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逃跑
地球纪年 公元2109年,这一年是人类离开的第24年。
24年之前,人类匆匆忙忙地研发出了空间跳跃技术,经过了理论论证,和刚刚达到标准的无人测试之后,这项技术就立刻被投入了使用。满载着联合政府的军队和幸存民众的飞船进入了跳跃轨道,到达了另一个星系。
暂且就叫它星系阿尔法。
在这个星系当中,有着五个行星,除了最外层那个距离恒星最远的行星之外,别的行星都是岩态行星。
这些行星上面有充足的各类矿物资源,覆盖了人类在地球上所能找到的所有资源。
在相对恒星距离适中的位置上(在这个距离上,行星表面受恒星影响而产生的各种条件和地球的情况类似),有着一颗表面光秃的岩态行星,暂且叫它行星A。
行星A上有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是人类理想的资源开采地。也正因如此,人类将跳跃轨道的终点设置在行星A的附近。
到达星系阿尔法之后,舰队排列成了一个纺锤的队形,纺锤的外层是政府和军队的舰船。
纺锤的内层,或者叫做芯部,是平民的生活飞船。舰队选择了一条和行星A的公转轨道相近的轨道作为其自身绕转的轨道,舰队所形成的纺锤体在经过计算的精确的轨道上按照确定的速度进行绕恒星的公转,仿佛这个纺锤体自身也是一颗行星。
由于各个星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别和各自距离的缩短和拉长,舰队周围的引力场不停地受到干扰,为了确保公转的周期和轨道的稳定,舰队必须要随时对自身的轨道作出细微的调整。
舰队中每一个飞船上面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等离子引擎(或者叫做等离子发动机)和光子发动机,平常的时候,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利用恒星的光能为发动机充电,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时候,联合政府的中央计算机控制着所有舰船上面的等离子发动机进行角度的调整,对准同一个方向,然后同时启动,抵消掉使得飞船倾向于偏离轨道的力的作用。
计算机准确地给出偏转力的实时数值,同时通过控制器,对等离子发动机进行准确的控制,使得发动机的推力尽可能严格地准确地等于偏转的力,舰队就像是没有受到这些偏转力的作用一样,每一分每一秒都稳定在设定的公转轨道。
如果飞船使用的是早已淘汰的化学推进器,则绝无可能实现像等离子引擎这样准确的控制,等离子引擎从头到尾都是电控制,没有什么燃料燃烧的过程发生,因此它随时启动和关闭、乃至不停地启动关闭都不会出现什么爆燃,冲击,失控的现象发生。而且,每次启动后推力的大小都可以随时准确地进行调整,它的比冲、效率、功率也都高于化学推进器。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等离子引擎一经采用,没过多长时间就完全取代了化学推进器。
曾有工程人员提出使用光子发动机来进行轨道微调,然而在验证实验的阶段遭到了否决。
光子发动机是一种利用光能进行驱动的发动机,光源发光产生光子投射在物体上产生压力,即为光压。通过控制光源只向着一个方向进行发射,光子发射出后就对光源产生向后的冲力,进而达到推进的目的,这就是光子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相比于等离子发动机,光子发动机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和等离子发动机一样,光子也能够实现准确的推力输出和频繁的启动关闭,其次光子发动机启动时不会像别的发动机那样向外抛射出粒子(质子),这就意味着,光子发动机不用补充物质燃料,直接把储电器里面的电能转化为光束就可以了,电能用尽后充电就可以重新启动。
在星际航行的过程中,光子发动机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光子发动机运行过程需要激发强烈的光束,发动机发射的光束,相当于高能激光,在微调轨道的验证实验中,它的能量散射不可避免的会照射到别的舰船,造成损坏,此外,采用光子发动机进行频繁的轨道微调,会使得整个空间站集群在黑暗的宇宙大背景中出现周期性闪烁,其潜在的危险性难以忽略。因此,在微调轨道的技术方案中,联合政府最终还是采用了等离子发动机这种相对成熟的技术。
在舰队的中心区域,纺锤体的芯部,是民众生活的舰船。这些舰船都是同一种形状,单个舰艇具有一种圆柱体的外形,圆柱体中轴线的位置是一个转轴,转轴的外表面分布有无数的灯具,整个轴形成一个光柱。
