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风(董树芳)
是上苍遗落的一条天街,还是 本来人间就有天堂? 山之上,云之下,江西婺源的篁岭,一座写满沧桑的古村落,却向世人递上了一张崭新的名片:鲜花小镇,晒秋人家。
有人说:是一张名为《晒秋》的金奖摄影作品成就了江西婺源篁岭“最美中国符号”的美誉。我却要说是生命传承的本然自带光芒,即使是偏安一隅也无法掩藏。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一定要去一次篁岭,这里也许没有恢宏的历史画卷,但却是中华血脉的一条支流在无声地延续。
传说是周文王的后裔,一曹姓夫妇在南宋初年来此定居,因山谷长满了茂盛的竹子而名之曰篁岭。六百多年的生命传承,繁衍成如今一个近200户的古村落。
也许你不会相信,就是这样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却在清朝出了一对父子宰相曹文埴和曹振镛,这对父子宰相辅佐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长达70多年。
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学家,你一定要去一次篁岭,因为你也许不会相信,在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崖上,竟然会有一座江南的布达拉在向世人招手。
粉墙黛瓦,廊桥亭阁,典型的江南徽派建筑的韵味儿,却又不失西藏布达拉宫的凌空气势。尤其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梁柱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徽派木雕,那人物,那故事,那场景,简直可以说是一部人间喜剧的再现,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在向游客讲述一个人间的传奇。
如果你是一位民俗学家,你更要来一次篁岭,因为这里是“晒秋”民俗文化的发源地。
数百年来,先天自然条件的局限,反而激发了村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会延伸出若干根小腿粗的木桩做成晾晒的平台,好天的时候,把每个季节收获的食材摊在大簸箕上晾晒。春晒笋尖、夏晒山珍、秋晒果蔬、冬晒乡俗,不同的时节,不同的色彩,“晒秋”的秋不单单是指季节的秋,而是“收获”和“果实”的代名词,所以,无论春夏秋冬你来篁岭,世间独一无二的“晒秋”都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或摄影家,怎么可能不来篁岭呢?那半挂在山崖上层层叠叠的徽派民居,那条玉带似的天街,将经典古建筑串连,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紧挨,民居的窗台和门口,青石板路边和街道的围栏上,到处都有鲜花点缀。商客和游人在此流连忘返,远远望去,简直就是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当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梯田里流动的层层金黄与山坡上白墙青瓦的民居交相辉映,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创作灵感?
如果你有一个恋人,那就带她(他)去一次篁岭吧。花海中一汪心形的碧水,传说是天上的仙女洒落下的一滴情人泪。
当两个人手牵手徜徉在一片梦幻般的花海时,那种你不来,我怎敢老去的情思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蔓延。
抬头看看那些星罗棋布的民居,一定会惊叹,一对恋人的情感,竟然可以如此强大。原来,生命传承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那时,你还是惧怕婚姻带给你的那些兵荒马乱吗?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中的失意者,你必须来一次篁岭。在这里,一个转角、一条小巷、一扇眺窗,都可以让你的心回归内在。
一个人,漫步在天街那条青石板路上,遇见雨天,撑一把油纸伞,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里徜徉。累了,那个名为“邂逅你”的小店,可以让你驻足,喝一杯滚烫的咖啡,倾听一下门口那位帅哥不停敲打的激越的非洲鼓声。
或者坐在那把竹椅上看小桥流水,那一刻你会发现,生活中所谓的不如意,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带上的枷锁。如果能像这遗世独立的篁岭,即使被人遗忘,也会踏着自己的节奏前行,总有一天,你也可以活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境界。
去一次篁岭吧,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爱心桥边那个木头小哥的广告说的一样,“哥种的不是油菜,是风景”,那我也来调侃一下:“姐欣赏的不是风景,而是在放飞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