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结34】自由的孩子,生命最自觉——再读《夏山学校》20191214

一、书本简介

      《夏山学校》的作者是尼尔(A.S.Neill),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因材施教的典范”, 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便是以夏山学校为原型创办的。

      夏山学校起初是一所实验学校,但今日的它已不是实验学校,而是一所革新的学校,充满了自由的活力。当初尼尔与妻子一起开办学校所持的共同理念,就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应该使儿童学习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孩子们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成为清道夫。夏山学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尼尔认为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


二、内容详解

(一)乐园一样的学校

      夏山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学校呢?夏山学校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学校确实有课程表,但那只是给老师准备的。

      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影响的,因为他们没有恐惧,而无所畏惧是孩子所能得到的最棒的礼物。

      夏山也许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这里没有逃学的学生,也很少有想家的学生;吵架虽然难免,但在别处司空见惯的斗殴却罕见;我不常听见学生哭,因为比起那些被压制的小孩,自由的孩子怨气少得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爱意味着对孩子的肯定,这对任何学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你惩罚或责骂孩子,就不可能和孩子走到一起。夏山的孩子们知道,他们是被肯定的。

      孩子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或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只会造就些机器人。如果你强迫孩子学习音乐或其他东西,就不可避免地会让他们失去意志。你把他们塑造成了接受现状的人,顺从地坐在枯燥乏味的办公桌前,在商店里排着无聊的长队,一成不变地坐着每天8:30分的早班车。只有唯唯诺诺、畏缩胆怯的社会才需要这样的人。

      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不一样,一般教科书很少提及人性、爱、自由或是自由意志。这种只关注书本学习的教育制度,如果继续下去只会让人的头脑和心灵渐行渐远。有创造才能的人,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和天分需要有表现的媒介。不知道有多少创造才能,在以读死书为重的教育制度下牺牲掉了。

       游戏至上是夏山学校的教学方式。我说的游戏并不是指运动场上或者有组织的集体游戏,我讲的是幻想方面的游戏。集体游戏通常需要技巧、竞争和工作,但孩子们的游戏却不然,无须技巧,很少竞争,也用不着合作。小孩天生爱耍枪弄棍和扮强盗。远在电影没发明以前,他们就已经扮强盗了,故事和电影会给他们某些游戏的方向,但这些游戏的根本深深植根于所有儿童的心中。

      恐惧是成人反对孩子游戏的根本原因。我不知多少次听到这样焦虑的问题:“要是我的孩子整天玩,他能学到什么呢?他怎么能通过考试呢?”很少有人能相信我的答案:“如果你的孩子玩够了,他会在两年内用功读书,通过大学考试,而在一般的情形下,他也许要花上六七年的工夫。”

      现代文明的罪恶,可以说是不给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换句话说,在变成大人之前,每个孩子都已被训练成大人了。

      因为担心孩子的前途,成年人剥存了他们玩的权利。当然在不许游戏的背后,还有隐约的道德观念在作祟,暗示做小孩不怎么好,也在警告年轻人:“不要做小孩。”

      那些已经忘掉自己童年希望的父母,忘掉怎样游戏或幻想的父母,是很差劲的父母。当一个孩子没有游戏能力时,他的心已死去,对于任何接近他的孩子,都是危险的。

二、养育孩子

      这个世上的孩子大多都是不自由的。那不自由的孩子是怎么产生的?

      不自由从出生就开始了,不,从出生前就开始了,如果一个备受压抑的女人怀孕了,谁知道她的不自由会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受到严格制约、刻板训练和压抑的孩子,是不自由的孩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就住在街对面;小时候整天坐在死气沉沉的学校里那张冰冷的课桌前,长大后又坐在乏味的办公桌前或者工厂的冷板凳上;他很驯良,听从命令,怕受批评,同时极想做一个正常和守规矩的人;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一切教给他的东西,然后又把他的心结、恐惧和失意再传递给他的子女。

      总而言之,在不自由教育之下的人不能痛快地生活,那种教育完全忽略了生命中的情感部分。因为这些情感是动态的,如果只发展头脑而压制情感,生命便会失去活力,变得丑恶和毫无价值。但如果情感可以自由发展,头脑也自然会得到发展。

