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从赏罚分明到是非分明

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于其内在品质的培养与发展,而内在品质又与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关。这种是非观念将会伴随着时间和良好的教育陪伴孩子的一生,然而纯粹的惩罚式教育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大作用,一个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仅仅做到“赏罚分明”那么简单。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惩罚一个年幼的孩子是不当的,也是愚蠢的,因为一个婴幼儿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他(她)会受到惩罚。然而,一旦达到了理性的年龄,孩子就会因良好的行为而得到奖励,也会因不好的行为而受到处罚。这种强硬冷酷的机械教育手段将带来比严厉的责骂更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带给许多父母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为了帮助孩子了解是非的区别,老师和家长首先应该在自己的行为中提供良好的角色示范。之后,合理恰当的惩戒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惩罚绝不应该是身体上的,因为这只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大的人打小的人是可被接受的,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开始欺负别人,有学者指出,曾经一度猖獗的校园欺凌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的不稳定或不健康导致的。

此外,以教育为目的的惩罚必须要从教育意义出发:如何惩罚?这种惩罚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会让他接收到什么样的教育信息?每个家长都可以是教育的理论家,也更应该是教育的实践家。我相信每个家长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达爱的方式,但如何真正有效、合理的传达,是当代家长朋友们所应该去深思的。

老师和家长常常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教育他们的子女或学生。在这里,“使惩罚与犯错相适应”会是一个有用的概念。这会让孩子们捡起丢掉垃圾,清理他们随意涂鸦墙面或桌子,或者向因无意冒犯而收到伤害的人道歉。通过道德教育,社会责任和个人意识在孩子身上得到良性发展,而通过德育所收获的益处,也不会是纯粹的惩戒教育机制所能比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育:从赏罚分明到是非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