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拆解|中国式家庭里最大的谎言就是以爱之名

当提起家时,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是妈妈做了满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正等你回来?是爸爸对你考砸后生气到要抡起袖子打你?还是视频那头的父母嘴里责怪着你又花钱买东西了,然后挂了视频后又把钱转给你?

这些中国式场景,是不是都戳中了你心中的柔软。

但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温馨的。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隐蔽角落里,一样藏着看不到的伤害。

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闻,某某大学研究生跳楼因分手自杀、某某地区的二胎妈妈因为产后抑郁携子跳河,还有什么因为婆媳关系不和,引起的婚姻破裂等等。

你看,家不是没有伤人的一面,只不过是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没有人去思考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现在,有这样一本书,这样一位作者,大胆写出了中国家庭的吃人真相。这本书是《为何家会伤人》,畅销10余年,好评如潮,深深触动并改变了千万人。被誉为中国式家庭问题第一书。

作者武志红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多年,出版过多部心理学著作。是知名的心理学家、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其中《为何家会伤人》是他被公认的口碑代表作,已畅销逾100万册。

这本书是作者凭借着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解剖了从业过程中常见的30多个案例,阐述了家会伤人的原因及表现。解释了在家庭中的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给个人人格塑造和成长带来的影响。武志红老师通过温暖有力的文字告诉了读者该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以及改善自己的亲子关系。

为了能够让大家快速掌握书中的精华,我将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恋爱,是对过去亲子关系的复制;
二、孩子不是最爱,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核心;
三、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01、恋爱,是对过去亲子关系的复制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人是在不断地恋爱,有些人则可能是“从一而终”。当失恋了时,会有人说治愈上一段感情的最好方式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不说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先来看看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分析。

书中的电台主持岳东,最开始的一段感情长达5年之久,他曾在这段感情中对阿静说“你让我这个破败的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了光”。但在长期的感情消磨下,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向分手。

分手后的岳东,则开始了他多年的风流史,换女朋友比换衣服还勤,他对女性却越来越讨厌。直到岳东34岁时遇到了芭芭拉,在众人的惊讶中,快速结束风流史闪婚。但最后却又快速离婚。

看上去是一段放不下白月光,用恋爱麻痹自己,最后又终于遇到所爱,却又无疾而终的悲伤感情故事。实际上,并非如此。

为什么岳东会在最开始选择阿静?阿静第一次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阿静和岳东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童年经历,阿静是抱着化解岳东心中伤痛的拯救心态和他恋爱的。

岳东的童年是不幸的,6岁爸爸患病去世,16岁妈妈车祸去世,在他原来的家庭中,他并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父爱母爱。他和阿静恋爱,刚好弥补了他童年的缺失,但却并没有治愈他童年的伤。

为什么岳东在风流多年后又选择芭芭拉闪婚?是因为两个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芭芭拉是像他妈妈一样的女性,岳东则是像芭芭拉爸爸一样的男性,两个人彼此被互相吸引,潜意识中在重复过去的模式,实则上不过是内在的孩子对妈妈/爸爸的期望。

婚恋节目中的那些因为受够了选择分手后又妥协和好的情侣。自以为自己能拯救对方,让观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要么是通过恋爱来重复童年的错误,要么就是通过恋爱修正童年的错误。

图片源于网络

在恋爱的过程中,如果你问一个女孩子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恋人,她可能说希望找一个像她爸爸一样温柔体贴的恋人。那是因为她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这样的异性,她生活在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里,潜意识中希望能通过恋爱延续童年的幸福。

但有些人在成年后却对感情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甚至内心深处对婚姻生活感到恐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生家庭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一直延续到了成年之后。他们不敢轻易尝试恋爱,甚至恋爱后怕步入婚姻生活,他们担心过去的伤痛会继续发生,缺乏改变的动机,与原生家庭还没有做好彻底分离的准备。

恋爱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知道了恋爱是对过去亲子关系的复制,那么想通过恋爱疗愈自己,就要选择一个好的恋人,也要做一个好的恋人。

在亲密的关系中,能够明确知道双方是独立的个体,学会无条件的爱,更要学会从原生家庭中分离。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述书中的第二个重要知识点。

02、孩子不是最爱,夫妻关系才是家庭核心

从恋爱到婚姻,到有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家庭后,婚姻的生活状态开始发生改变。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家中成员不自觉地把天平倾向于孩子,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核心。

此时的家庭危机四伏,出现了像前面提到的亲子类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妻子埋怨丈夫不够关心孩子,丈夫责怪妻子忽视自己,婆婆看不惯媳妇的育儿方式,在儿子面前不停地告状……因为一个孩子的降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原有秩序。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有时甚至引发社会悲剧发生。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一般都会把孩子看得很重,因为有孩子意味着有了后代,有了传承,一个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夫妻关系反而成了亲子关系的配角,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成了家中最爱。

可这并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往往只会造成更大的家庭纷争。婆媳关系越来越差,当丈夫的夹在中间为难,既替妻子感到委屈,又心疼自己的妈妈,到最后要么选择母子同一条战线,要么选择逃离,甚至选择找其他女人替代。

