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风的美式日餐与韩餐

如果在旅途中找不到适口的中餐,日餐倒是可以聊解亚洲口腹之欲。当然,北美的日餐也是美式日餐,要拿真正日本人的标准来衡量,也是不能满意的。但相对而言,我们对日餐的挑剔自然比不过对中餐的要求之高,毕竟不是从小吃到大的那一口。

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东西海岸各大城市的街头,日料店可谓鳞次栉比,其密集程度绝不亚于中餐馆。我曾说在多伦多没见过不会用筷子的白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料的功劳。

日料在北美的风行,有经济的原因、文化的原因,也有饮食自身的原因。清淡、低脂的日料,除了口味,近年来还顶着健康的时尚帽子,这也是其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1. 鱼片

在北美,办公室午餐最常见的是汉堡和三明治,尤以冷食、方便的三明治最为流行。而寿司和刺身同样以其方便快捷和食材新鲜受到便当一族的青睐,不论前一天下班后从超市买了第二天带去公司还是当天在楼下美食排挡现买现吃,寿司都很方便。而且荤素搭配,碳水既不太多又足以果腹,营养配比合理,符合北美办公室一族午餐从简的风格。

寿司英文译为sushi,刺身为sashimi,都是从日文的读音而来。二者都以生鱼片为主,而菜单上的名字又常常是按日文读音而音译过来的“英文”,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拼写。

三文鱼是寿司中十分常见的鱼类,日文中的“鮭”按读音翻译为sake,就是英文的salmon。严格来讲,日餐所用的三文鱼有多达十余种,sake是最多的一种,就是东北所说的大马哈鱼。而比较讲究的店会有masunosuke,英文称为king salmon,又称chinook salmon,中文称为帝王鲑。

比三文鱼高档的是tuna(吞拿鱼,金枪鱼)。北美本地人最常食用的吞拿鱼是罐头包装浸在盐水或橄榄油里面的,可以放在沙拉上面、夹在三明治里面、混在意大利面当中,这是最平民化不过的家常菜。

但日餐中生食的吞拿是比较高档的食材,分很多品种,binnaga又称albacore,是长鳍金枪鱼,kihada是黄鳍金枪鱼,而最有名的则是kuromanguro,又称honmanguro,英文写作blue fin tuna,即蓝鳍金枪鱼。如果只取鱼腩最肥的部分,称为otoro,半肥的是chutoro,瘦肉部分是akami,越肥的部分越贵。

Hamachi又称amberjack,中文译为鰤鱼,在日本这是广受欢迎的一大类鱼,也叫yellowtail(黄尾鱼),英文菜单上的kanpachi也是这类鱼,不过体型较大而已。

我们在日餐中见到的鳗鱼一般是炭烤的整条鳗鱼,做鳗鱼饭或鳗鱼寿司时则把它切成大小合适的片覆盖在寿司或米饭上。这种做法的鳗鱼叫unagi,鳗鱼寿司则是unagi sushi,而鳗鱼饭却常把unagi(鳗鱼)和don(饭)合起来简写为unadon

除了鱼,虾也是寿司上的常客,最常见的就是ebi。Ebi是日餐中烹调虾的一种方法,可以形象地称为“蝴蝶虾”,即从底部剖开,展开成蝴蝶状,放在寿司上面,制作方法和形态类似粤菜中的“开边虾”。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寿司上面都放生鱼片,也可以放tamago或tamagoyaki,这是日式煎蛋饼,中文一般称为玉子烧。

寿司刺身拼盘(图 by Giovanna Gomes / Unsplash)

2. 寿司和卷

Sushi是寿司的统称,细分之下还有几个不同的种类。

我们常说的sushi(寿司),下衬长方形的醋饭团,上面盖一片生鱼片,在日本这叫做“握寿司”,英文音译为nigiri sushi或nigirizushi。所谓“握寿司”,指的是用手把饭团捏成型。

通常来讲寿司不加海苔,但也有时候会用一条细长的海苔打一个结把鱼片和米饭拴在一起。用到海苔的寿司有一种特别的品种gunkan(军舰卷),用海苔把饭团包裹成一个小圆筒,上面放鱼子。

与“握寿司”相对的是“押寿司”或称“箱寿司”,把饭团装进模具中成型,英文音译为oshizushi(押寿司)或hakozushi(箱寿司)。

不论单点还是all you can eat(任食,日料店称为“放题”),寿司的计量单位都是piece(片),点一份就只有一片。而卷类因为需要卷制成型,有一定的长度,一份则通常是6到8片。

最常见的卷是maki或称makizushi,用海苔做皮,卷入醋饭,再在中间夹入鱼片,辅以黄瓜、牛油果等蔬果。全部食材铺排好后卷成圆筒状,切成几片。

Uramaki(反卷)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米饭在外,海苔在内,仍然把鱼片和辅料包裹在最内层。反卷当中最有名的是California roll (加州卷),卷的是imitation crab(模拟蟹肉棒)、avacado(牛油果)、cucumber(黄瓜),外面点缀tobiko(飞鱼子)和seasame(芝麻)。

