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一百岁感言》

杨绛本名杨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

她是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在钱锺书眼里,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是读者眼中坚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和温暖的女性。

杨绛先生极喜读书,中英文的都拿来啃。

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十七岁,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清华没有名额招收了,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

她对清华依旧念念不忘。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她北上京华,去了清华当借读生。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同年,杨绛与钱钟书相识相爱,成就一段“我们仨”的世间传奇。

两人初见,钱钟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后来,杨绛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既然无缘公费出国,我就和钟书一同出国,借他的光,可省些生活费”。

异国他乡,为了照顾钱钟书的口味,杨绛学会了做红烧肉,买来雪利酒当黄酒用,慢慢做出不错的红烧肉,“不断发明,不断实验,由原始人的烹调渐渐开化,走入文明阶段”。

有一次,杨绛做虾给钱钟书吃,假装内行要剪去虾的须子和脚。杨绛一剪,虾疼得直抽搐,她吓得丢下剪子和虾,对钱钟书说以后不吃虾了。钱钟书说:“虾还是要吃的,以后可以由他来剪。”

1937年,女儿钱瑗出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1938年,杨绛和钱钟书携女儿回国,避居上海孤岛。为维持生计,她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 

钱钟书写《围城》时,杨绛便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尝试写戏剧,并一举出名,《称心如意》《弄真成假》均大获成功。甚至钱钟书写《围城》被人关注的时候,最简洁的介绍是“杨绛的丈夫”。

1947年,《围城》出版,引起学术界的轰动,钱钟书在序言里毫不吝惜地夸赞自己的夫人:“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多年以后,《围城》被拍成电视剧,片头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便是杨绛所写。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极其辛苦。

三年后,爱女去世,仅一年后,丈夫也离世了。“我们三人就此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2001年,杨绛把自己和先生毕生的稿费,捐给母校清华,并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她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于信仰,对文化的信仰 ,对人性的信仰。

2003年,《我们仨》出版,书中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一时间,感动了无数读者。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离开了我们。

或许,杨绛先生早就借翻译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