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往里走,安顿自己》

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的后疫情时代?
在这个人际冷漠的时代,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前时代,如何过真正有力量的生活?
快速转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迷茫?
未来世界,会是一体化的吗?
在这个新科技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老人最宝贵的是经验和智慧,经验是知识的总结,是对外的。老人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内在。正如许老这部书的书名:《往里走,安顿自己》。这是对这个世界的总结,是心之所向,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许倬云,1930年生于福建,今年已经92岁。他生为残疾,长于忧患,后来背井离乡,成为历史学家,目前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许老天生残缺,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本书中,他讲到了他在小时候经历的苦难,不是因为残疾,而是由于战争。92岁的许老对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他说,他在此特别跟年轻人,尤其是当前中国的年轻人谈谈话。

现在,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压力山大,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累,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身后有鞭子赶着,想停下来喘口气都不容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如何自处?

总结一生,许倬云先生认为,自己只做到了这几点:

往里走,就是往内心的探索
要将我们的感受、观察,投射到内心深处
外在对我们的影响越小,心越安定
天地有正气,你去抓就能抓得到

在本书中,许老不说空话,不讲大道理,给了我们非常多很实际的指引。可以看出,怎么想的,老人就怎么说,如在提到如何面对迷茫时,他说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也不适应21世纪目前的社会现状,他也感觉迷茫。

许老忠告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进入快速变动的时期,而我们可能是第一批被卷入大浪潮的人。要想了解丛林,就得走入丛林。

许老建议我们保持阅读的习惯,有空的时候可以看半个小时,没空的时候可以看五分钟,十分钟也好。他告诉我们,要读世界这部大书,并且告诉我们,如何读世界这部大书。

过日子,不能走马观花,要时刻保持思考,并把结果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最后返照自己的言行。许老强调持续不断地重复这种自我训练,人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许老说他已经瘫痪了,不能走路,也不能站立,但是心灵的反应是很奇妙的,就像磨刀,越磨越利,越做越顺。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梦。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许老要求我们不要糟蹋自己。首先不要为欲望糟蹋,不要为自怜糟蹋,要保持一份清明,要保持良心的独立性,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许老说他一辈子的顿悟,很多是靠机缘,王阳明的龙场顿悟是机缘,现在的疫情,是否也能成为我们自己的机缘。

人老了,总要对世界说些什么。本书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书《走到人生边上》,2005年,杨绛先生以94岁的高龄,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始写这部散文集,2007年出版。在书中,杨绛先生也是这样写出一生的感悟,也是这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在本书中,许老还对他的前面两部书《中国文化的精神》、《万古江河》的内容作了一些阐述和发挥,同时也提到了他写这两部书的初衷,是对它们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许先生是最高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在华语圈出版的专著超过40部,合著超过20部,八十岁后出版的新作有8部之多。

许老说自己一辈子看书,写书,教书。他说他的一生,“够用是富,不求是贵,少病是寿,淡泊是福,知足是乐,有这种生活,夫复何求。

常有人拿许老与写出《我与地坛》的作家史铁生相比,我却觉得,在行动不便的条件下只靠大脑中的思维试验来获得极高的成就这一点上可以和霍金有的一比,一个是自然科学中物理学领域泰斗,一个是社会科学中的汉学领域领军人物。许老说,我喜欢研究工作的过程。

许老在书的最后说:我可以为这个世界爱怜,为这个世界痛苦,为这个世界半夜流泪,但我也为世间人性光辉的部分欢喜且心存希望。

特别要说一句,不要被书名骗了,细读下来,这本书绝对不简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往里走,安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