      他们也被训练得对一切生命发展的负面力量说“是”:尊敬长者、尊敬宗教、尊敬师长、尊敬长辈定下的规矩。不要发问,只许服从。

      只有自己已经堕落的人オ会害怕孩子堕落一一就像那些自己头脑不干净,却要求大家穿保守泳衣的人一样。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看不惯,那表示他对那些事最感兴趣。保守的人,其实就是那些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人。

      通常反对让儿童自由发展的理由是:人生是艰难的,我们一定要训练孩子,为了让他们将来能适应生活,必须教给他们规矩。如果我们让他们随心所欲,他们将来怎能在老板手下做事呢?他们怎能比得过那些受过训练的孩子呢?他们怎能管理自己呢?不赞成赋予孩子自由而讲这种话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从开始就做了一个没有根据、未经证实的假设:如果不加以督促,小孩就不会成长或发展。

      那什么是自由发展?它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原罪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没有人见过一个完全自由发展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受父母、教师和社会的影响。

      自由发展就是让一个婴儿自由地生活,使他的心理和肉体都不受外来权威的约束。这就是说,孩子饿的时候就喂他;在卫生习惯上,他自己要清洁才让他清洁;从来不要骂或打他,更重要的是,要永远爱他和保护他。

      自由的意义是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

      自由的功效是缓慢的,也许要花好几年工夫,才能使一个孩子了解自由是什么。任何期望立竿见影的人都是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自由对聪明的孩子功效最大。

      孩子为什么要服从?大概是因为要满足大人对权力的欲望,不然为什么要孩子服从大人呢?服从应该是社交上的礼貌。大人没有权利逼迫孩子服从,服从一定要出于孩子自愿,而不加以强迫。

      这一章讲了很多关于孩子的养育问题,比如爱与赞许、恐惧与伤害、服从与纪律、奖励与惩罚、金钱与爱等,有些观念的冲突一直是教育最大的问题,但也许强迫孩子去遵守成人观念下建立的规则,对他们来说,确实不公平。


三、小孩从哪里来?

      小孩都很好奇自己是哪里来的?但父母给的答案往往都不是真的,因为父母羞于表达性,所以选择说捡回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等。

      这一代的成年人在儿童时期已被扭曲,我们永远不能自由地讨论性方面的事。在意识层面,也许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也可能是儿童性教育学会的成员,但是我想在潜意识中,我们早在婴儿期就被塑造成为性的仇恨者与恐惧者。

      孩子很早就认为性是很大的罪恶,父母水远对违反性道德的行为加以最严厉的处罚。成人对小孩性兴趣的定罪是虚伪的,那只不过是一种投射,把罪恶加到别人身上而已。父母对性的冒犯严厉处罚,是因为们自己对性犯罪有极大的不健康的兴趣。

      喜欢看性的故事,完全是因为我们性方面的教育不健康,那些浓厚的性兴趣也都是由于性压抑而来的。所有那些对于性的嘲笑态度,电影院里的哄笑,还有厕所墙上写的脏话,都是孩提时代被禁止手淫或性游戏的结果。

      为什么对肉体的压制如此普遍?宗教人士认为肉体使人坠落,下流的身体引我们走向那罪恶。这种对身体的憎恨,使生育变成学校里的禁忌话题,不得不用比较含蓄的说法来掩盖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事实。

      弗落伊德认为性是人类行为最大的动力,每一个忠实的观察者一定都会同意这一点,但是道德说教把性看得过分严重。母亲在孩子第一次触摸他的生殖器时便纠正他,这使性成为世界上最神秘、最销魂的事。把一个果实变成禁果,就使它变美味,具有无限的诱惑。性的禁忌是压抑孩子的基本罪恶,我所指的性是广义的,不局限于生殖器。

      性是所有对生命负面态度的起源。对性没有罪恶感的孩子从不需要宗教信仰,或其他任何神秘主义。性被认为是原罪,但是对性没有恐惧和羞愧的孩子没有罪恶感,所以不必请求他们的上帝原谅。

