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认真”与“较真”

更多时候,“认真”都是一个褒义词被用来夸赞一个人的态度。我们所接受的判断标准与价值观基础,也是以“认真”为原点。一直以来,我们也被鼓励与要求,认真是学习、工作的基石。言下之意,越认真,越能实现成长与飞跃。

但,哲学上的一个“适度”原则,则告诉我们:凡事都要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过犹不及。

工作中,如果超出一般的“认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自从担任心理老师后,日益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价值所在。部门主任告诉我:需要我监测到学生的心态,一旦发现有自杀等危及生命的念头与举动,要及时汇报,以便采取行动。而我给自己还增加了另外的责任:要努力帮助有问题学生恢复心理、降低退学率、减轻领事的负担,甚至把心理咨询变成学校有特色的一部分元素来增加入学率。

应该说,我在过去的三个多月,也是这样来执行的。所以工作上有成果,比如成功挽回了一些处于情绪崩溃边缘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女生目前已经变得积极上进,学习状态有了180度转变,前两天还过来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很为她高兴,也很为自己高兴。

但也经历有挫败与失落,有直接在咨询中表现出阻抗,有谈完后没有按约定继续过来,有咨询完后休学、退学。对我来说,相比前两种情况,第三种是最触及神经、最会产生挫败感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前两种只在我与来访学生之间有影响,而休学、退学却直接让领事、部门领导都知晓,也许心里会对我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异议。

而这样的事,却时不时地发生上演。有时是被告知,有时是直接获悉信息,但都会引起我内心的波动。

昨晚上离开学校时,路上遇到了一个之前来咨询过的学生。我们一路走着,她告诉我她现在状态还不错,但她姐姐已经休学了,因为状态不好。我当时一阵惊讶,“休学,怎么到了休学的地步?”但没有说更多关于她姐姐的事,毕竟她已经回家休养了。

与她分开后,我的思绪又回到得知的那个消息上。我与她谈过两次,了解到她有比较严重的强迫与妄想,一直陷在之前的情感中。聊了两次,当时的即时效果还是可以,但没想到之后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必须得承认,这一刻我内心是感到自责、失落、遗憾的。虽然理智告诉我,这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但这一刻还是感受到强烈的挫败与愧疚感。

回到家后,一直还在思索着这事,但已经不再想这个学生,而是引发到更大的一些层面上:我开始对工作职责与能力重新进行评估。

必须得承认,由于自己这个学期才涉足心理咨询,咨询技能、经验各方面还不牢固,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对于学校心理老师的工作角色与价值,应该从客观、科学的角度来评定。我应该积极解决学生相关的一些心理困扰,但也必须意识到心理咨询不是灵丹妙药,不是进行一次就马上彻底根治。这点哪怕连最有经验的咨询师也做不到。心理问题是持续发展而出现,治愈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认真是必要的,但过于认真,甚至开始较真,其实是有害的。对于我而言,应该继续坚持夯实自身专业技能,及时记录、分析案例,积极探析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时刻警惕不恰当的“认真劲”影响自己,以免陷入自责、内疚的无底黑洞。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中的“认真”与“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