而作为妻子呢?从丈夫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回应与情感,将全部的爱与精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在一个家庭中形成了母子相依为命的感觉。妈妈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完全忽略丈夫,口口声声说着孩子离不开自己,实际上是自己离不开孩子。

多年后,又形成了新的家庭关系循环,妈妈成了当年看不惯媳妇的婆婆,儿子成了所谓的妈宝男。

这么多年来,对于很多的中国夫妻来说,很少会有人意识到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就像书中提到的阿冲案例一样,因为有了小孩后,把自己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却在自己妈妈来后导致了婆媳关系严重恶化。

阿冲要和妻子去散步,婆婆也要求要跟着去,阿冲和妻子坐沙发上看电视,婆婆一定要坐在两人的中间,家中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吵得不可开交。

阿冲每到这个时候就感到非常为难,好在阿冲没有像别的丈夫一样寻找逃避或是直接选择亲近妈妈。他选择了通过心理的方式解决。而作者告诉他不是改善婆媳关系,而是改善他们三个人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他自己。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夫妻感情是晦涩不能表露出来的,更别说像现在这样随时秀恩爱。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往往很难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错误的以为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父母最爱自己是理所当然的。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所以,这样的原生家庭影响了孩子对未来家庭关系的认知。特别是在孩子3-6岁的“俄狄浦斯期”,会引导孩子出现错误的倾向,男孩出现恋母且嫉妒父亲,女孩出现恋父且嫉妒母亲。他们渴望取代同性的妈妈或爸爸,与同性的爸爸或妈妈建立唯一的关系。

如何顺利的度过“俄狄浦斯期”?保持夫妻关系的和谐平衡。

让儿子知道,妈妈爱爸爸甚于爱他;让女儿知道,爸爸爱妈妈甚于爱她。让孩子看到父母的相爱,父母才是这个家庭的主角。这样才能让孩子安心做孩子,快乐成长,整个家庭也是幸福和谐的。

03、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光有快乐成长还不够,父母还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就引出了本书中提到的第三个重点,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遗憾的是,父母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无形中把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当一个孩子对网络感兴趣,上网超过2个小时时,父母就会大呼小叫“怎么办,孩子上网成瘾了”!当父母辛苦地带着孩子从这个辅导班到那个辅导班学习时,一般都会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当孩子面对考试上瘾,父母却还在沾沾自喜,我家孩子就是爱学习,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态出了问题。

实际上,父母已经成功地将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为什么要将焦虑转嫁给孩子呢?

一是因为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步伐,自己却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就把这种压力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二是现代社会的确缺乏保障,加深了父母的担心。就像孩子同班的学生都在上课外辅导,那我家的不上不行啊,不然成绩就落下了。

实际上,孩子才是最爱父母的那个。他们在乎父母的情绪,甚至会讨好父母的爱,所以他们选择接受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期望的样子学习成长。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偏差。

孩子把过多地家庭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要么通过学习讨好父母,用学习成绩平息父母的争吵,做家庭的保护神。要么通过考砸来宣泄自己对父母安排的不满,一次次考砸让他有一丝丝快感,但又会觉得让父母失望了。要么成为了父母眼中听话的好孩子,但他的叛逆期一样会有,只是会迟到,甚至会让他未来的人生缺乏生命力。

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小学生小刚突然跳楼自杀。他在留给爸爸妈妈的遗书中这样写道,他说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他太累了,他不想让父母再失望,所以选择了自杀。自杀前,他把自己攒了几年的零花钱都留给了爸爸妈妈,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去坐坐火车,坐坐轮船,去玩一玩。

小刚的父母再也没有面对小刚的机会了。这是一个遗憾又悲伤的故事。但此刻身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该怎么面对孩子呢?怎样才能不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呢?

首先,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别让自己的爱密不透风。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付出,尊重孩子的感受与独立,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去认为孩子需要什么,而是应该倾听孩子的真实声音。不要把自己的需求绑架在对孩子的爱里,让孩子有一种负担,承担着不属于他的责任。

其次,给孩子减减压,不是只有大人才有压力,和孩子一起面对失败。父母要有自我,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千万别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孩子去做,去做孩子的决定者。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合适的精神寄托,别把孩子当成了精神寄托。着急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总的来说,身为父母,就是要学会无条件的爱孩子,就像孩子爱父母一样。孩子每一个行为的背后,总会有他的原因,不要急于去责怪、评判,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以上,就是《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再回顾下本书,主要围绕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这3个方面展开。

从童年到恋爱,到结婚生子,这是所有人几乎都会要经历的阶段。有人能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收获幸福,拥有着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有着独立的自己。但也有人因为童年的不幸,一直在将错误延续,延续到新的家庭中,新的人际关系中,穷尽一生也无法修复,甚至继续影响到了下一代。

如果你能有幸阅读到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如此。那些生活中困扰你而不得解的疑惑,你将会豁然开朗。

因为从这本书中你将看见你自己,找到你心中过往的答案,经营好你自己,经营好婚姻,甚至疗愈自己。避免家给自己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走出原生家庭中不好的阴影,接纳它,为自己为未来重新出发!

齐帆齐8期写作营打卡 主题打卡第十八篇4358字数  共累计39838字数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48篇,4358字数,共累积98713字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家会伤人》拆解|中国式家庭里最大的谎言就是以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