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多,平均资源也不多,没有任何国际,国家,或者省级比赛的冠军。普通人里的一般人,各方面都很平均,没有短板,也没有特别的天赋。
10分力,我7分用在了小学,3分用在了初中,高中完全几乎让他自由飞翔了,因为我没有余力了,后面的孩子也要雨露均沾,而且,小学打好基础,初中上了轨道,高中就祈祷他自珍自爱,发奋图强了。
专业选择的都是工程系,以后的方向很多:
1. 软件工程(微软)
2. 电子工程(英特尔)
3. 数据科学(谷歌)
4. 机械工程(波士顿机械人,特斯拉)
没有选华人热门的:医学。也没有考虑:经济,法律。
我们是Early Action before R1,这样即使没成,也不影响我们12月份正常准备加拿大本地学校。
哈佛的拒信直接是说:申请量过大,我们的申请不strong;
康奈尔的面试邀请信说:我们通过了文件资料初审,邀请到学校本部参加面试二审。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走到今天,已经无怨无悔,我已经做到我自己的最好了。孩子的未来,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我儿子自己定的目标:
一本:MIT、斯坦佛、8所藤校(Early Action)
二本:芝加哥、密歇根、伯克利、西北、卡内基梅隆、约翰霍普金斯、华盛顿(R1)
三本:UT医学,工程,UBC医学,麦马医学,滑铁卢计算机(R1/R2)
首选美国牛校工程,二选美国名校商科,三选加拿大本地医科或计算机。
我就不一一回复大家了,这条慢慢长路上,所有的雷,基本上和大家一样都踩过。能最后走出来,一半是靠运气,另一半是靠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定要接受不完美,接受现实,在不完美的现实中努力做到自己的完美,就像米科朗基洛雕刻大卫像一样。
如果硬说经验的话,有以下几条吧:
1. 既然花钱,就一定要花足,否则干脆不花(行百里者半九十),好马配好鞍,光有马,没有马鞍,还不如不花这钱,干脆当步兵。比如学钢琴,很多华人花了5万卖钢琴,但是对老师的工资却特别吝啬,这就完全错了。
2. 忍耐,接受波动。成长曲线不是y=x,45度角正相关?!不可能,接受波谷,享受波峰。
3. 夫妻关系更像是合作,中央强大了,地方自然稳定,中央出问题了,地方肯定会涣散,这是客观规律,不要去做道德婊,什么人心不古,那都是伪科学。自身的分量重,自然吸引力强,系统稳定,自身分量轻,自然吸引力弱,系统必然逐渐离散。
在申请藤校前,我研究了一下录取数据,发现我们华人家长可能有些走偏了
10% 特长生(各种比赛冠军,神人)
20% 特招生(各种推荐,校友子弟)
70% 三好生(品学兼优,普通孩子)
几乎大部分的华人家长,都去动脑子,去走那10%的独木桥。我们家没有跟风,因为我发现70%的录取还是传统的三好生,所以就没有花经历去打比赛,把课内作业做好,把校内社团活动做好,做好本职工作,must have搞定了就非常OK了,那些比赛其实是nice to have,不要走偏了。
我们家,K-8是私立,9-12是公立重点校,Hybrid,我们没有钱供养四个孩子都去读13年的私校。而且,私校打好基础,去公校可以轻松碾压,腾出精力做社团活动,当学生领袖,还有精力去参加自由党的青年团,加拿大皇家空军的童子军。
1. 中英法三语流利
2. 理工科生参加高中辩论赛当队长
3. 11年纪把高中课程学完,12年纪提前修读大学课程
我觉得上面三条其实不难做到,没必要把精力花在四处打比赛上。而且,比赛这些需要天赋。
医学院是研究生院,当然不可能收高中生。本科医学类专业:Public Health。给大家提个醒,Life Science不是医学类专业,本科读这个,研究生考医学院难度非常大。
为了好理解,我说的“医学院”指的是本科阶段的医学类专业。
我儿子本身不想当医生,因为他不喜欢铁饭碗。
1. 麦马的Public Health,15年后专科医生,90%年薪30-100万;
2. 芝加哥的商科,15年后MBB或者投行,50%年薪100万+;
3. 康奈尔的工程,15年后Start-up unicorn,10%的可能性公司上市,然后套现,自带现金搞选举。
我儿子不想去拿90%的稳定,想去拼那个10%的窄门,他的精神教父是杨安泽,想做加拿大的杨安泽。
G9 - G11 修完绝大部分4年高中课程,G12参加SAT考试,申请藤校,提前修大一数学物理课程。3年高中读完4年的课程已经时间很紧张了,唯一的课外活动就是加拿大皇家空军的童子军,穿军装的那种,有紧急救护志愿者经历,比赛就是学校为单位的高中辩论大赛。K - G8阶段,参加的活动和比赛比较多,有国际象棋,游泳,羽毛球,钢琴小提琴,油画,重在参与。
所以我们96的平均分,因为3年读4年的课程,但实力比班里98,99的不差,因为她们就是留在本地考医学院的,没有分散经历去准备SAT,申请藤校和提前修大一课程,4年读4年的课程,自然分数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