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2022-03-03

吾乡吾土,不见于经传,冬去春来,一如继往偏安于西南一隅。

家乡地名,谓之“垭”的名称繁多。如“皂角垭”、“断石垭”、“柳垭”、“梅山垭”……不一而足,为啥这样叫,经历了这么多年岁,刨不出根也挖不起底了。又没人深究,乡人们也就坦然而受之了。

大抵总会有一些风声,但确实又不可考了罢。

两山之间狭窄的地方,谓“垭”。

地处丘陵之中,老祖宗颠沛流离,找个地方安顿多是不易,所心就在了这么多垭吧?

我们那叫“秋垭”,也叫秋树垭罢,可能图省事,大家皆称“秋垭”了,以至于后面撤掉,并入了相邻的思德乡,呼之为“思德镇”了,“思德”过去叫“六合”,为了纪念出过“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而改名了。

这样一并,当然是大大的沾光了,可以对外人道之“我是张思德那里的”……

然并卵,垭到是晓得了,我们多叫垭河的,秋树垭里面的秋树到底是哪棵树,毕竟是全然不知。山区树多,多是些胡乱且随意生长的有名头的差不多没有,现在想来,先人取名大概率是率性而为的事件了。但秋树多半是存在过的,但如今已虚化为“春花秋月”一类,拜时光流逝所赐了。

不过我们队与边上的另外一个队,叫禹王庙的地方,庙子旁边确实有棵高大的黄桷树,说是都遭雷劈过个几回,现在留在的破庙和这黄桷树都成了附近的名胜古迹了。

我们原来乡,是1984年12月才设立的,至2019年撤并,不过正值壮年的35。于人而言,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可生诸多遐想的。

但于一个地方,你撤或者不撤,他就在那里,不多不少,无增无减。

我记事起,那时还住在老房子里,三合院,左边我们家,右边二大爷家。人多热闹,但农村人大多是你见不得我好,我高兴你家有事这样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呀,多半是不大和睦的,日子过得磕磕拌拌的。

后面听说老房子原来是别人修的,后面分的,又说起某处这里原来也是有房子的,就迷惘得不得了,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也经历个“集体生产”、“知青”、“分田下户”,记忆中只有原来队上的“保管室”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了。

门口对着的山叫“赶山梁”,梁上有个垭口叫“断石垭”,这个有点神话传说了,说是很久以前的二郎神赶山到我们这里的时候天快亮了,鸡叫第一次的时候一鞭子砸在山中间,断石垭就出现了,一边的岩石上还留有一个巨大的脚印,二郎神也就回天庭去了……

后面专门度娘了下,竟找不到半丝痕迹,只知道关于二郎神赶山的传说在四川好多,就是没有我们那里的。

近团转还有个叫“摇石山”的地方,没去过,说是山上在个石头立在那里,摇得动,就是不会滚下去,听听就挺神奇的。

我们这边往山上走就是“白包梁”,上面有我家的地,小时候做庄稼还经常上去,起源大半是地中间有个包,是砂石,风一吹就风化成沙子的岩石,呈白色的。所以就叫“白包梁”吧。

对面还有“GUAN山包”的,是“关”还是“棺”就搞不清楚了,我们的村小在上面,后面也没有去良心读书了,房子还在,说是想打造成村里的文化中心,不知道是要到啥时节了。

村小往上的梁上,是“鸡绪寨(间)”,原来上去看过地块地基,方方正正的,应该是庙宇之类的建设被毁后留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土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