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学习归纳

        今天聆听了余斌老师的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论》的讲解。

      特别开心的是,听懂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公式。记得二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政治经济学老师讲的这个公式非常抽象,一直想不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逻辑关系。因为搞不懂,就偷懒也没有进一步学习,这个问题就从此成为搞不清楚的大陷阱,一点都不想再靠近了。没想到,今天解决了这个二十年的心结。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公式是w=c+v+m,其中w是商品的价值,c是商品中所包含的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的价值,v是为生产该商品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的价值,m是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

  老师从《资本论》的论述中指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生产出的商品价值W 本应是他的需求,即其投入的只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本、工人需求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总和即“c+v”,这样,商品价值就是供需平衡的。但是,资本家追求的并不是供给的均衡,而是利润的最大化。这个利润就要由工人的劳动中来创造,也即剩余价值m。当资本家的供给大于需求后,供求的差额越大,资本家得到的m越多,所以资本家必然致力于使供求不平衡。我们要认识到,剩余价值不是个别工人劳动所获,而是全体资本家共同榨取的所有工人的劳动成果。也正是如此,资本主义形成了两个阶级,并且必然会引起全社会都是不断扩大生产造成供大于求的生产活动。当这种生产过剩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由一场危机来使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贬值,以实现供求的强制平衡。这也就是经济危机为何会周期性爆发的一个基本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就是贸易顺差的问题。

        老师用一个例子讲明白了贸易顺差的基本原理。老师讲“如果一个美国商人拿100万美元到中国来投资收购中国的写字楼、聘用员工等等,那么他在中国只能用人民币,所以他的100万美元要去换,比如按1:8的汇率,就是800万人民币。然后,他在中国赚了200万元人民币,这样他就有了1000万元人民币。当这个美国人要回国时,他不愿把1000万人民币带回美国,他就要拿这1000万元人民币找中国政府换美元。中国政府手上这时只有这个美国人带来的100万美元。如果只有这么多美元的话,那么只能拿它去换回美国人手上的1000万元人民币。这样一来,固然美国人什么也没得到,他拿来100万美元,拿回去的还是100万美元。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就贬值了,从1:8要贬到1:10。如果中国政府不想让人民币汇率稳定,怎么办呢?那就必须有25万美元的贸易顺差,用这25万美元和当年这个美国人投资时的100万美元,一共125万美元去收回美国商人手里的1000万元人民币,才能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的稳定,维持1:8。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人从中国带走了25万美元的利润,意味着中国在现有的生产基础上额外多出了25万元的出口量。”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按照老师讲解的思路,如果人民币升值,就会发现这个中美贸易顺差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为什么,因为如果人民币升值到1:4,要收回那1000万人民币就需要250万美元,那么中美的贸易顺差就要从25万美元扩大到150万美元,所以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中美贸易顺差的一个办法。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如果我们要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就要“采取和外商投资法相反的策略来进行,要限制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投资,限制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减少在中国赚钱,或者通过对等的条件,加强中国对美国的资本输出,才能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贸易顺差问题才会消除。”

  今天听老师讲,他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就是为马恩原著做注,并将《资本论》如法律知识一样普及。很荣幸,能遇到这样的恩师,这是社科院对我们这届学生的厚爱。正是因为有这些老师的匠心精神,科学的理论才能有科学的传播,我们才能有伟大的信仰和伟大的复兴。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本论》学习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