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新闻,一个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写到心梗,到医院做了两个支架。
后来我看了一篇文章,这个作家在咖啡馆里写文章,目睹了一对父子做功课的过程:
爸爸冲着儿子神情严肃地大喊:“这么长时间,这么长!”边喊边用手比划:“你在做什么,做什么!?这个你还用写出来吗?……你脑子干什么?你不会心里算吗?……分成20段,你取4段,剩下几段?几段?15段?你再说一句?几段?!!!!”
天哪,看着这么形象的描写,仿佛剑拔弩张的场景就在眼前。这样辅导孩子写作业,真的会心梗!
二
我们班有个学生专注力比较弱,在老师的角度看,自控力不行,总是不在学习的状态,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能很轻易地吸引他。原本我以为,是因为孩子对上学没有概念,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对自己没有要求。
但是和他的家长交流之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孩子也希望自己课上多发言,可以得分卡,尽早完成学习任务,盖上小印章,但是“总是做不到”。于是我问家长,您是怎么应对的呢?
家长说:我就给他讲道理,每天嘱咐他。但是效果不行啊!孩子老是记不住。
我说:是啊,孩子并不是不懂道理,并不是不想努力,这时候咱们就没有必要讲什么大道理了,而是应该帮孩子找一些有效的、适合孩子的办法。
家长:……
三
是啊,有什么好方法呢?
我们教育界有一个术语叫“教无定法”,意思是,教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还有一个词语是“因材施教”,意思是,要根据不同的“材”施加不同的教育。我个人认为,教育之所以难,正是难在这里,即使是一母同胞,对甲有效的方法,不一定就对乙有效,因为个体变了,而个体毫无疑问是有差异的。
那怎么办呢?
没有必要纠结于什么方法好,适合你孩子的就是好的方法。
四
学生小红,资质平平,文静内向,上课并不爱发言,平时也从不张扬。但是,因为孩子是一个努力的孩子,也没有任何学业上的拖拉,行为上的不妥,所以我从没找过她的家长。
一个寒假过去,再开学的时候,她还是原来的性格,不爱多说话。结果一开始写作业,哇!她给了我大大的一惊——只不过是一个寒假,短短的20多天而已,这孩子的字居然写得这么好了!就算是一个假期都在上书法班,也不可能这样飞速地进步啊,我简直太诧异了!
后来有一次无意中和他的家长闲聊,才知道,原来人家什么班都没报,不过是寒假爸爸陪着孩子抄了一遍语文书,而已。
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从此孩子在书写、词语、表达、写作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并且,我知道她的这件事后,在班里大肆渲染,孩子从此树立了坚不可摧的自信——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抄下一本书。
五
还教过一个孩子,写作业速度奇快无比,并且书写不差,最重要的是,极少出错。一次两次这样,我也不觉得什么,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连我都好奇起来: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于是有一次我就八卦了一下:为什么你能写得这么快,还不出错呢?
孩子很平淡地说了一句:我做错了,我妈就让我再做一遍,直到不出错了为止。
我说:那你这张练习做了几遍?
孩子说:好像是三遍吧。
全班哗然。因为大部分同学,连一遍都没做过,更别说三遍了。
六
那个辅导孩子算线段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指责孩子“你还要写出来?你不会在心里算吗?”
第一,写出来算也好,心里算也好,能做对题目不就行吗?
第二,你学过儿童心理学没有?写出来和心里算,对孩子来说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形象,一个是抽象。孩子的抽象思维,还达不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写出来怎么了?
第三,你多大了?你diss孩子?有本事你把孩子的作业拿过来,用孩子学习的知识范围解答,一题也不错。
第四,你打孩子一顿,你以为他就能会了?
如果是我,我给孩子讲这道题,就会画出图来,让他数一数。目测这个孩子好像在算20-4上有问题,一是要让孩子有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计算方法和原理先弄懂了,二是要有熟能生巧、不断练习的过程。
而那个专注力和自控力较弱的孩子,我给家长想出来的办法是:
第一,写一张小纸条,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起到提示作用。
第二,让孩子自己找一个同学当榜样,看到他做什么,自己也赶紧跟着做。
第三,在家里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第四,可以定一个课时目标,比如每节课举一次手。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只要不违反科学,不伤害孩子,什么方法有效,就可以用什么方法。
当然,能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要看家长的智慧。有了方法能不能坚持去做,要看家长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