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宇宙公民陈颖,决定加入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训练营!坚持21天每天早5:30起床学习如何一小时阅读一本书!
我之前一年读10本书。
21天高效阅读蜕变营将完成10本书的阅读!
2020年我将会完成52本书的阅读!
❤️DAY15-16收获: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作者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
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成绩卓越,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他曾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还曾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
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伟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一、自律——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
人生苦难重重,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有很多人会拖拉,会懒惰,但是问题依然存在,逃避只会让问题加倍。
自律则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只有主动要求自己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痛苦才会变成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克服一关又一关,走向成熟的彼岸。
我们就跟着作者从“不自律的表现”和“自律的四原则”去解析自律,向自律靠拢吧。
1. 不自律的表现
① 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动消失;
② 对问题视而不见,假装它们不存在,靠临时敷衍暂渡难关;
③ 滥用药物或用酒精、毒品等上瘾物麻痹自己,企图把问题暂时忘记,换得一时解脱;
④ 神经官能症,就是最常见的逃避方向
2. 自律四原则
(1) 推迟满足感
你吃蛋糕更喜欢奶油还是蛋糕胚?
那你会先吃哪部分呢?
麻烦的事是积极动手解决,还是先拖着再说?
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只顾当下的安逸、快乐而不能对长远未来带来益处,甚至有害的行为,都不是推迟满足感的行为。
为了一时贪财,抢劫伤人,是无法推迟满足感;孩子贪玩,只想尽快让他们停下,而没有耐心了解他们,只用吼叫或谩骂也是。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推迟满足感呢?
为了减肥瘦身,忍住不吃眼前的巧克力蛋糕是。
为了弹奏出流畅的曲目,每天坚持花时间练习钢琴是。
为了与真正合适的人在一起,放弃暂时安定下来的想法也是。
亲子教育是如何影响“推迟满足感”的?
如果父母自己不自律,在孩子面前酗酒抽烟、没有自制力,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如果父母懂得自律,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容易陷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为模式,先抓住一切能抓住的快乐再说。
要培养孩子自律,需要父母投入足够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来关爱和照顾他们,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
(2) 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面对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过多地为自己包揽责任,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止步不前,这个极端就是患上神经官能症;一概地推卸责任,当然也无助于解决问题,极端就是患上人格失调症。
唯有直面问题,明确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职责范围,并付诸实践,才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道路。
(3) 忠于事实
我们生来对世界是无知的,生活经验就像我们自己后天动手绘制的一幅地图,为我们往后的人生导航。
过期的人生地图,就会让我们抱着过去的经验和做事套路不放,以至于常常罔顾眼前的事实,并因此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换了新公司却还套用前公司的工作模式和人际互动方式,结果导致无法融入新环境,整天烦恼。
又比如从前卖鞋的,现在改行卖棺材,却还套用以前模式促销说:“好久没见您来了,买大送小,您看看合适不合适”,结果……
作者斯科特将移情定义为: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处事模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的行为——哪怕它们已不再适用。这就是过期“人生地图的诅咒”。
之所以要突破移情,是为了能以“解决问题为先”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坚持损耗。
要做到忠于事实,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的地图是否过期。
但是当切实地为了对方好的情况下,可以允许白色谎言的存在。
(4) 保持平衡
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在一些情况下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延迟满足,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下的生活……
保持平衡,是对以上三个原则的备注,保持平衡,意味着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记住,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适时放弃,是避免失衡根本法则。
二、爱——不断拓宽自我界限、完善自我的意愿
1. 爱是什么?
爱,是自律的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识。
2. 坠入情网与自我界限
(1) 自我界限的设立
(2) 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感觉自己与他人融为一体,又体会到了小时候无所不能的感觉,所以兴奋不已,但这只是自我界限的暂时崩溃。
等到冷静下来,发现彼此的问题,才明白彼此的界限并没有融为一体,各自的自我界限又再次合拢。
(3) 自我界限的拓宽
当我们走出舒适区,努力为一件事付出,自我界限就开始向外延伸,随着不断的努力,这种延伸状态逐渐稳定,自我界限发生了永久性的外扩,实现了我们的自我成长。
(4) 真爱的体验
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
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
为了达成这种承诺,我们开始驱动自我付出努力,并因此做到自律。我们通过这样的自律,去付出、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经验的增长和自我界限的拓宽。所以说,爱是自律的动力。
3. 这些都不是爱
(1) 坠入情网≠爱
① 因为坠入情网不是出于有计划、有意识的主观判断。
② 因为坠入情网不需要付出努力,并没有真正拓展自我界限。
③ 坠入情网可以消除寂寞,但无法有目的地促进心灵。
④ 坠入情网本质是一种生殖本能引发的性欲。
(2) 过分依赖≠爱
“没有Ta我就活不下去”是一种寄生心理, 而不是爱。症状有无法忍受寂寞、空虚感强烈、把失去伴侣当成极其恐怖的事情。
(3) 精神贯注≠爱
不能给心灵带来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爱,爱金钱、爱权力、爱宠物、爱园艺都被称为“爱”,如果在这些爱好中,增长了知识、获得了自我界限的拓宽,是爱;否则就不是爱。
(4) 自我牺牲≠爱
给予者并未认清爱的真相,往往以“爱”作为幌子,只为满足自己的付出欲,不将对方的心智成熟当回事。
爱是一个动词,必须付诸行动。
想爱、有感觉和口头的爱,都不等于去爱。
4. 爱的表现
① 关注
努力倾听,帮助对方成长。
② 不惧风险
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
③ 独立
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④ 充分投入
由承诺推动,持续或渐增的投入是爱的基石。
⑤ 勤于自省,平等交流
遇到矛盾与冲突,恰当地提出想法而非自大地随意批评。
⑥ 懂得自律
懂得约束爱的能量,不滥爱,不出轨,对伴侣和孩子有责任感。
三、信仰与恩典简述
盲目地认为宗教信仰有助于或有害于个人心智成熟与健康,都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生命中出现的恩典与奇迹常令科学哑然,但它们不是科学的对立面,毫无根据地妄做定夺才是。
我们懒得立即去解决问题,懒惰仍是自律的最大阻碍。
而这种懒惰的根本原因就是惧怕解决问题时,必须面对的种种挑战、痛苦和困难。
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生而带来,又无处不在的懒惰,则常常令我们难以招架,臣服于一时的安逸与享乐中,阻碍我们发展更成熟的心智。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只有常常提醒自己放弃当下的逸乐,推迟满足感,勇于承担起责任,主动投身问题的核心,厘清事实,及时解决问题。
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必要的事情、总得完成的事情……为什么不现在就着手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