      也许很多成人的阳痿和性冷淡、是由于孩童早期异性关系受到干扰而引起的;我也怀疑很多同性恋是由早期被禁止同性间的性游戏而来的。

      我们要怎样才能防止孩子的性压抑呢?第一件事是,孩子生下来就让他有自由触碰自己身体任何部位的权利。在年幼的孩子中,性游戏是自然和正常的现象,不该被禁止,反而应当受到鼓励,因为这种游戏是养成一个健康的少年和成人的前奏。把这种游戏搬到阳光下来是唯一的明智之举。如果性游戏被认为是正常的,将来性方面的犯罪就会大大减少。

      父母总在重复他们承自父母的那一套:教养一群受尊敬的、贞洁的孩子,而暂且忘掉所有秘密的性游戏和童年时代听来的猥亵故事,忘掉不得不一再压抑的对父母剧烈的反抗。他们不明白他们正给予孩子同样的罪恶感,那种罪恶感多年以前曾带给他们无数痛苦的夜晚。

      家长对这个问题不能保持中立,他们必须在秘密罪恶的性和公开健康快乐的性之间作出选择。如果父母采取普通的道德标准,他们便没有资格埋怨这个痛苦、堕落的社会,因为它就是这个道德标准的产物。

      你的恐惧是怕女儿会被引诱,但是女孩子并不总是被引诱的一方,引诱是双方的。如果你女儿过去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下属,她到这个年纪就不会给你出难题。你一定要知道谁也不能代替别人生活,像情感这种重要的经验无法传授。关键在于家庭对性的态度。如果态度是健康的,你就可以放心给女儿私人空间如果态度不健康,她很可能会以错误的方式向不合适的人找寻性的乐趣,而你将束手无策。你的儿子也一样,你不太为他担忧,因为他不会怀孕。但如果他对性的看法错误,也很容易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也许成年人是无可救药的,但是只要我们不把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可怕看法再灌输给孩子,他们就还有机会。如果父母都很诚实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且父母自己对性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压抑的话,性教育会成为孩子生活中很自然的部分。那种伪科学的解释方法是不对的。在某些情形中,我觉得可以对孩子说,这事情太复杂要等以后才解释得清楚,因为别的事情你也是这样处理的。保留一个问题暂不解答,远比一些愚蠢的父母告诉孩子太多来得更妙。

四、孩子应遵从什么?

      绝大多数父母相信,如果他们不教给孩子道德观念,或者不随时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就没有尽到责任。每个家长都相信,除了照顾孩子的身体以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灌输道德观念。假如孩子不接受这种训练,长大以后他就会变成个没有教养、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野人。

      很多时候家长对我说:“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是怎样变坏的,我已经严厉处罚过他,也相信我们家里从来没有过坏榜样。”我的工作大半是在帮助那些被鞭子或对上帝的恐惧逼迫去做“好人”的孩子。

      很少有家长了解不间断的禁忌、训诚和说教,以及把整个道德制度强加在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身上的后果。他们不能了解,因此也不愿意正视其结果。

      问题儿童的父母总是过度紧张,他们从来不想想自己那一套道德观念到底对不对,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自以为知道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精神分析学发现,任何一个未被满足的欲望都潜伏在潜意识里。因此,一个被教导不自私的孩子,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便会照她要求去做,他会不自觉地把他真正的愿望——自私一埋藏起来,因而这个压抑会使他一辈子自私。因此,道德训练是毫无意义的。性方面也一样,道德训练使孩子对性的兴趣一直停滞在幼稚期。

      人的本性并不是反社会,人的自私性就足够使正常的人合群,只有比自私更强的原因才会使人反社会。

      那更强的原因是什么?当两个自我—— 一个是自然的自我,一个是道德训练出来的超自我一一发生激烈冲突时,真正的自我就退回到幼稚时期,这时团体的意见就变成次要的。

      道德训练也一样。强迫孩子学习许多他不能遵守的道德标准,不但会使他永远不能接受这些道德标准,还会使他变成精神病。

      我们无须教孩子守规矩,假如不强迫他,他能自已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学习是从环境中获取价值观念的过程,如果父母是诚实的道德的,他们的孩子在适当时刻也会走上同样的路。

      我知道向孩子说教是行不通的,我对自由的力量有信心,相信它可以使年轻人强壮,使他们能抵抗虚伪和盲从。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罪过。孩子不是大人,他们根本不能了解大人的想法。

