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有没有追《幸福到万家》
这是一部由赵丽颖、刘威、罗晋、唐曾主演,郑晓龙、刘雪松、姚远联合执导的,讲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建设,以及女性励志成长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
剧情直面婚闹、村霸、重男轻女、高考顶替等社会问题,在追剧的时候,不少小伙伴都表示自己的血压不断攀升,让人生气的情节一个接一个。
赵丽颖饰演的何幸福,这位敢于对抗权威的农村女性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可是她遇到的人和事,却让网友们想叫她“快逃”,全网都在劝她离婚。
不过,在剧情之外,我们在《幸福到万家》中看到的是安徽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青山绿水的生态格局,镜头下的山水画卷,引人沉醉。
镜头中的徽派建筑,让人想到吴冠中笔下的仙境,青山绿水环绕着烟雨朦胧的古村巷陌,让人流连忘返。
01
中国最具诗意的徽派建筑究竟好在哪?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曾用这样的诗句来描述徽州。
古徽州,是中国江南最具诗意的地方之一,山谷间烟雨朦胧,山脚下粉墙黛瓦,山水如墨。
徽派建筑黑白相间的主色调,与其他色彩相互协调,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产生一种宁静、和谐之美,给人带来一种远离世俗,与自然和谐的居住体验。
徽派建筑的神秘感其实来源于房屋自带的复杂建筑结构和设计,其中的理论都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智慧,徽派建筑将北方移民的居住习惯与当地的地理条件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天井式楼居”建筑。
徽派建筑主体以木为材,排布密集,必定是“一家起火、全村遭殃”,古徽州人创造性地发明了阶梯状的,高出屋顶,层层叠落的山墙,以防止火灾蔓延。因其铺以高昂如马头的黛瓦,而被称为“马头墙”,马头墙的“马头”(座头)样式有很多,且各有特色,如“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这些都是徽州马头墙的常见风格,每种风格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美好寓意。
为了防潮,徽派建筑常常使用白垩涂制高墙,随着时间流逝,在雨水的侵蚀下,白墙逐渐变得水印斑驳,像极了水墨画。
“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经典符号。
“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在徽派建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雕刻图案包罗万象,他们雕刻“喜鹊登梅”,取意喜上眉梢;雕刻“东鹿西马”,希冀福禄双全、飞黄腾达;雕刻“五只蝙蝠”,期盼五福临门……这些独到的工艺提升了徽州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也培养了居民的审美意识,更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
02
徽州古村落,如何平衡“审美与居住功能”
皖南的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徽州古村落,也都是《幸福到万家》的取景地。
徽州古村落,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祠堂、牌坊等建筑中都是古代社会皖南建筑的标志,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徽州古村落建筑通过村落选址布局、建筑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和艺术雕刻,真正做到了让人们在合适的历史条件与历史空间中,诗意地栖居。
《幸福到万家》第一集第一个镜头,航拍的万家庄,便是皖南绩溪的龙川村。
从高处俯瞰,整个龙川村形似一条龙舟,地势独特,风景优美。村中有被称为“木雕艺术殿堂”“江南第一古祠”的龙川胡氏宗祠,还有明代正宗石雕牌楼、奕世尚书坊等牌坊,保存完好精致。
剧中何幸福娘家的取景地,是黟县屏山村。屏山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得名于村北状如屏风的高山,曾被清代诗人余逢君作诗赞颂为“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村内还保存有200多幢明清古屋、祠堂等。
剧中万善堂的家,是在歙县许村拍摄的。许村有“徽州第一进士村”的美誉,这里有15座保存完好的古宅,一起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行列。
歙县的徽州古城,几乎完好地保存了古徽州的迷人气质。
除了剧中的取景地,徽州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古城村落。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认为:“宏村是非常和谐地利用当地自然山水,在儒家文化和徽派当地文化思想影响下的东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的代表,是独一无二的。”
