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财务诡计》

只要诱惑存在,诡计必然随行。

从2001年的安然事件到2019年康得新122亿现金不翼而飞,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层出不穷。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也再次收到公众质疑,从安达信到瑞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因此解散。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由上市公司支付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保持独立性?当然,财务造假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该如何识别呢?

本书不只是财务造假,而是财务诡计。因为有些情况不属于财务造假,但是确实也操纵了财务报表。作者把识别的方法放在了最后,只用了一个小篇幅介绍。但我认为很重要,先引用过来。这些方法里面有些是诱因,有些是迹象,有些则是需要思考。

运用法证式思维模式

1.适度怀疑是一种竞争优势。2.对变更要十分警惕-——一定要问“为什么”以及“为什么是现在”。3.调查过去的“会计问题”,判断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补救。4.关注公司文化,观察公司是否存在培育坏行为的温床。5.绝对不要盲目相信公司宣传的盈利模式。6.激励方面:密切关注高管的薪酬。7.在披露的财务文件中:披露的位置、位置、位置。8.就像打高尔夫,每一击都算数(不要忽略任何数字)。9.行为模式是一种可靠的信号。10.保持谦虚,永远好奇,不断学习。

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在介绍财务诡计的手段,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企业如何操纵财务报表的数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盈余操纵诡计、现金流量诡计、关键指标诡计和并购会计诡计。

第一部分,盈余操作诡计。这种也是最常见的,毕竟很多上市公司都有业绩压力,需要符合投资人的业绩预期。那就可能过早或者推迟确认收入,实在没有收入了就做虚假收入。想要好的利润,还可以提前或者推迟计入费用,实在不行还可以隐瞒费用。如果突然有一次性或者非持续性的活动,比如卖厂房,那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推高营业利润。如果突然有一笔大订单,调整计入收入的方法,每年释放一部分利润。

第二部分:现金流量诡计。现金流量表中分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其中经营活动最能够反应企业自身业务的造血能力。所以,把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尤其是应收账款转让;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计入其他活动现金流出,比如正常的材料采购计入投资活动;使用非持续的活动提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如提前收款延迟支付供应商款项等。

第三部分:关键指标诡计。前两部分诡计方法都会影响财务指标,当然财务报表本身就是关联的,不可能只去调一个方面,其他不受影响。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上市公司自己开发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如何计算的,不同期间选择的基础数据是否相同,可能会操作指标。

第四部分:并购会计诡计。这是我觉得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因为这里面的内容大部分用的是会计准则认可的做法,只不过被有些企业钻了空子。比如,你去收购一家公司,它的存货、应收账款收回时,创造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是你在购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如果你用现金,你支付的是投资活动现金,如果你发行股票,都不会影响现金流量。但是这种并购会推高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尤其是收购前再跟被收购单位聊一聊,应收账款先别催收,应付账款赶紧付一下。当然,这是不可持续的。可是就这种活动,都有公司把它搞成持续的,一路靠并购把自己吹成一个大气球,但总有吹破的一天。

发生过的将再次发生,做过的事将再次被做;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道书》第一章 第九节

这就是这些案例的意义,无论看起来多么有花招,只要看清业务实质,就还是那些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4《财务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