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笔记

OSI模型相关笔记

OSI :开放式 系统 互联 (参考模型)(定义互联网中数据的标准产生过程)

标准的的7层模型,但由于实现较为复杂,进行了的缩减,由此诞生了 4层的TCP/IP模型。

OSI 7层分别为:

控制层面: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数据层面: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从上往下既是产生数据的过程,从下往上则是收到一个后处理的过程。

应用层:接受用户数据,进行人机交互的接口,用于面向的应用程序。

表示层:将逻辑语言转换为计算机语言,进行翻译加密。

会话层: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建立一条专门的通道(虚链接)以防不同类型的数据相互影响。

传输层:区分数据流量(会话层也可区分但是控制层面的本地操作并且依赖于虚链接)并且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层使用端口号在互联网中用具体的数字表示方式来来进行区分操作。

   端口号:port ID 数值范围1-65535 (16个二进制且0不做使用)

人为的分为两种端口:

静态端口:端口范围1--1023

  动态端口:端口范围1024-65535

(静态端口)针对一些重要的流量会有绑定的端口号,以此可以互想进行区分判断。例如HTTP--80TCP  HTTPS---TCP

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根据数据流量的特点分为需要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的。

不可靠传输方式流量的特点:大流量,实时性高,对数据丢失不敏感。

可靠方式的特点:会有对是否传输成功的确认机制以及不成功时会有重传输机制。

具体传输时有两种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会有确认回复和重传输来确保可靠性)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一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TCP 的三次握手机制:由主机先向服务器发送三次握手,主机发送syn(同步)的req(请求):请求处于同步状态(如果服务器无应答,会进行若干次请求后中止行动)。然后服务器会向主机发送ack(确认)和syn req(同步请求)(服务器之所以要再次同步请求是因为主机的端口是不固定的,主机需要请求服务器开放,服务器也需要向主机进行开放请求),最后主机会再次向服务器发送ack(确认)。由主机发送给服务器的第三个包ack,也是可靠的,使用与之前不同的确认机制(隐式确认)。

你可能感兴趣的:(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