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很火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掀起了大家关于穷人的大讨论。
电影的名字单刀直入的提出了穷人的生存现状:寄生虫,如蟑螂一样寄生在别人家中,靠残羹剩饭小心翼翼活着。
故事一开始,一家人在为了wifi发愁,楼上的邻居设置了wifi密码,于是再也没有免费的网络可以用。
哥哥基宇举着手机走到房间的尽头,用力挥舞着手臂寻找信号,最后终于在卫生间的尽头,马桶上方找到了新的WiFi网络。
这一幕让人挺有共鸣的,相信那些年偷过别人WiFi的都懂。
接着画面一转,有人在街道上喷洒消毒药,妹妹基婷提出要关上窗户,父亲连忙制止:说正好把家里的虫子杀死,而消毒药水弥漫整个房间,他们自己也被臭到了。
其实住在半地下室的他们,也是一群虫子,等待着被消毒药水喷洒消灭的命运。
穷人迫于生计,锻炼出了超强的应变能力,就像听到什么响动就能迅速逃窜的蟑螂。
一家人折的披萨纸盒由于质量不过关,被披萨店老板扣掉一半的薪水,妈妈忠淑大发脾气,与其争吵,儿子立刻上前劝阻,并巧妙引出披萨店需要兼职的事情,让对方考虑一下自己。
一来一回之间,让年轻的披萨店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到底是给了折纸盒的钱。
晚上他们坐在一起喝酒,快乐很简单:“像这样围坐在一起,手机又能连上网络。那大家就来庆祝网络复活吧!”
基宇的朋友要出国留学,临走前拜托他当家教,去带一个自己之前的学生。
雇主家非常有钱,通过基宇的眼睛,看到了与半地下室全然不同的世界。
至此,电影开始进入正题。
2.
基宇和妹妹基婷伪造出一个假的大学生身份,装模做样骗取了豪宅女主人的信任,成功当上了家庭教师。
之后,基宇顺理成章的推荐基婷成为女主人小儿子的美术老师,基婷还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杰西卡”,照例事先想好假身份,骗倒女主人。
之后就是贪婪的不断膨胀:基婷引荐父亲当了社长的司机,然后父亲又引荐妻子当了豪宅的女管家。
在此过程中,他们同心协力,设计逼走了原来岗位上的人。
之前的司机,基婷用一条廉价内裤塞在车后座缝隙,故意露出一角让社长发现,令其猜测司机把女人带到自己的后座乱搞。
于是司机被解雇。
而女管家则被设计用水蜜桃的表皮絮状物,让对方过敏,不断咳嗽,捏造出对方有肺结核的毛病。
基婷在水果店里顺走一个桃子,夕阳下对着它微笑的镜头,拍得非常唯美。
嘟嘴的少女脚步轻盈,粉红的水蜜桃,被阳光挑染成浅金色的头发……而这美好的画面背后,是包藏的祸心。
他们变得越来越贪婪,从一开始找到可用的WiFi就很满足的庆祝,到发现有机会摆脱原来的环境时,就不管底线抓住一丝希望,用力往上攀爬。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也像是阴暗角落里的昆虫,无论是杀虫剂还是别的什么,都无法彻底消灭他们。
渐渐的,内心的欲望和人性的狡诈浮出水面,像一窝蟑螂,悄无声息搬进了有钱人家中。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边气愤他们怎么如此不知好歹,竟然一家人都挤了进来,这样破绽不是更大吗?
一边又很害怕他们真的露出破绽。
你很难用好或者坏去定义他们,就像每个阶层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复杂性。
在弄走了原来的司机之后,他们志得意满,却又有些内疚。
3.
“在一个警卫都有500个大学生应聘的时代,我们一家人竟然都找到工作了。”
父亲喃喃道,不知道原来的那个司机找到工作了吗,他一定找到了吧。
亲手赶走司机的基婷开始生气,冷漠重复道,“我们的问题最大,管好我们自己就好了。”
我想她之所以被激怒,还是因为多少有些内疚吧。
除了人性的复杂,电影里提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味道。
穷人身上的味道是怎样的?
他们准备充分,没有露出一点破绽。但社长的小儿子却指着夫妻俩说,一样,他们身上有一样的味道。
女主人呵斥了小儿子,对方接着说,杰西卡(基婷)老师身上也有这样的味道。
为了防止穿帮,他们开始讨论用不同味道的肥皂、洗衣粉。
但那不是换了一款肥皂或者洗衣液就能改变的味道,基婷说,那是住在半地下室的味道,只有真正搬出这里,他们才能摆脱这种味道。
社长也和妻子提到了味道,说不喜欢司机(基宇爸爸)身上的味道,“偶尔坐地铁时,会闻到那种味道”,听起来像是有钱人的矫情。
我也常常坐地铁,如果真的要形容它的气味,应该是焦虑加上一点点眩晕,像某个地下超市入口的味道。
列车进站时一连串嗡嗡的鸣笛声,让人头皮发紧,看着闪烁的路线红点,飞快计算上班的时间。
后来味道这个因素,成为了改变基宇一家命运的关键点。一念之差,让基宇父亲真的沦为了蟑螂,昼伏夜出、不敢行走在太阳底下的寄生虫。
4.
