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不是天使

The Sistine Madonna By Raphael

有人问:疫情过后,医患关系能得到很好地缓解吗?我想不但不能,还可能会恶化。

根据我国的《2003~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显示,引发严重暴力伤医事件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患者预期医疗质量与他们实际获得的诊疗体验之间的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治疗效果,就诊的卫生和人文环境等。(还有比如经济情况和医疗常识未普及也是重要原因,只是这类原因是需要国家的整体发展和强大才能解决,非一朝一夕能克服。)

在我国,对医生的神化从未停止过,诸如“神医在世”,“起死回生”等锦旗每年都不知道制作了多少面。这种神化会对没有医疗常识的人造成巨大的误解,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是,医生什么病都能治好,如果没治好,那肯定是钱没给够或者医生不想给治好,你说这种对治疗效果的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差距能不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么。

在这次疫情期间,权威官方媒体有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苦和无奈地宣传仍然不够,对他们的勇敢、奉献强调过多。这种宣传仍然是以“白衣天使”为主导的思维,但真实情况是,每一个“白衣天使”都是一个有血有肉,还有脾气和无能为力的活人。与其一遍又一遍的赞扬一线医护人员的丰功伟绩,让人们对“白衣天使”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不如在各大新闻和短视频平台添加一些医护人员所遇到的困难的自述,以及现实中他们对病魔的无能为力的案例。而不是如今的对于好事儿就大书特书,对于或无奈或无能为力的事儿就几个数据了事。报喜不报忧固然能“一时爽”,但是对于现实中生命安全受到医患关系威胁的医护人员,却不可能“一直爽”,甚至还会加重这种威胁。

除了媒体宣传外,这段时期,为了防控2019cnov病毒,基本舍弃了其他非病毒感染、非急诊病人的治疗,并且大量的医疗资源也被集中、挪用于疫情防控,大量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客观来说,这些举措势必会影响就诊环境、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而这也会从现实角度进一步拉大患者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医患关系紧张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从以上的宣传和现实的医疗资源情况来看,医患关系显然只会恶化,基本不会比以往更加和谐。如要保护好医护人员,建议减少部分“天使”式宣传,增添一些能让他们真实的形象降临到人间,让他们的所有真实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呈现在世人眼中的宣传,降低患者心理上对医生的过高的预期。

祝平安!

如果你在文章中有收获,那么你有必要将它分享给下一个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护人员不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