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语神说|山海经上古神兽赤鱬:“鱼身人面”的美人鱼

怪语神说,

用一页纸让你了解山海经上古神兽,

更多上古神话、妖魔鬼怪、异兽神祗、民间传说等传统故事。

500个山海日志,是未来进行时的中国传统文化!


异兽简介

在青丘山之中,有一条叫做英水的河从此发源,向南注入了即翼泽。

静谧的英水中有一种神奇的鱼,名为赤鱬,它形如鱼,不过这鱼却长着一张美人的脸。

赤鱬的叫声如同鸳鸯,如果人吃了它,就可以不生疥疮。


现存·痕迹

说到赤鱬,“鱼身人面”,首先想到的便是人鱼——海牛儒艮。

儒艮长期生活在海沟之中,以海沟里淹没在海水下的海草为食,每隔半个小时左右都要出水换气,通常像人类一样怀抱小儒艮喂奶。

儒艮,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儒艮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水质良好并有丰沛水生植物之海域,定时浮出海面换气。因雌性儒艮偶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之习惯,故儒艮常被误认为“美人鱼”。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

“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述异记》

这是南朝时古人对儒艮的记载。儒艮长期生活在海沟之中,以海沟上淹没在海水下的海草为食,每隔半个小时左右都要出水换气,通常像人类一样怀抱小儒艮喂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误会并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

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


此外,赤鱬通常也指娃娃鱼。

“磁州亦有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啼,其豪膏燃之不灭。”——吴任臣引刘会孟说

这说的便是娃娃鱼,也称大鲵。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民间·传说

在青丘山之中,有一条叫英水的河从此发源,向南注入了即翼泽。精益的英水中有一种神奇的鱼,名为赤鱬,它形如鱼,不过这鱼却长着一张美人脸。赤鱬的叫声如同鸳鸯,如果人吃了它,就可以不长疥疮。

赤鱬,是一个很奇怪的灵兽,在上古时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它的数目不少,常结伴而行,并且常常隐藏在沼泽里面。赤鱬这种灵兽实力非常弱小,但是善于隐匿,很难捕捉。但是,有传闻赤鱬味道鲜美,是难得一见的美食。

赤鱬之所以被称为灵兽,是因为它们的智商极高。曾有一个皇帝,想要吃赤鱬的肉,派了一支军队去捕杀赤鱬。平日里,赤鱬和普通的鱼类一样,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但是当这支军队来到沼泽边捕杀赤鱬的时候,却不想掉进了赤鱬布下的陷阱。

赤鱬为了保护自己使不受伤害,它们在一个深不见底的沼泽处编制了一个大网,将那深不见底的沼泽遮住。这只军队毫不知情,慢慢的深入沼泽,当他们来到正中央的时候,赤鱬将大网咬破。军队们便沉入了深渊之中,全军覆没。

在日本,阴阳师常用赤鱬鱼鳞,做石碑附身符,可以得到神灵的保护。

听起来很神奇,《山海经》记载的都是些神奇的动物。之所以神奇,除了文学艺术加工外,也不乏民间添油加醋传说的成分。

那么赤鱬是否真实存在呢?据考证,赤鱬学名‘‘深海鲑鱼’’,在日本海曾发现类似赤鱬的海鱼标本。


文献·来源

《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太平御览》

赤鱬之状,鱼身人头。

《图赞》

赤鱬之物(一作状),鱼身人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语神说|山海经上古神兽赤鱬:“鱼身人面”的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