故事的转折点在社长家的小儿子要去外面露营,于是举家开车外出,这时基宇一家找到了机会,他们霸占了社长的沙发,摆出冰箱里的食物,喝着啤酒大谈人生,为一家人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举杯庆祝。
基宇甚至开始炫耀起社长女儿喜欢自己,畅想未来能和她结婚,一家人喜滋滋做着梦,享受阳光下的草坪,宽敞的客厅,有弹性的床。
这个场景和之前在半地下室举杯庆祝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是家人齐聚一堂,更大的客厅,更昂贵的酒,更可口的食物,更柔软的沙发和地毯。
但人却是那样的惶恐,每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因为知道这样的生活只是一响贪欢。
但愿长醉不愿醒。
因为夜晚过去,他们还是要回到破败的地下室里,过像寄生虫那样暗无天日的生活。
然而,外面很快下起了雨,从前的女管家回来了,她苦苦央求基宇妈妈,让其放自己进去。
那个放着腌青梅罐的木架后,推开就是一个地下室。
他们发现了那个被赶走的女管家,竟然在地下室窝藏了一个男人。
一丝不苟的女管家,在雨夜露出狼狈和诡异的脸。原来她的丈夫因为欠下了很多高利贷,所以就一直藏在这个地下室里,靠着她每天带食物进来。
一番较量下,女管家发现原来他们竟然是一家人,迅速录下视频,从一个卑微的乞求角色变成威胁者。
这段转换中,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好像每个人都变成了动物,蚂蚁,在为食物争抢。
最后还是基宇一家占了上风,将女管家夫妻俩困在地下室里,而后社长打电话说还有8分钟到家,一家人赶紧收拾好烂摊子,仓皇四散。
5.
就像他们在客厅大口喝酒时,基宇的妈妈提到,只要朴社长一回来,你就会像家里的蟑螂一样躲起来的吧?家里半夜开灯,蟑螂就会马上躲起来。
这话让基宇爸爸很愤怒,但他的愤怒只是一闪而过,像做戏一样掩盖过去了。
他们躲在茶几底下,听着社长和女主人谈论着基宇父亲,说他身上有地铁的味道,说车后座那条廉价内裤。
他们以为富人们什么都不知道,很好骗,其实对方早就暗中有所察觉。
就像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家里存在着几只蟑螂一样,虽然厌恶,但只要平时不出现,也可以完全忽视。
而他们之前还在谈论社长的仁慈,女主人的善良。
基宇的母亲说,不是因为有钱却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钱就像熨斗一样,把所有褶皱、烦恼全部熨平了,那样光滑没有龃龉的人生,穷人是不可能得到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等社长和妻子终于睡着,他们一家人在雨夜猖狂逃窜,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里。
那个家已经被雨水淹没,肮脏的泥泞,被毁掉的房间,基婷坐在马桶上,污水乱飚。
富人的世界,是善良干净,阳光洒落的大草坪,可以赤脚踩上去的大理石地面。
穷人的世界,只有肮脏,算计,居心叵测,逼仄的地下室,像寄生虫一样的生活。
电影里有一幕是基宇举起那块能够带来好运和考运的望山石,咬牙走向暗室。
那一刻他的心里滋生出一个魔鬼,他想用那块石头杀死暗室里的两个知情人,只有这样,他的身份才不会被揭穿,他的好运才能够一直被延续下去。
他曾经两次举起这块石头,一次是为了让流浪汉不要在自己家门前撒尿,一次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欲望和爱情。
前一次,父亲阻止了他,将石头换成水;后一次,他被反击,那块举起的石头砸在他身上,而后他倒在血泊当中。
6.
电影的结尾让人意想不到,也充满沉重和无奈,好像看完,感觉更沮丧了。
在这个片子里,张弛有度的情节,细小的伏笔,高超的叙事技巧,都不是很打动我,最打动我的是它关于穷的一点点刻画。
穷人有什么特殊印记吗?是的,是那些导购小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印记。
在金店里左挑右选的中年女子,奢侈品柜台前犹豫的女孩。
小时候买过一根桃子味的棒棒糖,我记得它入口第一口的甜味,好美味,走着走着摔了一跤,棒棒糖掉进臭水沟里。
爬起来的瞬间不是觉得摔疼了,而是好可惜那根棒棒糖。
后来自己能挣钱了,可是我觉得自己身上还保留着那些关于贫穷的后遗症。
看到超市打折的东西就心动,牙膏会挤到它不能再挤出一点点膏体的时候才扔,随手收集零钱,洗发水用到底的时候加入一点水,晃一晃就还能用很久。
和朋友出去旅游,看着他们肆意买东西,购物车里每增加一样,我就胆战心惊,心想赶快停止吧,赶快结束就好了。
钱花得多的时候就不想要记账,糊里糊涂过去好像心情就不那么糟糕。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住过的出租屋,80块一个月,一格做厨房,一格做卧室,全家人挤在一起,闷热潮湿。
我也记得在午后,我们走过一个个糖果摊,低头寻找他们不小心洒在地上的劣质糖果。
彩色的玻璃纸里,包裹着童年最期待的甜味。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短短两个小时,情节紧凑,细节密度大,场景戏剧化又让人觉得非常合理,看完后让人充满沮丧,又觉得无奈。
但你可能不会想要看第二遍,因为太丧,而且情节的编织有些似曾相识,算是比较工业化的制作。
大多数人的生活,可能都不会发生电影的后半段。
只是默默穷着,也默默努力着,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掉落下来,有些人还在挣扎。
网络时代的来临,淡化了贫穷的印记,年轻人潇洒的花钱方式,也让其实很穷的人,看起来可能没那么穷。
但你我都知道,那条界限清晰的存在着,我们焦虑,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样,我们不能停止工作,我们还是东奔西走的动物,靠着自己的努力过好一点的生活。
虽然时常沮丧,但或许明天,或许是明天以后的未来,一定会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