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请及时清理微博收藏夹

十年前,第一条内容被放进收藏夹,当时告诉自己:明天看。

十年后,那成了位于收藏夹最深处的第N个“明天看”。

一。

前段时间,我用整整一周清理了微博收藏夹。

收藏夹里内容的数量之多和收藏的时间跨度之大令我惊讶。

在这些内容里,有已被原博删除的,也有不再喜欢的。

十年过去,收藏夹里的所有内容依旧仅停留在“收藏”。

可是明明,每一条在当时都觉得是有意义且定会完成的。

二。

在这个网络异常发达时代,信息的获取途径太过多元也太过容易,我们每一天都被海量内容轰炸。

看似每日都在收获新的内容,但认真回忆,所有所谓的“内容”都只是被化简、分割后的碎片化信息。

大概是惰性使然,看惯了这些“快消”信息的我永远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观看一部仅有40分钟的纪录片。

那些超过20分钟时长的内容通通被我以“明天看”的名义藏进了“暗无天日”的收藏夹。

我也很疑惑,难道在这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空余的40分钟?

答案当然是有的,只是每天还未想起收藏的内容,视线和思维就又被新一轮的信息给占据。

信息在持续性算法输出,而我安于习惯性接受,如此导致了恶性累积。

无法阻止信息输入,但却应该在是否接受间做出抉择。


三。

许是关注偏好,我常在微博首页刷到运动视频、书单或电影推荐。

“一周练出马甲线”、“20岁必读书单”、“人生必看电影”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占据了我收藏夹的大半空间。

每每看到这样的标题我都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点击收藏,然后一键退出,整个操作一气呵成。

过程中,我似乎只在看到标题时有过短暂思考:这个内容好不好?

基于标题,答案当然是好的,可我甚至都未点开看过详细内容。

整理中我才发现原来很多不同的标题下是一模一样的内容,或是看似合适的标题下并非我所需要的内容。

“内容好”只是标题的明显输出罢了,却根本算不得是自己的思考。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里说: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所有基于标题所诞生的需求追求的只是“东西好不好”,可是真正的自我需求最终都是关乎“用不用”。


四。 

在清理过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这十年间的每一次拖延。

或许点击收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我真的再也受不了自己“码了等于做了”的自我催眠。

在这些瞬时完成的收藏背后,是自我拉扯的拖延以及随之而来的效率降低和止步不前。

所以这次清理后,我给自己定下规则:

【一周清理一次收藏夹;无论看到多么有吸引力的标题,点击收藏的时候问问自己:会不会用?且会不会在一天内解决这个内容,如果不会,那么就不要收藏。】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但至少,十年前的内容不会再多藏一个十年。

现在开始,总不是最晚。


写在最后:

“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山下英子

共勉。


- 文 | 不慌

- 来源 | 搜索公众号“不三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No.37】请及时清理微博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