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是我投稿至别处的文章,如果编辑看到了请不要随便锁定。
长沙的冬天来得很快,当然,长沙的冬天也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11月7日,立冬,朋友圈里的长沙人似乎根本没意识到立冬要吃饺子了,吆五喝六地约着还是去吃烧烤,喝大酒。
也许和长沙天气相宜,往年长沙的冬天来的很快,但秋天的颜色会一直延续着到壶瓶山第一场雪的到来。
因为岳麓山是一个小山丘,在那场雪下来之前,宵夜烧烤摊子,还是支棱在外面,下午的骄阳直把人晒得忘了东南西北的方向,心里只想坐下来一杯冰啤爽利。
但真到了漫天飘雪的冬天,又是另一副场景。得益于近几年养殖业兴盛,往年不太容易吃到的羊肉总不会缺。
想过嘴瘾的,几年前还只能吃冻库里的老羊肉,做法无非清炖红烧,现在新鲜羊肉的供应烤羊肉价格可下去了不少,摊子上的小羊腿也多了起来,冬天里的羊汤也不再是稀罕货了。又恰逢互联网宣传,长沙的市场里,涌入了不少外地游客,连带着做羊肉的馆子也多了不少。
宋代笔记《夷坚志》,讲镇江的一个酒官,非常喜欢吃羊肉,但是吃羊肉“唯嚼汁,悉吐其滓”。众人不解,他则笑答:“食肉,以汁为精,吮其汁则足矣。肉,腌之物,固当舍之。”长沙“老麻雀”可没这“富贵气”,有好吃的哪还挑三拣四,一窝蜂的抢上去,就怕少了一筷子的羊肉福气。有遇着那萝卜清炖羊肉的席面,一勺勺下去全是羊肉,后来的抢不到只能吃萝卜,吃的全是没抢到的气。
同样得益于互联网宣传,烤全羊也开始在长沙风靡起来,最有名天际岭的一家烤全羊,羊肉本就上等,有了熟练工的师傅,放完血的羊简单烹制是一点膻味都没有。
老板娘也是个干脆人,要是订桌就全款,且不会跟你闲扯订金什么,就因为好吃客人太多了,一副“爱吃吃,不吃滚”的样子,老顾客见多了这样子调侃几句“这老板娘可真是个厉害角色”。
当然这也是人家手艺好,硬气的起来。旁边就有另外一家农家乐做法的炖羊肉,那可膻到没边。
几年前这里还是郊区,来的人少,大家都以为农家乐的羊肉就有这么膻,可现在选择的机会多了大家也就明白,就是老板手艺“索(长沙话差)”,可不能白白被骗了钱。
冬天除了吃羊,还是要吃鱼的。中国人说“靠水吃水”,水里游的、蹦的、飘的、打转转的,老长沙可不管,一律吃了再说。
比方剁椒鱼头,这菜虽然看着唬人,却也着实平常。做好不容易,做差也不容易,不过却最适合冬天吃,火辣辣的滋味在舌头上跳动,还是一阵阵的来,至于为什么不吃鱼身,多少年也没个结论。
不过沈从文写《土匪吃鱼》说:“原来他们把吃鱼归纳为三种吃法:第一种吃法是先吃鱼眼睛,这样的人一定得死;第二种吃法是先吃鱼肚子上的肉,这样的人关几天就放了;第三种吃法就是先吃鱼背上的肉,这样的人立马放人。”这里面说到爱吃鱼头是财主家的,吃鱼吃腻了,就爱吃点犄角旮旯有嚼头的。兴许长沙财主太多了,所以这吃鱼头的说法流到平头百姓的厨房里去了。
长沙人爱吃鱼,还有江边数不尽的吃鱼馆子。往年没有禁渔期,湘江治理也没有这么严,除了年关除夕,江边上几乎全是大小吃鱼的轮船馆子。
到了冬天更多,最是那一口浓白鲜美的鱼汤,热汤顺着食管一路向下,打着旋儿冲击着稍冷的胃壁,这时候再来一口小酒,那真是冬日里最不可多得享受。
不过要说长沙人吃鱼都是辣的也不尽然,传统湘菜有道芙蓉鱼,需要把鱼肉打成泥和蛋清混合后,分两次蒸制,讲的是鱼肉要嫩如豆腐,白如玉。
其中过程,仅仅是混合鱼肉糜和蛋清就是个讲究活,整道菜费工费时,最终却是高级湘菜料理中的顶级鱼料理。
还有道网油鳜鱼,将腌制好的鱼肚子里填入炒过的火腿香菇等馅料,裹网油炸制。其中的原理,就是以网油抵御高油温,通过内部馅料和水分将鱼肉“蒸熟”,既保证了整鱼成型不散,鱼肉又有鲜嫩滋味。
张志和《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虽讲的是别处吃鳜鱼,却也暗合了湘江边吃鱼的长沙人。
湘江因地处等温线以南,从来都不会出现东北那样的结冰期,《舌尖上的中国》拍摄东北人冬天捕捞大鱼,规模之大居然还有了传承下来的捕鱼节日。
长沙人却更务实一些,冬天进补,就是鱼和羊,组合起来就是鲜。是羊肉的鲜美,是鱼汤的鲜甜,民国时泛舟平静湘江水上,一锅滚羊肉,一锅白鱼汤,温上一壶酒,连神仙也不要做了。
往年长沙城还小,出了二环就是乡下,乡下人冬天不讲究味道,但有贵客,还是鱼和羊做上品。有了这两样,不论多冷的冬天,也就都过去了,譬如那永远滚滚东去的湘江水,也结不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