      家长一定要经常检讨是不是因为想满足自己的权威,而驱使别人做某件事。每个人都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好感。除非某些因素让他离群索居,否则孩子当然愿意做别人赞同的事,但这种取悦别人的愿望,要到相当年龄之后才会发展起来。任何家长或老师想要拔苗助长,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夏山学校允许孩子说脏话。孩子的咒骂主要有三种:涉及性的、涉及宗教的和涉及排泄物的。在夏山,宗教类的咒骂不成问题,因为这里不教小孩宗教。一般小孩和成人都会骂人,在军队里更是常事。在大多数大学和俱乐部里,用的都是和性和排泄物有关系的语言;小学生则会暗地咒骂和讲脏话。夏山和别的准备进大学的私立学校不同的是,夏山的学生可以公开咒骂,别的学校学生只能在暗地里咒骂。

      在夏山,新生的咒骂总会成为问题,并不是老学生嘴巴干净到哪里去,但是老学生会见机行事,他们会自觉地控制自己,因此不会冒犯别人。

      性方面的字眼比排泄方面的字眼用得更多。我们的孩子不觉得厕所是可笑的事情,他们因大小便没有被压抑,因而觉得这些话并无意义。性则不同,性是生活中那么重要的一部分,有关它的字眼在生活里到处都用得到,我们在每首歌与舞曲里都可以听到性在以不刺耳的方式表现出来。

      孩子把咒骂看成一种自然的语言,成人将之定罪是因为他们的猥亵胜过孩子。只有猥亵的人才会斥责猥亵。

      家长一定要想清楚:“我是允许我的孩子公开兕骂呢?还是让他暗地里咒骂?”这中间没有折中之道,窃窃私语的孩子长大后,就变成喜欢讲肮脏无聊故事的人,公开咒骂的孩子则变成一个干净的人。

五、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残忍来自大人。虑待是变态的爱,极端的虐待狂就是极端的性变态,残忍的人不会给予,因为给予是一种爱的行为。残忍不是一种本能。动物不残忍,猫玩老鼠也并不是因为残忍,那只是一种游戏,而不是有意识的残酷。

      自由快乐的孩子不会残忍。小孩的残忍都是从大人对他们残忍而来的,你不可能被打而不希望打人。和老师一样,你选一个比你身体弱一点的孩子来教训。

      残忍永远被合理化: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很少有(如果真的有的话)虐待狂会诚实地说:“我打人是因为我打的时候觉得痛快。”虽然这是事实。他们常借道德来解释自己的虐待狂:“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懦弱,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个会打击他的世界上站住脚。我打孩子是因为小时候被打过,那对我实在很有好处。”

      打孩子的父母永远有这样现成的答案。我还没有遇见一个父母诚实地说:“我打孩子,因为我恨他,恨我自己、恨老婆、恨工作、恨人际关系,实际上,我恨生命,我打儿子是因为他不敢还手。我打他是因为我怕上司。当上司跟我过不去的时候,我就回家把气出在孩子身上。”假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直说,那么他们就不需要对孩子残忍。残忍是因为无知和憎恨自己;残忍袒护有虐待狂的人,使他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已经扭曲了。

      我可以听见一个母亲抗议的声音:“胡说!我打吉姆的手是因为他动了祖母送的花瓶,你说这是性变态?”我的回答是:“是的,不过很轻微就是了。如果你的婚姻很幸福,而且有美满的性生活,就不会打吉姆。体罚就是憎恨肉体,肉体代表着身体以及它所有的需求。如果你爱自己的肉体,就不希望吉姆的肉体受到伤害。”父母总是尽情地打孩子,只要不打得遍体鳞伤因此坐牢就行。长久以来,我们的做法都是假借正义之名,以行虐待之实。

      精神上的虐待比肉体上的虐待更难对付。某些地方的法规可以禁止学校体罚,但没有法律能够触及精神的虐待。嘲笑和轻蔑的言辞更伤害孩子。用唠叨和喋喋不休来管理丈夫和孩子的妻子也一样。还有一种特别的精神虐待,是父亲把对妻子的恨发泄在子女身上。

      如果孩子没有被迫压抑自己的强烈情感,他们绝不会残忍。自由儿童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恨要表达。他们不恨别人,因此也不残忍。每个小霸王的生命都在某些方面受过伤害,通常他只不过是重复别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每一顿打都使孩子产生打人的愿望。