整个舰艇的造型就像是粉刷匠的粉刷滚筒,中空的圆柱体绕着中轴线不停地旋转。民众的生活区位于中空圆柱体的内侧圆柱面上,有别墅,花园,学校,研究院,游乐场,体育馆,耕地等等,俨然就是一幅天堂的景象。圆柱面绕着中心轴进行旋转,旋转的速度受到计算机的控制,动态地稳定在一个定值,具有在干扰来临时自动微调回正的能力。
由于旋转运动的进行,圆柱体内表面的物体受到一个离心加速度的作用,其数值动态地稳定在9.801m/s²,就是地球上的较为舒适的重力加速度值。
光柱的能量来自舰体外表面分布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储能,偶尔也会有穿梭机从别的飞船上运来聚能电池。光柱按照以往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的节律进行启动和关闭,为居住区提供光照。
除了提供光照之外,光柱还向外散发磁场,在圆柱体内接近光柱的区域都充满了磁场。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磁场是不存在的,然而有一次,居住区的一个小孩在玩遥控飞机的时候,飞机飞得太高,失去了控制,也脱离了离心力的约束,飞向了光柱,砸坏了光柱上面的一组灯具。
这件事情之后,联合政府就对光柱的设计进行了更改,增加了受控的磁场源,并对所有的飞行物,包括网球和橄榄球进行了规定,即必须要在飞行物内部安装由联合政府提供的磁力设备,这样一来,任何飞过限定高度的飞行物,都会进入光柱的磁场范围,并受到强大的排斥力的作用,进而回到限定高度之内。飞行物距离光柱越近,磁场的强度就越强,产生的排斥力就越强,要想继续接近就越困难。
除了联合政府授权的飞行器之外,别的飞行器都必须安装磁力设备,否则就是违法行为。有联合政府授权的飞行器一般是对光柱进行定期维修的工程机,也有从别的舰艇来的穿梭机。
在舰队的外层,纺锤体的中间外侧,是联合军队的舰船。军队舰船一层一层地包裹住中央的生活飞船,最外层是战舰,它们时刻保持着对外层空间的警惕。
内一层是补给舰,恒星发出的光能被安装在补给舰上的太阳能板吸收利用,然后在通过激光输电或者穿梭机送电池的方式给各个舰船供电。内二层是运输舰,上面搭载着各式战机和穿梭机,运输舰又称母舰,其自身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同时能够派出战机离舰战斗。
在必要的时候,运输舰可以向外围运送兵力,对最外层战舰提供支援。士兵和军官们都是生活在军舰上面。
作战部队在服役期满后可以选择继续服役或者转业回平民,选择专业的人员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适应课程和训练,在这期间,他们一方面学习适应平民的生活,一方面忘记在军队中接触的种种机密信息。
在地球战役中留下来的部队不能选择转业,因为他们掌握了太多的机密信息和技能,甚至形成了肌肉记忆,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
在多年之前,人类还在地球生活,那时突然出现了全球气温骤降,北极圈和南极圈逐步扩大,适宜人生存的空间被从两极逐步扩大的寒流向赤道压缩,可供人们生存的各种资源迅速减少。
气象报告称地球进入了冰河时期,数据模拟显示在即将形成的冰河气候中地球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仅仅为冰河期前的五分之三,这就意味着另外五分之二的人口将得不到足够的生活资源。
各国政府对此有着不同的主张,进过充分的讨论后,人们的意见大致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应当按照每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来划分阶层,把最没有价值的后五分之二的人淘汰,保全优秀的前五分之三的人口;另一派认为,应当考虑到所有的人,把每个人分到的资源都削减到正常之下,以此来保证所有人都有份。
两派的国家分别成立同盟并联合在一起,前一派称为西方同盟,后一派称为东方同盟。两方的意见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于是双方各自成立了一个政府,建立了军队,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方案。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五年的时间,然而最终也没有能够分出胜负。在最后的时候,气候条件进一步恶化,温度降低,大气层变薄。
人们意识到,气温下降并不是唯一的灾难,而是一系列灾难的开始,在气温开始下降了之后,逐步有更多的灾难发生,人们发现,这样下去,就连原计划保留五分之三的人口的目标都无法达成。于是,双方终于停火,达成了协议,并集中了所有的资源,来研发星际航行相关的技术。
