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端”(2.25)

      这几年有两个思维模式挺有意思的,一个是表现型思维模式,一个是进取型思维模式。前者人们总想避免却避免不了,后者人们总想拥有却拥有不了。现实生活中、网络上讨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书已经汗牛充栋,基本上的模式都是极度贬低表现型思维,恨不得生生把它剥离,极度崇高进取型思维,恨不得立刻拥有,可惜都是情绪化地发泄,发泄完,然后又各干各的去了。

      也许只有能站在中间的人才能避免情绪化,看到它们各有各的好,两者中间交集的部分才是最丰硕肥美的地带,比如“做第一的执念”、“咱是谁”的自夸,对错暂且不论,你看看现在这个时代的牛人,哪个不是拥有“咱是谁”的傲慢,哪个没有“做第一的执念”,哪个没有在这两者刺激下多次做到第一至少名列前茅的行动? 我们有意无意站在各自的极端,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而忽略了对方的好而不自知。比如用虚荣心提升进取心,比如持续成长也没有必要拒绝即时反馈……

      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公众媒体(广告)上为了更好地吸引眼球,往往采用的都是走极端的方式,比如你不能同时说出一件事情的好和坏,相反,你得用极端的说法,要么它好到极点,要么它坏到极端,否则就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现在网络上的公众号,大V号总是有意无意地这样干着,

      上午,在一个经常关注的群里就活生生发生了这样的故事,由头是一个姐姐引用了和菜头昨天的一篇关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发生战争的文章,也许想抒发的是生命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而一个妹子觉得文章太感性的,于是讨论起这场战争的正义与否及背后发生的根源。双方各执一词,都认为对方的观点与自己不相符,然后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双方出于各自的环境、阅历和生活模式现在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事实,攫取触动到自己的东西。这样有两个结果,一是任由情绪化发泄,然后不欢而散;一是意识对方和自己一样都不完美,可能有欠缺,可能有错误,然后转化彼此的视角去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升级自己的认知。我相信这两位姐妹都有能力做到更好。因为一个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长期在异国他乡生活仍保持良好的品质生活在不还能断成长;一个在自己擅长的地理学维度里引入丰盛的历史知识,让自己讲的课,过的话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群里讨论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从两篇文章的角度来说,其实都可以加上一个维度,即时间的维度。战争对人民生活肯定有影响,但可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必须承受眼下的战争;俄罗斯的行动自是否正义,也要看短期跟长期。读者要加上这个维度,作者也应该加上这个维度,只是,很多文章都有意无意的“漏加了”。无意说明他们愚蠢,有意说明他们无耻,不过在情绪的痛快里,大家的大脑里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在意这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极端”(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