在西递村中,随处可见民宅、祠堂、牌坊,村民们在此居住、祭祀、参拜,聆听祖先的教诲,感受家庭的温暖。
关麓村建筑风格独特,这里联体古民居酷似现代的联排别墅,在徽州诸多村落中独具特色。极具代表性的“八大家”像是八个彼此独立又互相联通的单元楼,每一户都有独立的正屋、偏厅、厨房等,但又彼此联通可以从一家到另一家,建筑结构精妙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在其中迷路。
较为低调的郭村历史悠久,建于宋代,至今仍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古街道和古民居,游人能在此体味到原汁原味的徽式建筑与皖南民俗风味。
03
通过设计增强衰落乡村的生命力
2014年,国家出台了“美丽乡村”政策,2017年“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从都市涌入乡村,通过设计延续衰落乡村的生命活。
祁门桃源村,是通过设计复兴的徽州村落之一。这里拥有中国罕见的“一村九祠”,更是祁门红茶的发祥地之一。从2015年开始,建筑师马科元用了三年时间,给村子做了一系列“微创手术”,希望通过“小动作大心思”的方式,让乏人问津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南仕堂,是改造后的桃源村游客接待中心,这幢房子位于整个村子的入口,这里原本是个小药店, 推开折门,原本粗大的柱子,被分解成四个细柱,所有梁和柱通过榫卯的方式咬合在一起,形成了“散柱复梁”的屋架。
“仃屋”原来是农家住宅,后被改造成了乡村咖啡馆,老屋改建保持了建筑原有的占地边界、主入口位置、屋顶高度,向内的空间营造成为设计的核心。瓜子梁支撑的双坡顶,通过一根纤细的金属勾连,让天光从狭窄的缝隙中洒入,固定的斜柱角度随时间流转而变幻的光角度,形成一种既恒定又瞬间的时间诗意。
“宀屋”是一座由老屋改造的茶楼,村口远望“宀屋”,覆盖房屋的屋顶别出心裁地向外悬挑,形象诠释了这个简单而古老的象形字。建筑师保留了老屋的砖墙外立面,对屋内木结构和屋顶进行重建,一楼是品茶室,二楼承托屋顶的木结构以树冠的造型将屋顶向外悬挑,可以在此眺望村景。
桃源村内一条10米宽的水系贯穿整个村,阻隔了村落和农田,建筑师在此用竹子建造了一座人行的竹构悬臂桥,材料取之于自然,仅靠竹子的力量,自一岸飞架而出,直达对面,形成“悬岸飞桥”的画面。
东梓关村被称为“最美回迁房”,这里的一系列的房屋设计,是徽派传统建筑与现代理念的融合。
建筑师孟凡浩没有完全复刻老建筑的样式,而是对传统符号进行提取和解析,再以现代人的眼光将其抽象化,干净的黑白色调,简约的线条,通过抽象与重构将屋顶做成了不同的坡型,仅用黑白两种颜色,寥寥几笔,就表达出了无限的生动和诗意。
传统、现代、自然,在这片土地上碰撞融合,诗意的建筑让东梓关村成了网红打卡地,有了烟火气,于是一个默默无闻、趋向衰败没落的小乡村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不少徽派老建筑被改造成了民宿,江西婺源虹关村留耕堂民宿的修复与改造,便使一座百年徽州老宅重获新生。
业主召集了当地工匠,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客馆后部及厨房部分按照传统建筑工艺进行了修复,修建的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成为当地非遗研究的重要资料。
民宿设计师试图在古建修复和空间创新中寻求一种平衡,对留耕堂旧建筑的部分,采取克制的态度,尽最大可能保留徽州古宅的空间精神,只在局部置入新材料、新形态,活跃空间气氛,形成新老对话。
正堂是建筑原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徽州古宅中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作用,新正堂的公共作用被进一步强化,整个空间以书、画、琴、茶为主题,地面采用架空处理,两边增设书架,正堂高处的匾额《留耕堂》仍居于原处,在点题之余成为整个空间的精神源点。
结语
“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代表着人最本真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近似无限接近理想的灵魂渴求。
在徽州的村落之中,我们仍可以体验到这样的生活方式。
在过去,我们或许觉得回农村是件特别“土”的事,而如今,去乡下居住成了新的潮流。也希望这些古村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让美好的乡村生活能永远保留下去。
你想选择怎样的生活?想去哪里走走看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参考资料:
《乡村民宿2》(沈墨、孟娇 编,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徽州古村落建筑生态审美研究》(作者:李唯尊 )
《徽州在哪里?》(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徽州丨中国最懂极简主义的地方》(公众号:物道)
好书推荐
《古民居改造》
本书以古民居作为阐述对象,从古民居改造的角度进行理论性的探讨和实践性的尝试。记录中国各地古民居的千姿百态,探寻七处古老大民宅的前世今生,坚持保护的不变初衷,寻找改造的唤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