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篇//京城有个恭王府

在我国古代,除了帝王宫殿、私人住宅之外,还有一种建筑形式连接于它们二者之间,那就是“王府”。随着岁月的流逝,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府真的是少之又少,而著名的“恭王府”就是其中之一。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其规格之高,可与宫殿建筑相媲美。

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清朝权臣和珅的私人府邸,时称“和第”。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鹤西去。正月初八,嘉庆皇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抄没家产。初九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

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之后,嘉庆帝遂将这座“和第”赏赐给了自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也算是了了永璘的一个心愿。然而,永璘得到的只是半个“和第”,也就是后来的“庆王府”。与此同时,乾隆之女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仍居住在另一半“和第”中,谓为“公主府”。1823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逝世三年多了。

几十年后,经过几代的传承,永璘的后人爵位都降下来了(1850年,永璘之孙奕劻袭封为辅国将军),与王府的极高规格难以匹配,不适合继续在此居住。

这里,简单讲下清朝的宗室爵位制度。宗室爵位,又称宗室觉罗世爵,掌于宗人府,共分为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氏族人。男子宗室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女子宗室分别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
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儿子封贝子,贝子儿子封镇国公,镇国公儿子封辅国公,辅国公儿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咸丰初年(1851年),咸丰帝让内务府从奕劻手中收回了庆王府,转而赐给自己的胞弟恭亲王奕訢,从此这座宅子才被称为“恭王府”。

清朝两百多年的基业,共计产生12位皇帝。若从顺治帝带领清兵入关算起,则共计10个皇帝。从1776年至1912年,在这一百多年间,清朝历经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七位皇帝。

从当年的康乾盛世,再到后来的宣统退位,恭王府见证了大半个清朝的兴衰成败,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极具考古和研究价值,享有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美誉。

              ——2021年8月1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史篇//京城有个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