战争结束之后,有一段时间,人们中间发生了非常奇怪的现象,昨天还在打仗交火的敌对士兵,今天就握手言和,就像赛场上打球的两个人在比赛结束后握手示意一样。
冥冥之中,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另一种交涉的形式,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角逐。在战斗进行的时候,双方都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
因为如果使用了,可能地球很快就没了。
西方和东方同盟就像是辩论赛场上面的正反两方,各持不同的意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都不能同意对方的意见,那么最后怎么办呢?就用实际行动来检验真理。
实际行动就是战争。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通过战争来检验真理,更加靠近真理的一方,会掌握更多的能力,因此胜利者就是真理。
然而现代战争不像是古代战争,古代战场上的士兵一旦开始拼杀就像是喝醉酒的醉汉,什么也不管了。现代战争中的人清楚的明白只要开战就会产生损失,人们一边战斗,一边从战争中思考。希望能够尽快把从战争中激发出的新的想法,新的理论融入己方的政策和价值观,从而尽早解决困境,停止战争。
古战场中只有指挥官才会思考的问题,现代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会思考。驱动士兵们拿起武器相互射击的,是彼此心中的理念的矛盾,而不是仇恨或者什么别的情绪。
因此,在矛盾得到化解或者解决的时候,双方士兵能够迅速放下武器,甚至成为朋友,丝毫不挂念先前的血海深仇。
在战争进行到末期,全球的气候进一步恶化,气温变得更低。可供使用的资源变得更少。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是多么坚固的理念,也必须屈服于实际情况的检验。
在实际情况的检验之下,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放下武器,开始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达成共识之后,双方的科技共享,工程人员组成合作小组,开始共同探讨星际逃亡的方案。
这种合作与共识,在1个月之内就得以建立。
星际逃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来说,星际逃亡意味着人们需要找到另外一个拥有像地球一样的适合人生存的行星的星系。
地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星,它处于太阳系中的一个刚刚好的位置,有着刚刚好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又刚刚好有那么多可以用于发展的资源,才能让我们人类长期居住。
这样的行星,在别的星系实在是难以找到,况且,就算找到,它上面必然有别的物种在上面生存。人类的进入,首先必须要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然后再适应其本来不完全适宜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才是宇宙为人类设计的家园。
人类最终的方案是,放弃寻找第二个地球,而是开始寻找一个和太阳差不多的恒星的星系,然后再在这个星系中,找到一条能够产生和地球差不多条件(一年的长度)的公转轨道,并在这条轨道上面建立集群空间站,作为人的生存空间。
这样一来,满足条件的星系就不少了。
确定了方案之后,人类首先派遣侦察飞船,利用曲速(一种通过更改时空不平度来驱动的方式)引擎,飞到目标星系的预定位置,设置跳跃轨道的终点。
然后地球上的人再通过设置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跳跃轨道的起点将大部队开往终点。
所谓跳跃轨道,就是一种人造虫洞,在高维度空间建立的时空通道。在低维度的空间里的人,能够通过虫洞进入高维度时空通道,然后重新到达低维度空间里面的另外一点。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面,一只蚂蚁跳到了空中,然后落在了另外一点上。
人们就这样离开了生活了500万年的地球,到达了星系阿尔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