到芝麻豆点的小事, 大的个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等,要是能学会拿一个本子记下能让自己愤怒的事情,之后有意识运用愤怒管理来界定你愤怒的界限,定好一个基准,尽可能根据你的的基准来决定要不要生气,而不是由当下的心情来决定要不要生气。
3.行为控制 -- 不要凭你的愤怒来行事,而是根据你的意志去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然后做出选择。这就是所谓的进行”行为控制“。下面这个表格可供朋友们来对自己的愤怒进行一个归类。 比如说一大早就开始下雨, 就算你不喜欢, 天气是你能够改变的吗?当然不能。 又比如某人的行业存在问题,你有能力去改变吗? 常言道:”过去和他人是无法改变的。“确实, 想要改变过去发生的事,或者是改变他们的性格怕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我们能够做到的是改变对过去事实的解释, 或者让是别人的行动发生改变。 类似于像这样, 我们就通过给自己愤怒归类分析,能得出埋藏在冰下面的真正的问题。通过对自身愤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在这里要说的事在遇到可改变、重要的事,我们一定要生气,擅长生气的人是擅长表达”需求“的人。 学会生气也是一门技巧,生气, 就是你要把自己的需求给对方。 大多数人在生气的时候传达的都只是自己的愤怒情绪, 传达愤怒情绪并不是目的, 具体表明在希望对方怎么做才能不要碰到你的界限,这才是传达愤怒时应有的状态。 有一句话, 叫沉默是金,生活中把愤怒压抑在自己心中到头来只会伤害自己, 这绝不是什么好事。其实有些喜欢网络攻击的朋友有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善表达。不管怎么提倡要重视多样性,我们还是很难去接纳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
简而言之,我们生气的原因就是接触到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事物,行为。 因为与自己价值观不同,所以才会愤慨道”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怎么还会有这种事呢? 也就是说, 我们身边的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越多, 我们就越容易感到愤怒。
为什么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加剧了社会上的愤怒呢? 根据分析, 包含愤怒情绪的信息可能会在网络中传播得更快。别人所受到的威胁随时可能威胁到自己,得有更多的人知晓存在,或许正因如此,愤怒这种情绪过最容易扩散开来。
现在我们正处在价值观的巨大变革期。很多人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处于巨大的压力这下。 身边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向新事物转换的过程中人们是会感受到压力的。 而大家一起感受压力,整体就会呈焦虑不安,彼此冷漠的状态。内心深处的不安会累积社会愤怒。 平息怒火的关键在于接纳不同的观点!圣雄甘地曾把愤怒比做作电,合理导电,电就能为我们所用。而倘若滥用乱用电,我们可能触电身亡。愤怒亦然,用好就造福人类,用不好就会招致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