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史记以为录

遂古而上方知来路

三皇:

天皇伏羲
地皇神农
人皇轩辕

五帝:

颛顼
帝喾


夏:约前2070~1600年(400余年)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始于夏启
亡于夏桀

商:约前1600~1046年 (600年左右)

商汤
第一阶段是“先商”;
第二阶段是“早商”;
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帝辛

西周:约前1046~771年(300余年)

周武王
周幽王
共传12王11代。

东周:前770~256年(400余年)

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 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 。

周考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 。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 。东周国与西周国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国为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春秋:前770~476年(300余年)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总共295年。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二十四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战国:前475~221年 (200余年)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 ,舜赐其嬴姓。

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

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与更始帝)(200余年)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推翻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

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

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东汉:25~220(100余年)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

汉和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

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

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 。

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

三国:220~280(60年,不过三国时代一般从184年黄巾之乱算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魏:220~265(45年)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

蜀:221~263(42年)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吴:222~280(58年)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晋:265~420(100余年)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西晋:265~317(52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西晋承袭中原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东晋:317~420(103年)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南朝: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

北朝:

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386~534)、北齐(550~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37年)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唐:618~907(200余年)

唐朝(英语: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

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藩镇势力大增。

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 在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唐朝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允许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出现万国来朝局面 。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五代: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
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20~960)

十国:

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10个政权,合称十国。十国为割据政权。

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902~979)

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此外,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人口迅速增长,在1124年达到12600万。

北宋:960~1127(100余年)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宋太宗继位后结束分裂割据局面。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逐渐步入治世。

宋仁宗以后,宋朝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等进行变法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使宋朝深陷新旧党争中。

1125年起,金朝大举南侵,至1127年攻陷东京,北宋灭亡。

南宋:1127~1279(100余年)

同年,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

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得以偏安一隅。

宋孝宗、宁宗时两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1234年,宋联蒙灭金,并与蒙元进行宋元战争,至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

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与宋同时期:
辽:907~1125(200余年)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辽末,辽宣宗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则于1269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地区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1309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金:1115~1234(100余年)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元:1206~1368(1206铁木真建国,1271年正是定国号为元,97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

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

明:1368~1644(200余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也有逾亿、近两亿的不同说法。

清:1616~1911(200余年)

清朝(1636年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强盛。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中华民国:1912~1949(37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推动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全国性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以重庆为陪都。

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北京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溯源史记以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