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熊孩子的家长们,请服下这碗宽心汤!

先看各种媒体对游戏毒害青少年的报道。

今年1月,浙江杭州桐庐县江南镇一熊孩子因玩王者荣耀,半年内刷走母亲方女士45800元存款,方女士欲哭无泪,求助无门。

随着“王者”、“吃鸡”等智能手游的扩张,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开始大行其道,对农村孩子的严重影响超出想像。一大波孩子开始蹲在墙角下、躺在沙发上、窝在被窝里打怪冲关,甚至盗刷父母和爷爷奶奶存款来辅助冲关,更有甚者,因父母禁止其玩游戏以跳河跳楼相威胁……

春节期间,各种手游早已占据了各地青少年的节日生活,孩子们横拿着手机“打打杀杀”的场景随处可见。除了寒假作业,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真的只剩手游了吗?


网络电视报纸,讨伐之声此起彼伏,从未停歇过。在游戏被妖魔化的后面是熊孩子家长们一张张焦虑的脸。

我说,大可不必如此焦虑!请君干了这碗宽心汤,烫嘴,慢饮。

首先,恭喜你!你家的孩子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玩,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的特权。你们做家长的就不玩吗?你们36524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五毒中我们只拿赌来说吧。赌博也叫玩钱,那就是大人们的游戏,拿着钱来玩的。你八小时之外有消闲娱乐,有些还是违法行为(有地方规定赌资超过200元就定性为赌博),怎好意思要求孩子不玩游戏呢?

多数孩子都喜欢打游戏,那么说明打游戏的孩子是正常的孩子。你的孩子不喜欢打游戏说明不正常,比打游戏更可怕!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游戏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滋养着他们,成为他们漫漫人生路上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多的去了。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撞杏核,地上挖一个拳头大小的小坑,玩的人每人先放进去一个杏核(此时放最差的),然后石头剪子布决定顺序,用自己最大最好的那个杏核去撞击坑里面的,撞到坑外面的归自己。为了增加杏核的分量,先把杏核在磨刀石上磨出一个小洞,再用细铁丝把里面的杏仁一点儿一点儿掏出来,最后灌上融化的铅锡合金(读了中学才知道那叫铅锡合金,其实就是农村机井电闸上的保险丝),可谓是绞尽脑汁。如果人家的孩子玩得昏天黑地,你的小孩在圈外面傻傻的看着,你觉得正常吗?

再一个就是摔四角。课间里有个同学抡圆了胳膊一摔,赢了,得意洋洋地把战利品捡起来装进裤兜里,手一出来,右手中指的指甲盖没了!为了一个纸叠的四角,也是拼了!无论什么游戏,孩子们都是全情投入。你觉得这个孩子正常吗?

到此,这碗宽心汤已经喝了一半了,感觉如何?我知道你心里稍微好点了,但焦虑还是有的。

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打游戏度的问题。

家长们焦虑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混淆了喜欢打游戏和沉迷打游戏,这是两个概念。就像是喜欢喝酒和酗酒的关系。喝一二两是喜欢,人畜无害,喝一二斤是酗酒,人神共愤。酗酒有害身体健康,适量喝酒有益身体健康。同理,沉迷游戏有害身心健康,适当游戏有意身心健康。

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请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此处硬广告】

能控制自己适度打游戏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构成三个方面,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我要打游戏。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我不能打游戏,我要写作业。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我先写完作业再打游戏,或者我先少打一会儿游戏再写作业。

如果你的孩子只打游戏不写作业那就是本我过盛。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只写作业不打游戏那就是超我过强。一个孩子放弃有趣的游戏,去写无趣的作业,那得有多么强大的超我啊!一个超我过于强大的人可能会把自己的本我暂时压抑下去,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本我和超我是天生一对冤家,他们激烈的争斗是自我弱小的表现。只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才能把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既满足本我的快乐需要,又不违反超我的道德要求。这样的人人格发现正常,能良好适应社会。反之,没有自我或者自我弱小就会纠结烦恼痛苦,可能成为神经症患者的后备军。

那些不打游戏的好孩子们以后很可能把很多银子交给心理咨询师。

让孩子适当玩游戏是可以的,家长们请勿焦虑烦恼。

这碗宽心汤味道如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游戏熊孩子的家长们,请服下这碗宽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