      许多心理学家相信孩子生下来时既不好也不坏,而是行善和犯罪的倾向兼而有之。我却相信孩子没有什么罪恶的本能或恶意的倾向。孩子会犯罪是一种变态的爱,是一种残忍的激烈表现,是因为缺乏爱。

      犯罪行为显然是恨的表现。要研究小孩的犯罪行为,就得研究是什么使孩子产生恨。那是因为他的自我受到伤害。

      我们不能忽略孩子在本质上是一个自我主义者,别人都不重要。自我满足时,他们是善良的;自我不能满足,他们就有犯罪的行为。犯罪者向社会报复,因为社会未能以爱表示欣赏他的自我。

      如果人生来就有犯罪本能,那么从中产家庭出来的罪犯应该与从贫民窟出来的耶犯一样多。但是富人有较多的机会表现他们的自我。钱能买到乐趣和高尚的环境,文化和门第的高贵都使自我得到满足。穷人的自我是不易满足的,只有很少的孩子最后声名显赫。做一个罪犯、强盗,甚至流氓,都是出名的好方法。

      孩子的权力愿望就是被羡慕和被爱的愿望。孩子都极力争取别人的赞赏与注意,因此我们发现内向的孩子——胆小没有社交才能的孩子——会有较多的犯罪思想。外向的人没有时间恨。他欢笑、跳跃并说个不停,听众欣赏他,于是他想被人赞赏的愿望便得到了满足。内向的人则坐在墙角梦想着空中楼阁。

      权威和忌妒引起各种谋杀的愿望,没有一个孩子能接受权威。正是法律制造了犯罪。使孩子的自我不能发展,因不能发展导致小孩变坏。对一个罪犯来说,国家的法律只不过是将家庭的约束从潜意识的回忆里重新翻了出来。

      压抑使人反抗,反抗就是报复,报复就会引起犯罪。要消灭犯罪,我们必须杜绝会引起孩子报复心理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表现出爱与尊重。

      孩子本质上是自我主义者,这种情形一直要持续到青春期,在那以前,他不太有能力替别人着想。“我的”与“你的”是成人的概念,当孩子长大成熟以后,他自然会有这些观念。

      要用爱去治愈孩子,而不是用权威去命令孩子。假装爱一个新学生是愚蠢的,但是因为我尊重孩子的自我,所以他们觉得我爱他。

      如果孩子感觉是被爱的而且是自由的,时间到了他们就会变成善良诚实的人。,这个理论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我知道实行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嘉奖一个长大成人的小偷并不会将他治好,就像一段刑期也不会将他治好一样。治疗只对年幼的孩子有效。但是虽然有的孩子直到十五岁才接受治疗,自由还是能使罪犯变成好公民。

      教师将和孩子的地位平等而不能比孩子优越;他们应该没有权威也不能讥讽孩子;他们不能激起恐惧,教师应该是有无穷耐心、远见和对未来有信心的人士。

      自由本身便可治愈孩子的多数不良行为,不过那必须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也不是感情用事的自由。但只是自由本身不能治愈一个病态的孩子,它只能触及那些被压抑的部分。

      和孩子打交道,我们一定要深入运用心理学,找出他行为的深层动机。一个孩子不合群,为什么?当然,他的行为令人不悦,他也许是个小霸王,也许是个小偷,也许是个虐待狂,但为什么?老师可能因生气而大骂或处罚他,但是等老师发过脾气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近的教育潮流又有提倡恢复严格纪律的趋势,这也许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通常我对孩子的处理相当得体,因为我是识途老马。这并不需要什么智慧,也不用有什么才能,只需常常实践,最重要的是有时要对一些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是和对方站在一起,爱就是赞许。我知道孩子很难理解“自由与放纵迥然不同”这个道理,但是他们确实会学,也学得会。最后,几乎每一次,他们都懂了。

      弗洛伊德说,每一种精神病都是因性被压抑引起的,因此我说:“我要办一所没有性压抑的学校。”弗洛伊德说,潜意识远比意识更重要而且更有力量,因此我说:“我们学校里,没有禁忌、处罚和说教。我们让每个孩子依他内心的冲动生活。

