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孤独者的孤独

为什么越不善言词的人,越过的孤独?

何为孤独?词典的基本解释是: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事实上,人们不用查阅孤独的含义,都知道,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所谓的孤独感,一种心理的孤寂感受。同时,人们早亦把孤独视为了负情感情绪的范畴。

不善言词,肯定不是一个优点。因此,提问者的提问,也暗示了孤独属“负面”之列,以及越孤独的原因是“越不善言词”。我对题主的看法(逻辑)有异:越不善言词的人,未必越孤独。所以,我的回答不会立足于“为何不善言词,会孤独?”这一逻辑。

或许,有些过得孤独的人,存在不善交往、不善言词、过分内向的性格。但严格意义上,不善言词,跟孤独没有直接和必然关系,这也就谈不上“越不善言词的人,越过的孤独”啊。那么孤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又跟什么有关呢?

我们首先得承认,孤独是一种不太好的感觉。从孤独的名词解释,我们看到了它是一种弱小、无助、孤寂的存在。然而,弱小、无助、孤寂的感觉,作为人这一独立的个体,从出生那一刻,就体验到了分离的痛苦和无助;成长中,又得经历数不尽的“势单力薄”的无助,终将每个人会走向绝对的弱小、衰朽。我们也就得知,孤独感,对人而言是谁也免不了的存在,是伴随终生的存在。

我们还需要承认,孤独作为人类存在,随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其意不单纯停留在孤立与弱小,它已上升有丰富意涵的一种存在,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用巴尔扎克的名言说,对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那么,作为社会人,我们是活在情感和精神世界的现实中,孤独,则跟爱情、意义一样,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话题。

同时,孤独,也跟爱情、意义一样,富含抽象而深邃的魔力,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被陷进,也不由自主的想逃离。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每个人,应对他孤独感的方式,受其文化背景、个性和价值去向的影响而不同。对大众而言,为抗衡痛苦的孤独,文明创造了一系列价值财富:丰富的物质、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医疗、高科技、互联网,等等。

稍微具体一点,来感受--孤独者的孤独:1)处境偏僻的人,如农民、哨兵等,他们因认同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而能承受、接受寂静的孤独。2)身处闹市但心理疾患者,体验着深刻的孤独恐惧:失落、冷漠、被背叛、被孤立、被抛弃等。3)相对远离人群的各领域学者,他们用对世界的好奇心、创造力、知识与能力,享受着他的孤独感;绝对远离人群的居士、隐士,也是很享受孤独的。 4)平凡者,用工作、恋爱、爱好等,平衡了他的孤独,享受着快乐。5)退休的老年人,或是继续职业,或是打麻将、跳街舞...没事找事的应对无聊和孤独。

所以我认为,孤独,跟人善不善言词无关,跟一个人的选择有关,跟他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有关。能言善辩的人,兴许有他不为人知的自卑感,和空虚的孤独;不善言词的人,更可能有常人体会不到的充实,和甜蜜的孤独。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而每个人,都在用他自身的特质、擅长,或陪伴,或填充着他的孤独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玲:孤独者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