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什么是批评性思维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虽然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在学识方面他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唯唯诺诺没有自己想法的人,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由于他不赞同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数学倾向最终选择离开了他的老师,独自踏上寻找真理的道路,最终成就自己在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地位。




耶鲁大学前校长 Richard C.Levin曾指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我们在大学里学的太窄,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传输、记忆、背诵范围;我们要建立创新型社会和国家,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批评性思维和创新型思维,成为创新型人才。

而在我们的思维中充满了谬误、陷阱、难题、矛盾、悖论和待解的谜团,需要我们去辨析和思考,需要动用我们的智力去解决。不是别人把真理一起都学好,发现好了,摆在那里,只需要我们去接受去理解记忆,去背诵,然后去应用。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动用我们的思考器官大脑去过滤,去分析,去判断,去批判,去发现,所以我们要做批判思维者。要做创造性思维,赋予我们做人的尊严。

          你对先前的知识,他人发现的知识,你要有自己的观点、立场、方案,你要有一种反思的态度、反省的态度,要思考他们,合理吗?他主张什么样的观点,有什么样的主张,他为这些柱状提出了那些理由,这些理由真实吗?除了他明确提出的理由之外,还有哪些没有明确提出的?他实质上隐含使用了理由。这些理由又成立吗?他从他的理由出发,使用了什么样的推理方式、论证方式去得出他的观点,这些论证方式,推理方式成立吗?如果他的观点有问题,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怎么看?正确的观点理论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为我的观点提出哪些理由?如何从那些理由和我的观点之间搭建逻辑链条等等。这样一种批判的、反思的态度,实际上是人类文明中固有的传统。

批判性思维大致有四重含义:

1.   起源于美国、后来风行欧美的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2.   在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时,人们做出合理决定的一整套思考问题的程序、方法、技能和策略;

3.   现代社会中合格公民和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态度、倾向和习惯;

4.   一种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大学课程设置。


我们采用美国“德尔菲报告”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共识:

1.有目的的,反思性的判断;

2.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理性考察;

3.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

更简单的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其目的在于合理地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而非批判性思维特征:

1.假设他人(长辈、老师、领导、权威、作者)都是对的;

2.自己的责任:阅读、理解、接受、记忆、应用,靠它们打天下,用它们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

3.把自己放在与他人不平等的位置,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4.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

《走出思维的误区》的作者区分批判性思维有两种:

弱批判性思维:指向他人而不指向自己;攻击性和防御性;其目的并不是在于追求真理和美德;

强批判性思维:既指向他人也指向自己;建构性;以追求真理、公正、理性为目标。

我们要做强批判性思维追求真理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什么是批评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