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沉迷于一些言情小说,总觉得怎么看都不过瘾。后来,人年纪大了,才晓得,电子传媒始终替代不了纸质传媒,纸的存在,会让作品显得更加有厚重感,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时代印记的故事。
以前总想着买个电子阅读器,也是看了很多牌子,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年头,觉得老老实实买书才是好的,最起码等到老了之后,看看满屋子的书,也是觉得欢喜。
《活着》是众多喜欢的书籍当中的一本,起初看这部书的时候,还是因为电影《活着》。那个时候年纪小,大概只有小学时候的样子,记得还是老师组织一起看的。
怎么看都看不进去,只觉得那个时候的人,生活的太苦了,饭都吃不饱。过了许多年,即便是这部电影再也没有重温过,但是,时至今日,仍然记得葛优饰演的福贵,巩俐饰演的家珍。
大学毕业最后,不知怎的不再喜欢花里胡哨的言情小说,开始沉迷于一些带有时代色彩的书籍。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了第一次翻开了《活着》。
可能是因为翻拍电影的关系,每次看的时候脑海中总会自动带入葛优、巩俐的模样,而到故事的结尾,才发现,没有一个鲜活的人可以撑得起这份生命的厚重,“福贵”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应该是当代年轻人的镜子。
“我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这往往最普通的一句话,却也最能打动人心。对于家珍而言,福贵陪在身边,一家人团聚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当看到那句老孙头那句“锅砸了,屋子烧了,看来我也得死了。”的时候才发现,那个时代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东西,那是他们的命。
福贵对村里的女人说,“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细细想来,还真是有道理,而现在的人,有多少人做不到这四条。
火了大半辈子的福贵,送走了爹娘,送走了妻子,送走了凤霞和有庆,送走了二喜和苦根,人生大起大落,到了剩下自己一个孤寡老人。
常人,或许早觉得死了算了,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一个人也没意思。那个时候被拉去打仗,拼命的活着是为了回家看家珍和孩子,而如今,人都不在了,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富人活着或许是舍不得钱财,穷人活着是为了命。
活着,无论怎样都有盼头,活着,代表一种生的希望。
在如今这个时代,每年都会报道很多关于自杀的新闻。这个时代的人,内心是脆弱的,他们享受这新时代的馈赠,却忘记了旧时代的坚韧。
人,不应该这么脆弱,要想着,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福贵不应只是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也应是活在每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