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并不是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而是想做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明白人,想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想了解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像颠覆自己多年积累的常识和思维定势,相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紧密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人类面临的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
稀缺--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一.真实世界|经济学的视角
我们常听到一种观点:虽然经济学分析非常有道理,逻辑自洽,但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是完善的市场经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因此要解释中国的现象,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才行。
1.通过《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我们了解到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易,就会有价格,有货币,经济规律在哪里都会起作用。
2.通过《马粪争夺案》我们鼓励人们创造财富,而不是对财富做标记,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3.公正背后是效率的考量
在生活中,很多人讨论什么才是公平的,但背后其实很可能是在对效率做出考量。
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投进监狱,除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否则就是不公平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资本会受到随意的破坏,人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懒惰和无知就会成为世界的常态。
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去爱护、积累自己的财富。
交通肇事者应该负责任,否则就是不公平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负责人的话,那么马路就会非常混乱,效率就会降低,马路的价值就会消失。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4.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一个人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把比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天平的两端去比对。而经济学要交给大家的是,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当然,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
5.区分愿望和结果
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规律,而非事与愿符的规律。
a.美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
b.坏人干坏事的影响其实有限
c.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
d.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经济政策,会产生那些有害的后果。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地方就在于,他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学家关系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
二.人性观|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1.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它假定人是理性的,每个人都想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利益。但实际上,细心的人会反驳,人经常是不理性的。如果是这样,经济学理论岂不是有时候对,有时候错?当人是理性的时候它对,当人不理性的时候它就会出错。因此,地道的经济学思维体系,得先为经济学寻找一个坚实的基础。
万物存活看条件,与理性与否无关
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只要存在不确定性,人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如何存活下来的,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下来。这些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2.人类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有一种说法,说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础上的,问题是人有时候并不自私,因此经济学不一定对。还有一种说法,说人不妨自私自利,但也要讲道德,特别是商人,一方面要在商场上拼搏厮杀,另一方面血液里也流淌者道德的因子。
人性自私,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a.人是自私的,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自暴自弃的人,在社会上是不会受到尊重的。
b.人不仅仅是自私的,同时还具有同情心,也就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人们把自己认为的别人是否幸福,当作自己是否幸福的一部分:你幸福,我幸福;你痛苦,我也感到痛苦。这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叫“同情心”,人人都有。人有同情心,也就是爱心。
人的爱心有限,随着距离拉远而减弱
仅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每个人的爱心都极为有限,而他们又时刻需要别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改怎么办呢?答案是依靠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斯密(市场经济之父)写下这样一段警世恒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在斯密看来,人是自私的,但也有爱心;爱心只能适用于小圈子,无法延伸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市场这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才能满足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需求。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斯密的重要建议是:不要搞混了,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三、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市场和慈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a.缺乏反馈机制
b.委托代理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钱不是自己的,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c.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
d.养懒汉效应: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惰性,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
环顾周遭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陌生人的“慈善”,那就是商业。商业从根本上大幅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稀缺
“人本理性”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因为人不一定是理性的;“人本自私”也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因为人也不完全是自私的。那么经济学这栋大厦,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最稳固呢? 答案是:稀缺。
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
原因:
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进化,不断升级
稀缺的含义非常广,不仅指矿产、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我们发现土地是无限的,但是大城市还要填海造陆,原因是:土地虽然很多,但是地理位置是有限的;我们发现一个人的真心朋友往往很少,原因是:认识的人虽然很多,但是信任是稀缺的;ncp病毒爆发,我们发现口罩也是稀缺的了,我们发现病毒也不能轻易摧毁人类,原因是:从古到今,我们所知道的疟疾数量越来越多,人类活得越来越仔细,健康的标准越来越高了,人们应对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是人的需求是得寸进尺的,即便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