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好人的人生悲剧——明明帮了别人却招来讨厌和委屈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避免人际关系中的费力不讨好?

提问者以非常委屈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如何频繁地帮助亲人朋友,却往往招来别人的抵触和反感,确实很沮丧难受。

下面的回答,也大多集中于“不要过度付出”,不要重蹈父母辈“我是对你好”的错误思维这样的劝诫。

然而什么时候,父母亲人的关心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来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


关于“我是为你好”的话题,全是负面的评价

                                     01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现在被无限妖魔化了。

好像只要说这话的父母亲人,都是在蛮横地用错误的方式干涉别人的生活一样。

其实并不绝对。逼着孩子好好学习的爹妈,强迫女儿远离不靠谱渣男的父母,在面临孩子人生重大选择上,使用一些强硬的手段有什么不对吗?

太对了,而且很有必要!毕竟一个人在真正成熟之前,面临重大诱惑是既没有抵抗力,又缺乏听劝的理智的。

这种情况下,社会人生阅历相对丰富的父母亲人,用强硬的方式来阻止你做一些错误的事情,是真真正正地为你好。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挽回,并不是所有的损失都能在明白之后进行弥补。

年轻人真正反感的,是一些年迈而文化见识都跟不上时代的长辈,偏偏不自知,非要用自己落后陈旧的观念去“纠正”自己。

而这种“纠正”,往往还真没有年轻人自己的判断更符合社会实际。

因此人际交往中关键中的关键就是:不要在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上去帮助别人!不管是自己主动,还是对方请求。

                                        02

美国法律出现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子A遭遇车祸,身子被卡在车中,另外一个女子B路过,将被困女子A拉了出来,但在救助过程中,因为B缺乏专业的医学能力,进行了不当操作,导致A被救后脊椎受损,严重瘫痪。事后被救女子A将自己的“救命恩人”B告上了法庭,最终还引起了很大争议,导致美国相关法律被调整。

这个事件中B委屈吗?当然

无辜吗?未必!

这样说当然不是鼓励大家见死不救,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救人者更要考虑自身的经验能力,为被救者负责。除非汽车马上要爆炸,否则打电话向警察医院求助才是更好的选择。再不济,也得联系医生,在医生的电话指导下进行施救。

生活中这种极端的情况并不多,但高估自身能力去帮助别人,最终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还真不少见。

即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别人明明可以自己处理好的事情上,非要“热心”去帮助,也是很招人反感的。尤其你的方式还不如别人的情况下。

                                              03

其次再亲密的关系也是有界限的。有句老话叫“一代人不管两代事”,意思是爷爷辈的人,你对孙子孙女再亲,也不要过多去管束干涉他们,毕竟隔了一代。

爷孙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的关系。越了界,你的帮助不管对错,别人都会抵触。

你的“好心”,有时是对他人私密空间的一种入侵!

                                       04

最后,减少讨好型人格带来的困扰。

讨好型人格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主动想帮助别人时,要么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别人不接受;

要么异乎寻常地热切,别人不接受,就感觉自己被否定了,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或挫败感。

而这种挫败感会反向催生自己的逆反心理,务必要完成这次“帮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情况下的执拗,其实更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而不再单纯是为了别人。

只是自己察觉不到或不愿承认,才有一种非常委屈的感觉!

放平心态,Take it easy !对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都会更好。

关注我的公众号,与有趣的灵魂相遇,帮你找到快速成长与心灵强大的路径:汴梁乐少(微信ID:BLleshao

你可能感兴趣的:(滥好人的人生悲剧——明明帮了别人却招来讨厌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