跟美式中餐的“左宗棠鸡”一样,日本本土的寿司里面是找不到加州卷的,它是几位有想象力的厨师在北美创造出来的。之所以说“几位”,是因为加州卷的发明权还有争议,美国加州洛杉矶和加拿大温哥华的几位厨师都有可能是其首创者。无论如何,它不是正宗日料就对了,甚至反卷这个品类都是由加州卷演化出来的,也是日本本土所没有的。

在加州卷的基础上,美式日餐厨师们又创造出了rainbow roll(彩虹卷),即在加州卷外面再包裹一层生鱼片、芒果等,营造出缤纷的色彩。如果把加州卷里面的蟹肉棒换成虾,就成了另一道以北美东海岸地名命名的Boston roll(波士顿卷)。还可以换成smoked salmon(烟三文鱼)加cream cheese(奶油芝士),成为Philadephia roll(费城卷)。

青龙卷(图 by TesaPhotography / Pixabay)

跟加州卷齐名的还有dragon roll(龙卷),中间卷入的不是蟹肉棒,而是tempura shrimp(天妇罗虾),米饭之外还要裹上一层切片的牛油果。由于牛油果的青绿色,这个卷又叫green dragon roll(青龙卷)。如果外层不是牛油果而是spicy tuna(辣吞拿鱼)就成了red dragon roll(红龙卷),还可以裹鳗鱼而成为black dragon roll(黑龙卷)。

除了正卷反卷,还有temaki(手卷)。跟寿司类似,也是单个售卖,不过个头很大,是用方形的海苔折叠成一个圆锥形,米饭和鱼片卷入其中。

卷是日餐在北美的混搭新品,poke更是。度假胜地夏威夷盛产海鲜,而很多年来此地的居民和游客中日本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夏威夷岛上就开发出了一种其他地方都没有的美式日餐poke bowl。这道菜可以看作是大份的用碗装的寿司,米饭盛在碗底,调过味的生鱼片放在上面,再加上蔬菜沙拉、酱料,吃的时候自己混合搅拌均匀,算是盖浇饭和寿司的混搭吧。由于清淡健康,份量适中,这道夏威夷独特的美食近年来也渐渐在北美各地风靡开来。

3. 头盘和热菜

虽然在日常语境中寿司几乎可以与日料划等号,但日本餐厅提供的美食其实远不止寿司一类。

在美国人加拿大人眼中,edamame(毛豆)可能是最具有东方风情的小吃了,这也是每家日料店必备的头盘。这道小吃与中国许多地方夏日消闲的零食盐水煮毛豆没什么区别,硬要说区别的话可能就是日式毛豆煮得比较嫩,保持了豆壳翠绿的颜色,但同时也就不那么入味。

大豆在美加两国都属于战略物资,政府大量补贴给农民耕种,以便通过期货市场控制食品安全,但在大豆本身的食用方面北美却乏善可陈,极少有新鲜毛豆在超市出售,这大概是为什么日料中平平淡淡的一道盐水煮毛豆能够经久不衰。

豆腐也是经典的前菜。我小时候在国内学英文,教材上把豆腐翻译成bean curd,前两年国内又出台了一部服务行业规范翻译标准,其中把豆腐按汉语拼音音译为doufu。其实在北美豆腐约定俗成的翻译是tofu,这是从日文而非中文音译来的。

日料的前菜当中常有cold tofu(冷吃豆腐)、fried tofu(炸豆腐)或crispy tofu(脆皮豆腐)等豆腐菜。

煎饺也常出现在菜单上,英文同样是按日文音译为gyoza,有些菜单上会再加上意译的dumpling(饺子)。

真正属于日本菜式而不是从中餐演化来的,应该算是tempura(天妇罗),这是用特殊面糊裹上食材炸成的脆皮菜。必不可少的是tempura shrimp(天妇罗虾),还有mixed tempura vegetables(天妇罗蔬菜拼盘),包括tempura eggplant(天妇罗茄子)、tempura broccoli(天妇罗花椰菜)、tempura taro(天妇罗芋头)等。

西餐的头盘常常和沙拉及汤放在一起,因此美式日料的菜单也这样安排。汤最有日本特色的是miso soup(味增汤),而沙拉最有特色的就是seaweed salad(凉拌海草)。

正餐当然也有不少热菜,日式炸鸡排和炸猪排就深受北美食客欢迎。名字也是从日文音译过来的,katsu是这类菜的统称,炸鸡排称为chicken katsu,炸猪排是pork katsutonkatsu,而炸猪排饭就是katsudonpork katsu donburi

日式拉面(图 by allybally4b / Pixabay)

4. 铁板和拉面

日式铁板和日式拉面值得专门介绍,因为在北美这是两类很流行的快餐。

Teriyaki是日文中的“照烧”,在一块平底大铁板上把食材翻炒成熟,再浇上特制的teriyaki sauce(照烧酱)。北美各地的快餐大排档中常常看见这样的摊头,两把锃光瓦亮的不锈钢长炒勺上下翻腾铿锵作响,很能招徕顾客。

