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xplicit and implicit visuomotor learning and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该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外显适应成正相关,与内隐适应成负相关。共3个实验,均采用运动旋转范式。实验一通过口头报告方向的方式分离了外显适应,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与外显适应、内隐适应之间的关系;实验二三进一步验证工作记忆容量与外显适应的关系,实验二有外显策略,实验三无外显策略,结果上,实验二有相关性、实验三无相关性,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与外显适应的正相关与外显策略直接有关。
图一是三个实验的流程图,灰色部分表示在移动手前,需口头报告。
图2是口头报告的方式,绿点是起始点,黑点是目标点,圆盘上有数字,被试口头说出向哪个数字移动光标,此操作目的是明确瞄准策略(explicit)
1、实验一(图一c):直接适应45度旋转,口头报告后再用手操作(灰色),终端反馈
结果:
(图三)第一列是手的操作方向,第二列是口头报告的方向(外显),第三列是手的方向减去报告方向(内隐),第一排是实际结果,第二排是实际结果减45度的绝对值。红框框起来的5个人没有表现出旋转适应(b),无外显适应(d),虚线表示其中三个人有内隐适应(f)。从b/d/f中,可以看到工作记忆容量与绝对手角度、绝对目标角度、绝对手-目标角度都呈负相关。
(图四)对比这五个人(红色线条)和其他人(蓝色线条)的结果,可以看到这5个人有更高的内隐适应,更低的外显适应,这说明内隐和外显的关系可能是推拉的形式。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与外显适应呈正相关,与内隐适应呈负相关。实验二三的目的是再次验证这一点,并采取了不需要口头报告的实验设计。且作出假设,在任务不需要外显策略时,工作记忆容量与适应之间无正相关,故实验二角度突变,有外显策略,实验三角度渐变,无外显策略。
2、实验二(图一d):直接适应45度旋转,无口头报告,终端反馈
(图5)结果:基线阶段,无明显差异;适应阶段,工作记忆容量与外显适应呈正相关,(只取前96试次,发现两者关系接近显著p=0.051,说明外显适应可能与时间有关);washout阶段,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设计成功促进外显策略。
3、实验三(图一e):逐渐适应45度旋转,部分有口头报告(灰色),实时反馈。由于实验三需要确保被试没采取外显策略,在基线阶段和适应阶段的末尾增加了口头报告。
(图6)结果:基线阶段无差异;适应阶段无差异;口头报告结果基本为0度,说明被试没有外显策略;washout阶段,低工作记忆容量者比高容量者有更明显的后效应,不过这个差异不显著。
三个实验中记录了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异。
4、讨论:
(文中内容)实验一的结果图ab,如果去掉红框的5个人,结果将无显著性,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参与外显适应可能是“全部或无”的,它有最低门槛却又不会额外增加。
对于目前结果,有一种解释:动机高低会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和外显适应,但不会影响内隐适应。红框5人符合此解释。
(个人想法)实验一和实验二均为突然的45度旋转,若从实验一的结果推断,实验二中应有一部分人未意识到外显策略,但是未对其进行讨论。对实验一的结论存疑,是否有相关性与是否包括5人有关,这结果似乎有点奇怪。
通过工作记忆容量差异与外显适应的相关性,可以探讨内隐与外显差异的机制。从结果中看,虽然有相关性,但是结果的分布并不集中,这可能是因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或者单纯是被试差异。
从整个结果中看,存在内隐-外显的推拉现象,但是反应时上并没有差异,之前有篇研究发现反应时存在差异,两者矛盾,可能是因为数据分布过散使结果不明显,将被试按工作记忆容量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可能会有差异。
The influence of awareness on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ntributions to visuomotor adaptation over time(重点关注随时间的变化)
1、采用运动旋转范式,上图是实验流程,首先是1次光标无偏转训练,然后是3次光标偏转训练,每次训练之间就都会有PDP,PDP用来评估内隐和外显,exclusion的指令是不使用策略,把目标看作基线状态的目标,inclusion的指令是使用学习的策略,前者反映内隐,后者反映内隐+外显,PDP共8次,最后是一个问卷评估被试是否意识到旋转。每一试次中,手在起始点500ms,三个目标点之一随机出现,起始点消失,被试快速移动光标,移动至7cm时,光标出现(PDP无光标),此时一般速度最快,光标移动至目标时,均消失。
被试分为6组,3组有策略,3组无策略,各接受20度、40度、60度的偏转,策略组的提示在第一次PDP中间的5分钟。
2、结果
问卷结果:根据试验后的问卷,策略组都意识到有旋转,并采取了策略;无策略组,40度和60度大部分意识到有旋转采取了策略,20度的很少。
4个训练阶段的结果:测量的是移动7cm时的角度。基线阶段,两组无差异,角度上偏左;从图上看,偏转阶段中,有策略组的学习速度快于无策略组;20度偏转中,在block2/3/4阶段,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40度偏转,在block2有差异,block3/4无差异;60度偏转,两组在block2有差异,block3/4早期有差异,后期无差异。
PDP结果:
(内隐适应指数)从ab图看,内隐随时间消退很快(time1是第一次,time是休息5分钟后),从block2到block3,有增长,block3和block4无差异;从cd图看,无策略组的内隐好于有策略组;ef图中,无旋转角度的主效应,说明内隐过程相似。
(外显适应指数)时间和block的效应都不显著,说明外显适应很稳定;有策略和无策略之间有差异;角度的主效应显著,角度和策略无交互作用。
从整体结果上看,内隐学习是渐进的,无策略组的内隐更好,且不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相反,外显学习更稳定,策略组表现更好,且随角度改变。
内隐和外显在稳定性上的差异,符合当前模型(并行处理,时间上有差异),但是此模型并不能解释内隐的衰减和外显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