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善恶与文学

看了人世间,有些感悟

真正的人性没有那么无私,人间疾苦也不会接踵而至。人物60年的性格也不会一成不变。

虽然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如果高到大众无法企及的高度。教育变失去了意义。哭过,感动过,就像烟花,在夜空唯美落幕。

个人认为,真正的文学,高出人间半格就够。可以突出主角的善,必须得合理。可以表达他人的恶,也必须合理。而人世间以年代为背景,横跨中国发展最快的60年,很难从人物细腻的心里变化感受整个人生。

而我所感受到的人生是作者挥舞着时代的大旗让人物的命运在苦与善中间不断地交织。自始至终。就是因为他过于美好显得不真实。还有那接踵而至的苦难,让我们因为爱主角的善良而痛苦主角的遭遇。

而现实却是,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是自私的基因决定的。

一个人很难会为了和自己不相关的事去搭上自己利益。大部分苦难其实不是自己的偏见就是自己的欲望。当然人性当中会有善,它会像账户一样储存其中,当不可抵挡的灾难面临,账户里的余额会适当减轻自己的苦楚。但不一样的是,如果你是弱者,你认为的善良便不是善良,而是一种求生嘴脸。如果你是强者,向下的善才叫善。一个乞丐去扶老人过马路,老人可能会嫌弃,一个企业家给灾区捐款才是真正的善良。照这么说的话就没有善良了吗?也不是。

我们人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我们看待所有的事物不是从内心出来,而是带着功利心。

就比如说,我做善事,我只需要做了,自己心里就会感受。而不是一边做一边期待社会的回应和评价。

所以好人有好报是个伪命题。好人是从自己出发,好报是从社会出发。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所以不比强求什么。

问题来了,如果没有了好报人还会善良吗?

当然会。

人性有善恶和七情六欲。我们的经历会激发我们的这些情感和情绪。而不是有了外部的事件才有了这些情绪。我们可以把这些情绪当成另一个自己。学会和他相处,而不是排斥它,否定它。更不应该把人性的善当成我们向社会索取的工具。

再回到文学

我认为文学依然是承担着描述现实和启发人生的一门艺术。要想改善时代的焦虑,需要用高于生活半格的艺术来启发民众,它是我们改善的前提,高太多便失去了意义。就像发动机启动太猛了会熄火,控制在一个平稳上升的水平它才会平稳前进。反过来,如果我们就此沉迷于虚假的感动,还让它在文学中有较高的地位,其实是很尴尬的。那可能说明,时代驾驭了我们,我们却无缚鸡之力,改变的先锋意识和示范都没有。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一部真正启发民众思考改变的文学作品。因为,人们已经迷失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焦虑充斥在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中。人们都以世俗的成功为目标,资源有限,大部分人难道就没有幸福的权利了吗?

真正的幸福是和自己和解,到不了的彼岸,不如换个方向,试试看。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房贷可以不还吗?难道孩子就可以放任自流吗?廉价的生活品质不会有伤自尊吗?

抱歉,我可能给不了你答案,透支未来本就无解。

想办法让自己的灵魂在荆棘里开花。

所以,奢侈要慎重,一旦上去,很难下来。也许,这是我们这个追求物质的时代所付出的代价。

回归本心,去爱,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难道不是一种潇洒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善恶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