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一味追求舒适?90%的人可能陷入了误区

编者荐语:

看邹平老师做流动的体式,总有种行云流水的快意,即便在课堂上被迫“上墙”,都能如此丝滑,让人瞠目结舌。不知是他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太好了,还是他把呼吸的运用推向了炉火纯青的极致?在跟老师并不深入的交流中,我发现他是位觉察力很强,并且爱思考的老师。以下这篇文章便源自他对“舒适”的思考,很有独到的见解。

以下文章来源于RamaSpace瑜伽馆 ,作者邹平老师

每次静坐前,我都会将双腿、脊柱、肩颈调整到一个舒适的状态,然后开始静坐。过一会儿,最开始舒适的部分会逐渐不舒适。于是,我会调整麻木的双腿、紧张的肩颈,甚至急促的呼吸。调整完成后,再一次进入到静坐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身体会再次产生新的不舒适,这引发了我对于舒适的思考。舒适怎么只维持一会儿呢?当我发现舒适与不舒适在不断变化中,我不再回应调整当下的不舒适,而是转变成一种接纳。有人会觉得瑜伽老师只要做好、教好体式就够了,我不敢苟同。瑜伽的规律习练会让我逐渐把瑜伽的哲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乐此不疲,我变得更加敏锐、包容、从容。

既然一段时间后,舒适会变得不舒适,而时间在不断流动,那么我是否可能从不舒适的状态转变成相对舒适的状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状态。我猜或许这就是觉察的意义。觉察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整体性,从而减少对抗。如果不停地移动身体,持续回应不舒适,我将会一直处于逃避、担忧与不安的状态中。 

我突然意识到,舒适与不舒适的并存才是一种完整的状态,而我们想要的舒适,实则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表现。由于不舒适的感受会造成紧张、焦虑和恐惧,同时还会担忧不舒适带来的糟糕结果,我们很自然就会对此产生排斥。这种情况在体式练习和生活中时常发生。

在我的课堂上,许多学员本该安静地停留在体式中,感受呼吸,感受身体,但她们往往因为觉得不舒适,便会不断调整身体获得舒适的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是,学员不仅没能珍惜在体式中的停留,也错过了与自己相处,并学习接纳的机会。此外,不停地调整身体,她们的心意也会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从而缺失了内在安静、专注、稳定的力量。我觉得进入体式后的不适,恰恰反应了她们缺少体式进入时的专注与敬畏,随时的调整只是在掩盖自己对体式进入的敷衍。

舒适与不舒适的流动状态,在生活中也不断上演着,例如我们觉得喝奶茶会让自己很愉悦舒适。刚喝一口奶茶时,我们会感觉非常幸福与舒适。但如果持续喝两杯、三杯,我们可能会对奶茶产生一定的排斥,喝到后面就会从舒适转变成不适,这种状态会随着时间/次数/情绪/环境而产生动态的变化。事实上,我们无法定格动态的舒适,它考验的是我们与当下环境的相处能力。排斥并不会消除不舒适,反而会让我们深陷痛苦。

身体、思想、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我们对于舒适与不舒适的定义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我们要做的是去掉头脑当中对于舒适与不舒适产生的这种概念,只是保持着对于当下状态的觉察。一旦我们脑海当中有想要的舒适,那就一定会有对应的不舒适,这时我们就会处于评判以及波动的状态当中。也许,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舒适并非是静态,而是一种动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练瑜伽一味追求舒适?90%的人可能陷入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