      渐渐地,尼尔发现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经过许多年,尼尔才发现和了解:是自由而非治疗帮助了夏山的问题儿童。心理学和打高尔夫球一样,你一回合打了两百杆,也许气得咬牙切齿或者愤然折断你的球杆,但到第二天阳光灿烂的早晨,你又会精神饱满和充满希望地走到第一洞的发球区。

      如果你告诉一个孩子任何人生的基本问题,或者他把所有的烦恼都讲给你听,他便有“移情”的趋向,那就是说,他会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泻到你身上。当我向小孩解释生育和手淫时,移情特别强烈。有的时移情是负面的,是一种恨的移情。但是一个正常孩子负面的移情不会持久,正面的爱的移情会接踵而来。孩子的移情很快就会消失,他会很快就忘掉我,而把他的感情转到别的孩子和东西上。

      替年轻人争取自由一定要做得彻底,我们一定要立场分明而不能中立,要么权威要么自由,要么选择纪律要么选择自治。骑墙是不行的,今天年轻人的处境需要我们用行动来支持。

      要孩子做一个灵魂自由、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有乐趣、对爱情感到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为一个痛苦的、矛盾的、恨自己和社会的人,这大权操控在家长和老师手中。

      怎样获得幸福?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这也许不是体喜欢的管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管案,应该自己找出更好的答案。

(六)家长的问题

      孩子道德感的形成来源于父母、老师、牧师及其所处的环境。道德感与天性的冲突造成了他的不愉快,如果用弗洛伊德的名词来说,就是他的“超我”与“自我”之间的斗争。如果道德感完全获胜,孩子将来就会变成一个僧人,完全抛弃红尘与情欲。但在绝大多数情形下都会有妥协的情形,一言蔽之,是平日敬奉魔鬼,周日敬奉上帝。

      很少有家长了解处罚会使孩子对他们由爱转恨。孩子内在的恨很难被发现。母亲发现孩子在一顿打之后变得很顺从,却不知是因被打而产生的恨暂时受到了压抑。但是被压抑的感情是不会消失的,它们只是处在休眠状态。

      是的,孩子会恨父母,但是这远远不如父母恨孩子来得危险。唠叨、发牌气、打屁股和说教都是恨的反应。如果父母不爱对方,孩子的前途就很黯淡,因为通常父母都会拿孩子出气。

      当一个孩子得不到爱时,他就寻求以恨代替爱。所有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爱的缺乏,所以处罚与道德说教只能增加他们的恨,而永水远不能解决间问题。

      产生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占有。孩子一方面恨那些束缚,一方面又想要那些束缚。这种冲突有时相当严重。

      总而言之,孩子都觉得处罚是恨,这是真的。每次处罚都使孩子的恨越来越深。如果研究一个相信体罚的老顽固,你永远会发现他是一个仇恨的人。恨生恨,爱生爱,无论如何强调,都不夸张。只有爱才能将孩子的恨治好。

      夏山学校的自由与放纵有区别的。被宠坏的孩子出自被宠坏的社会,不论你对“宠坏”作何解释。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他恐惧地依附着生活,他所得到的是放纵而非自由,他不知道真正的自由意味着热爱生活。

      我有时也看见老师溺爱学生,这些老师经常惧怕自己不受孩子的欢迎。这种恐惧是让孩子被宠坏的快捷途径。一个好的老师或家长必须努力做到客观,他一定要把成见置于与孩子的关系之外。

      对孩子不该有求必应。一般来说,目前的孩子拥有太多东西,因此他们不会珍惜一件礼物。给孩子太多东西的父母通常不够爱孩子,他们要用礼物表示爱,就像不忠诚的丈夫会给妻子买一件他很难负担的皮大衣一样。

      如果家里没有爱,要医治一个孩子有多难。一般做母亲的常常问:“我应该对我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你自己去接受精神治疗才是上策。”

      是什么让孩子患上精神病?在许多情形下都是因为父母之间没有爱情。精神病的孩子极需要爱,但他的家庭里没有爱,他听见父母互相责骂,他们也许会努力隐藏秘密而不让孩子知道,但孩子会感觉得到。他并不用听到的,而是用看到的来判断,没有一个孩子会被父母间虚伪、亲密的称呼欺骗。