既然是快餐,选择不会太多,最常见的肉类是chicken(鸡肉)、beef(牛肉)、salmon(三文鱼)和shrimp(虾)几种,如果吃素则是tofu(豆腐)或vegetable(蔬菜)。跟多数美式快餐不同,teriyaki都是现点现炒,炒好以后“盖”在米饭上,再浇些甜咸口的酱汁。

由于照烧多见于快餐,按着美式快餐的习惯也就会有套餐。美式日料的套餐叫bento box(便当盒)。Bento在日文中写作“弁当”,中文一般译为“便当”。Bento box多为荤素搭配,碳水加蔬菜加蛋白质,碳水自然是寿司或米饭,蛋白质一般就是照烧肉类。

日式照烧的一个升级版是teppanyaki(日式铁板烧),据说是二战之后一家餐厅最先在日本推出的。可是这种噱头重于味道的烹调方法在日本国内并不太受欢迎,反而却为外国人所喜,于是在北美遍地开花。

1964年纽约开了第一家Benihana餐厅,走高档路线,主打铁板烧。客人围坐铁板三面,一面留给厨师现场烹调,姿势繁复,火光冲天,令人眼花缭乱,表演的成分很浓,但却渐渐流行开来,一时间甚至一座难求,成为高档美式日料的代表。

跟teriyaki类似,日式拉面在北美也是随处可见的快餐。Ramen这个词在中文里面翻译成“拉面”,曾经引起过一些歧义,因为日式ramen其实更接近于方便面,而与兰州拉面那样的“拉面”相去甚远。英文的ramen这个词也不是从中文而是从日文翻译过去的。

拉面作为一种美式日料快餐,搭配相对固定。首先选汤底,一般有chicken broth(鸡汤)、beef broth(牛肉汤)和vegetable broth(蔬菜汤)几种,pork bone broth(猪骨汤)属于比较特别的。

配料一般只有几种,chicken(鸡肉)、grilled chicken(烤鸡肉)、beef(牛肉)、pork belly(五花肉)等。拉面里面常常配有半只温泉蛋,英文叫soft boiled egg(溏心蛋)。

除了拉面,udon(乌冬面)和soba(荞麦面)也很常见,有的快餐店会像卖三明治一样让顾客做选择题,选汤底,选面条——拉面、乌冬面、荞麦面,选肉食。

韩式石锅饭(图 by nikluv / Pixabay)

5. 韩餐

与中餐、日餐相比,韩餐在北美所占的市场份额要小很多,但有趣的是,韩餐受到北美本土饮食习惯的影响也比中餐和日餐要少。中餐在北美的流行跟华人人口增长密不可分,日餐的地位是在1990年代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而渐渐提高的。韩餐却不同,北美的韩式餐馆最初大多只是韩国移民为满足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开设的,并不以吸引主流社会食客为目的,这大概是其发展缓慢但较多地保留了其原汁原味的原因。

韩式简餐最著名的就是Kam Ja Tang(猪骨汤),以猪脊骨熬汤,用kimchi(韩式辣白菜)调出底味,配以特殊的调料,再加上几块炖得软烂的土豆。汤用一只小石锅盛出,配一碗糯而不粘的米饭,在寒冷的冬季来上这么一套,不但韩国人,我们的中国肠胃也会觉得很舒服。

类似的汤饭配还有Sam Gae Tang(高丽参鸡汤)、Seolleongtang(牛骨汤)、Galbi Tang(牛仔骨汤)等。

汤的升级版是火锅,英文按韩语音译为jeongol,最出名的是budae jjigae(部队火锅)——辣白菜汤底加火腿、午餐肉、香肠,最要紧是盖上一块方便面。菜如其名,这原本是部队艰苦条件催生出来的一种快捷而有满足感的吃法。今天的韩式餐厅自然做了不少改良,只要选料精良,味道还是不错的。

韩式简餐的另一大代表是bibimbap(石锅拌饭),底下的米饭是热的,上面配以生冷的蔬菜,用辣白菜和大酱调味,加上煎得很嫩的薄牛肉片和只煎了一面或是两面煎过但仍然流黄的鸡蛋,爱吃辣的再加辣酱。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bibimbap在快餐大排档食肆崭露头角,按着美式快餐的规矩,各种食材都是可以选择搭配的。比如米饭有plain rice(白饭)、brown rice(糙米饭)和black rice(黑米饭)几种可选,蔬菜更是把各种菜都切好放在玻璃柜子里,任由客人挑选。这样做游戏般的排列组合很对一部分北美食客的口味。

传统韩餐中同样可以搭配米饭而食之的还有bulgogi(韩式烤牛肉),这是真正历史悠久的韩式料理。同样地道的naengmyeon(冷面)在北美却不像在国内的韩餐店那么流行。

Korean grillKorean BBQ(韩式烤肉)在亚裔集中的地区出现频率很高,桌子中间放一个圆形的烤盘,肉切成薄片事先加酱料腌制过,一片片放到烤盘上烤熟,用生菜叶包裹米饭、辣白菜和烤肉,跟吃火锅同样有趣。专营韩国烤肉的以自助餐厅为主,不过老板却常常是中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搭风的美式日餐与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