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经济学第43周

第169讲 凯恩斯主义学派看经济周期

简单地说,凯恩斯学派是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姑且称之为动物精神,人们的消费忽然减缓了。人们本来是应该通过价格来调整的,但价格的调整非常迟钝和缓慢,所以就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产出。要抵抗经济周期政府就应该有所作为,逆经济周期而行,在人们不愿意消费的时候替人们进行消费。钱从哪来?主要靠政府举债。

课后思考

凯恩斯学派所主张的反经济周期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和困难?

对经济周期的识别是滞后和模糊的,我们很难及时地、准确地识别出经济周期,所以:

  1. 很难及时地、有效地制定反经济周期的政策。
  2. 有效的政策,也会因为经济周期的改变而变得无效,甚至有反作用,什么时候做出改变,是非常困难的选择。
  3. 政府只能一直不断地改变经济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周期。

第170讲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

今天介绍了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对经济周期的基本看法。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增发钞票,而凯恩斯学派所提出的对付经济周期的措施是没用的,是不会产生明显效果的。因为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瞬时的收入,而取决于他们的永久收入预期。

而更进一步的是,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跟政府存在一个博弈的行为,市场可以对政府经济政策做出预期,从而使政府的经济政策失效,政府越管,经济的波动可能会越大。

课后思考

货币主义者主张,把每年的货币增长率当做一个常数写到宪法里面去,但我们知道,每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好比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以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来适应变化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我觉得可行。

不变的货币增长率的关键作用,是明确货币总量的变化,从而使得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清楚地掌握货币价值的预期,这样,人们更容易在时间线平衡自己的投资和消费。

第171讲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今天集中介绍的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real business cycle)”。

我们前面介绍的几大学派都分别指出了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

  • 奥地利学派认为,那是乱印钞票造成的;
  • 凯恩斯学派认为,那是因为人们忽然不消费、总需求不足引起的;
  •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不仅是政府印钞过多而引起的,而且认为凯恩斯学派所提出的反经济周期措施是无效的;
  • 理性预期学派更进一步认为,政府对抗经济周期的行动本身可能就增加了经济的波动。
  • 而真实周期理论又再往前走一步,他们甚至认为经济周期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政府连管都不应该去管。

回顾一下这两个礼拜的内容,不同的学派对经济周期产生的过程,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都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理论。这些不同的理论有时候是互补的,有时候是针锋相对的,但有意思的是,这些理论的领军人物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F.A. Hayek哈耶克)在1974年获得诺奖;
  • 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在1972年、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在1981年获得诺奖;
  •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76年、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在2006年获得诺奖;
  • 理性预期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在1995年、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在2011年获奖;
  • 最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在2004年获奖。

八仙过海,百花齐放,这就是今天宏观经济学的局面。你也可以有你的看法。

课后思考

针对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理论,你认为面对失业,政府应不应该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为什么?

货币主义学派诟病货币超发,主张把货币增长比例写入宪法。理性预期学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政府的政策会被人们的预期所抵消。真实经济周期学派则直接认为,经济中发生的一切波动都有其合理性,从局部和微观上看,是乱糟糟的,但从整体上看,却是合理,甚至可以看成客观规律。

综合这三个学派的理论,政府不应该过于主动或过于快速地响应经济变化,不要随便发布影响经济的政策,但也不应该啥也不管,比如,应该设法稳定货币,创造一个可预期的经济环境。

第172讲 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

听完前面四讲你肯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宏观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周期的看法太不一样了,众说纷纭,互不相让。你很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聪明人为什么会彼此不同意?我来给你解释一下当中的原因。

宏观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三大原因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现象涉及的变量太多了,而我们研究的宏观经济现象本身,数量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对经济的统计数据才比较健全,人们的研究才比较有依据。

第二个原因,在于宏观变量本身是一些加总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未必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比方说在微观经济学里面讨论的需求和供给,它们之间是能够有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复制的现象。

但是到了宏观经济学的层面,如果我们考虑的不是对单个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而是考虑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呢?这些变量之间就未必有清晰的因果关系。

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会形成预期,会产生对策。

知识和信息不仅会影响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知识和信息本身就存在一个增长的过程,它们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在这些不可预测的知识和信息影响下,人的行为也就变得不可预测,这当然就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难度

宏观经济学家的六大共识

当然,我也要说明,经过那么多年的争论,宏观经济学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的。

第一,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方面的因素。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还是要看它的生产力。

第二,短期的经济波动,则往往来自于需求方面。比如人在消费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货币流通量变化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引导作用,政府短期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影响等等。

第三,在长期里,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

第四,在长期里,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滥印钞票迟早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的。

第五,政府试图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我们前面说过,要调节经济周期,你必须面对一系列的时间滞后。从发现问题到提出方案,到具体实施,到这些具体措施能够奏效,存在着一连串的时间滞后,微调是不可能的。

第六,大家普遍接受了“人是有对策的”这一点。结果大家就从过去的控制论角度,觉得这个社会是可以通过政府来控制的,转化为博弈论的角度,觉得政府只不过是在众多玩家当中的一个。学者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控制这个社会,而是怎么协调的问题。

课后思考

学了这四个礼拜的宏观经济学,请你举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既针锋相对又言之成理的例子。

有四个礼拜了吗?我完全无感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心得-经济学第4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