      婚姻不快乐的母亲永远会偏爱孩子。没有性爱,她自然便把爱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被爱。但是婚烟不快乐的父母不能爱得恰当,他们不是给得太多,就是给得太少。哪一种情况影响更坏,我们不敢判断。

      缺乏爱的孩子会仇恨社会,会吹毛求疵。被爱得过多的孩子,则会成为妈妈的心肝,胆怯、弱势,经常要寻求妈妈的庇护。

      从孩子的眼光来看,家庭和学校不一致是很糟糕的。他开始产生冲突:家庭或学校,到底谁对?所以学校和家庭的目标和看法一致,对孩子的成长和幸福非常重要。

      在高度权威的家庭,家长喜欢送孩子到一个纪律严明的学校。严格的学校继续压抑孩子,使他安静、有礼貌和保持不适用的传统。更进一步说,虽然这种学校对孩子头脑给予极佳的训练,对他的感情生活和创造冲动却加以限制,训练他们服从所有的独裁者和上司。孩子从家中得到的恐惧,因为那些主张权威的老师的严格训练而变本加厉。普通的家长看见孩子虚有其表的好礼貌和对足球的喜爱,就很高兴地觉得儿子学得很成功。孩子在所谓教育的祭坛上被牺牲是一出悲剧,纪律严明的学校要的只是权力,恐惧的家庭因此也就得到了满足。

      如果家庭会产生恐惧和冲突,就是一个坏家庭。一个被焦虑的父母向前推得太快的孩子,可能感到仇恨,他会在潜意识中决定不让父母赢。一个不曾在焦虑和冲突中长大的孩子,会以勇敢的冒险精神面对自己的生命。

      很多时候,我不得不写信给家长说,除非他能改变作风,否则他的问题儿子是毫无希望的。我不得不指出,汤姆在夏山可以抽烟,而在家里每次抽烟都要挨打,这两种情况不可能并存。在游泳、梳洗、不好学、咒骂等方面也一样。

      老师也是脆弱的。许多老师自已没有孩子,因此就下意识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而不自觉地拼命和家长争孩子。这样的老师实在应该接受精神分析。

      我和家长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愿学习。我所有的工作都好像是在改正父母的错误。对那些诚实的、勇于改过而且愿意学习怎样对待孩子的家长,我感到同情与钦佩。但是另外一些家长则奇怪地死守着一些无用甚至危险的教条,而不去适应孩子;更奇怪的是,他们忌妒孩子对我的爱。

      一个真心要改进自己和孩子间不良关系的家长,可以诚实地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对孩子生气是不是因为今天早晨与丈夫吵架了?是不是昨天晚上的性生活没有给我足够的快乐?或者是隔壁那位太太说我把乳臭未干的孩子宠坏了?或是因为我的婚姻是失败的?或是在办公室被上司责骂?问这样的问题会很有用处。

      许多终生难改、根深蒂固的问题隐藏在无意识当中,一个生气的父亲很少会停下来问自己,他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时候被管得太严、挨过打、受过道德训练、对神恐惧,或曾被逼着遵守毫无意义的社会常规,甚至受到很深的性压抑。这个答案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深度的自我分析。但是这种自我分析会将许多孩子从精神病与不愉快中解救出来,可惜很少有人做得到。

      自由发展当然比一般教育制度来得费神,父母至少要在孩子出生后的头两年中为他牺牲自己的时间与兴趣。他们绝不能轻易地博取孩子的爱与感激,也绝不能把孩子当作亲戚来时表演微笑或其他技巧的炫耀物。让孩子自由发展表示父母不自私。

      如果你要孩子长大而且精神正常,必然不会也不敢不理他。你一定不但要在他游戏时逗他玩,同时自己也要像孩子一样和他起玩,你要进入他的生命,接受他的兴趣。如果有一些大人无谓的尊严,你就做不到。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意见难免有不和之处,老师也明白,因此他们有时设法开家长会来和家长取得更多的联系。这是很好的办法,每个学校都该这么做。老师应该了解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力绝对不如父母,这也就是为什么家庭气氛不改善,孩子的问题便永远解决不了的原因。

      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迟早会离开你们。当然,我并不是说孩子应该离开父母,从此永不相见。我是说他们要在心灵上独立,并解除儿童时代对家庭的依赖性。

