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新编:造畜

一天,江苏扬州一家旅店来了一个人,牵着四头驴。他把驴拴在了院子里,办好了住店的手续,和店主人说:“我出去一会儿,很快回来”。他指了指院子里拴着的驴说:“帮我看着点,但是有一样,千万不要喂它们喝水。”


艳阳高照,驴在院子里被晒得又踢又叫,显得很烦躁。店主人见了,把驴牵到了院子里的阴凉处,阴凉处有口井,井旁有一个给牲口喂水的石槽。驴见了水,狂奔,伸着脖子去喝水。水喝下去,就地一打滚,变成了四个女人,店主人很吃惊,忙问那些女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女人哇哇地想说话,可是舌头僵硬,说不出个整句子,店主人猜测这件事肯定有古怪,就把这四个女人藏在一间客房里。


过了一会儿,之前住店的那个人回来了,这次手里牵着五只羊,进了院子一看,驴不见了,忙问店主人:“我拴在这儿的驴呢?”店主人把那人拉进店里,摁他坐下,说:“饭都给你准备好啦,先吃饭,驴在我这儿,没不了,你放心。吃了饭我带你去找。”


店主人吩咐伙计好好招呼客人,自己找机会溜了出去,牵着那人带回来的五只羊去喝水,羊喝了水,一打滚,全变成了小孩。


店主人这才知道那个人是拐带人的贩子,赶紧去报官,衙役抓住了那个人,最后那个人被杀掉了。


笔者语

改写自《聊斋志异》卷二《造畜》。我改写这个故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事挺神奇。那人究竟有什么方法,能把女人和孩子变成驴和羊,我从十几岁到现在想了这么多年,没想明白。另一个原因是我读这个故事,想起我奶奶了,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和我说放学要赶紧回家,不然让拍花子的拍去就再也回不了家了。我奶奶去世有几年了,我读这个故事,很自然就想起了她。


蒲松龄在这个故事的开头说:“以前人拐带小孩子,都是拿些好吃的给小孩吃,小孩吃了以后就变得迷惘,自己就跟人走了。”他说这个俗称“打絮巴”,江南管这个叫“扯絮。”这个大概就是我奶奶小时候和我说的来源。看来是真有这样的事儿的。


蒲松龄写这个故事,也是拐带的一种,他说当时的人管这个叫“造畜”,也就是把人变成驴马羊一类的家畜,这样更能掩人耳目。


而且他还说,这样的事儿,在长江以北一般没有,而在黄河的南边时不时就能听说有这样的事儿发生。


换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又给我们留下了蒲松龄那个时代的民俗的资料。当时的人大概耳口相传,让蒲松龄听到了,就把它写了下来。我猜这个事儿是越传越神就走了样儿,天底下大概没有一种能把人变成驴或者羊的办法。


没事别乱跑,早点回家,这个是我读这个故事得出的结论。#聊斋志异#

原创声明

此文系本人原创,发布于互联网各平台,署名“讲故事的北京人”或“吴公子燎”。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其他形式和用途的转发,请联系本人取得授权,且必须注明原作者,谢绝“洗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斋新编:造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