      在每个家庭中,父母就是上帝,他们是忌妒的上帝。父母有法定的权利以任何方式教养孩子。他们可以打他、吓唬他,让他没有好日子过。法律只有在孩子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时才能干涉而对更严重的心理创伤,丝毫无能为力,不幸的是,父母总以为他们是对的。

三、读后感想

      刚工作的前5年,我一直在反思我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太偏向应试教育,也一直在逐步改进,渗透素质教育。我以为我现在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已经胜过应试教育了,我以为我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但看完《夏山学校》,我才知道,我无法给孩子真正自由的教育,因为我自己也没办法接受这种纯自由的教育。

      看这本书时,我的内心特别纠结和矛盾,我内心一直有两种观念在斗争。时而我的内心告诉我“你现在的教育完全错了,一点都不符合儿童心理学”,时而又告诉我“教育必须适合教育制度,否则要冒太大的风险,可能会毁了孩子们”。

      所以我特别想谈谈我读《夏山学校》时心里的纠结,我尊崇自由教育却无法给予孩子百分之百的自由,我推崇性教育却无法给予孩子完全开放的性教育,我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却对家庭教育缺失感到无能为力。

      关于自由教育夏山学校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学校确实有课程表,但那只是给老师准备的。尽管我也很想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去户外学习、参观,但现在的教育制度并不允许,因为我们的考核是笔试。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有趣的念头都被打消,所以对于无法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发展,我觉得很纠结。

      关于性教育从书中可以感受到,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是弗洛伊德的推崇者,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就是“性”。尼尔认为孩子身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性压抑造成的。比如书中提到的几段话:

      【在这之前,他的手每次碰到生殖器时就会被大人拿开,很快,他便把这种“不准碰生殖器”的禁令和“大便令人作呕”"联系在一起。多年以后,当他变成一个推销员时,便爱谈色情和厕所笑话。】

      【问题儿童是那些被迫保持清洁和压抑性兴趣的儿童。因为成人觉得只有小孩被训练得安安静静,自己的日子才会好过一点,这才使得顺从、礼貌和驯良变得那么重要。】

      【忌妒是因占有欲而来的。假如性爱是一种真正的自我升华,一个人在看到女朋友与别人接吻时便会感到快乐,因为他应该看到她快乐而快乐。但是性爱是占有性的爱,只有占有欲强的人才会因忌妒而犯罪。】

      也许是从小接受传统的性教育观念,所以我很难接受这所学校的性教育理念。我很难想象,如果我在可是跟九年级的学生谈起性行为,他们会多尴尬,我也有可能被谈话。

      关于家庭教育我很赞同尼尔的家庭教育的观点,他说如果家长不同意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就不必送到夏山学校。因为孩子会一直纠结到底谁的说法是对的,学校的还是家长的。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的文明是不正常和不快乐的。我认为它的病根出在家庭的不自由。所有的顽固思想和仇恨力量都让孩子室息。他们从招篮时期就被窒息,被训练得对生命说“不”,因为他们年幼的生命里充斥着一长串的“不”:不许吵同、不许手淫、不许说谎、不许偷东西,等等。

      在他的生命中,很早就会听到谎话,父母会对他说,上帝不喜欢那些说粗话的孩子,或者如果他在列车车厢里乱跑,列车员会打他的屁股。对于他所有关于生命来源的问题,父母都用愚鑫的谎话作答,这些谎话是那么有效,他对生命和出生的好奇消失了。

      但我们是义务教育阶段,没办法像夏山学校那样去甄选家庭,即使教育观念冲突,我们受尽委屈,即使知道家庭不改变,我们的教育也无能为力,也依然要用心教孩子。

      读完了这本书,纠结了这么久,我依然无法得知哪种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也许教育方式千万种,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虽然不能像夏山学校那样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但读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些感触。我至少能在中高考制度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中,给孩子尽量多的自由和快乐。

      正如书中的一句话:这是死亡信仰者与生命信仰者之间的斗争。没有人能维持中立,因为那也将意味着死亡。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死亡的一方,将给我们问题的儿童;生命的一方,则给我们健康的儿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总结34】自由的孩子,生命最自觉——再读《夏山学校》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