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问: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

注|本文已同步至我的今日头条账号,标注原创,如有转载,请主动联系。

在这些年里,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叫做以德报怨。如果问起这个词的出处,很多人都会告诉你,这就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啊。大概应该是孔子说的。

其实不然。《论语》在宪问篇中有着这样的记叙:有人来请教孔子,提出一个问题,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那怎么报答别人的恩德呢?不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来的好一些。

这话说的很对,以德报怨,德不能彰显,而怨未必平。如果一味以德报怨,那么对于那些对自己有恩德的人,又该如何处置呢?

汉朝是中国古代一个兴盛的朝代。但是在汉武帝之前,中原大地屡受匈奴的骚扰侵犯。汉高祖刘邦受不得这个气,于是发动几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王信以及支持韩王信的匈奴。结果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兵困马乏,士兵缺衣少食,最后还是靠了陈平一计得以解围回来。

自此以后,汉朝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匈奴都采取和亲的政策。不和亲没办法呀,匈奴骑兵打起汉朝军队来犹如砍瓜切菜一般,而且来去如风,行动迅捷。他们抢完了就走,在三边之地杀害了很多无辜百姓。

这个怨就这么结下来了。但是汉朝当时对匈奴没有反抗能力,于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都一律采取和亲政策:我给你匈奴单于送媳妇,还给你们送物资,你看看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就别老是欺负自己家兄弟了呗。

但是不行啊,匈奴生活的大草原动不动还闹个饥荒啥的,而且对农耕文明中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也充满了好奇心。匈奴安定上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又要来攻打汉朝边关。

以德报怨,怨不能平,所以德不能止。

这对于整个国家的消耗都是巨大的。众所周知,经过战国末年的大战乱以及秦末的农民起义,整个中原征伐不断,人口数量急剧减少,从秦末的3000多万减少到了1500多万。大量可以耕作的土地抛荒在那里,国家穷,人民更穷。大量百姓依然像流民一样四处流窜,哪里有吃的就到哪里去。汉文帝为了积蓄国力,也是下了不少狠心思:自己穿的衣服十来年都不换新的,皇宫之中的器具摆设,全都不进行更新。

并且汉文帝时期还鼓励全国上下厉行节俭,并且鼓励发展农耕,减少徭役和税费。汉景帝也身体力行的坚持下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财富人口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汉朝似乎已经有了一战之力。

这时候的匈奴依然不老实,隔三差五的就来抢三边地区的东西了。李广长期担任的就是北方一地的太守。因为训练了一支善于骑射的军队,而且攻打匈奴来犯之敌不遗余力,小股匈奴骑兵在他这里占不到好处,所以匈奴人十多年不敢到他的地盘撒野。

汉武帝时期全面调整对匈奴的政策,该打要打,不能任由你欺负我。于是私下里训练骑兵、巩固三边,积蓄粮草。到了足够强大之后,又任命颇有军事才能的卫青和霍去病带领骑兵发动了对匈奴的征战,最远的地方,打到了匈奴的封狼居胥以及现在的贝加尔湖区域。

经过汉武帝时期十来年的征战,匈奴被打崩溃了,内部分裂成东西两部不说,匈奴主力逐渐向西迁移而去,为整个中原地区的稳定获得了几十年好时光。

以德报怨该是以直报怨的一个方面

如果你自己本事就是占据在一个强势的位置,那么对你不理解的人势必很多,这种不理解如果不以德来宽容忍让,便也容易激发矛盾,所以这时候也应当注意以直报怨的活学活用:以德报怨。

汉高祖统一天下之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便是分封有功将领。在对功勋卓著的前几十个亲信人员完成分封之后,封官的诏书一时暂停下来。而剩下的没有被封的大臣,或多或少都和汉高祖有着一些小矛盾,他内心也在盘算着现在是老子的天下了,是不是该算账的要算账了呢?

那些没有被分封的人心理可就发了毛了:为啥那些一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人都分封这么久了,还不给我们分封呢?不会是刘邦这个老头反悔了吧?窃窃私语之中,这些人便三五成群,暗中商量形式一旦不好,不如赶紧造了刘邦的反。

还好张良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跑到刘邦那里就问他,事情很紧急啊,你知道大臣们在商量干什么?刘邦当然不知道。张良继续说道,他们在谋反呢!

这下可把刘邦脸都吓绿了:那您说怎么办才靠谱啊。张良就问,这些人里你和谁的矛盾最大?

刘邦说,就是那个雍齿了。当年我发动起义,这小子多次背叛我,还在丰城羞辱与我,我正盘算要杀掉他呢,可是他又立了不少功劳,杀了有点可惜。

张良说,那你就别犹豫了,赶紧的把这个雍齿好歹先封个侯。

最终雍齿被封在了刘邦的老家沛县和丰城之间的雍城,成为什邡侯。这下子那些心思不稳的大臣们看到连雍齿都被封了侯,便也开开心心回家喝酒去了。汉朝刚建立起来的一场祸乱消弭于无形。

后来刘邦有一次出关旅行,在沛县小住几日,沛县的一些乡老便给他提意见,你看沛县和丰城本来就是一地嘛,千万别忘记了父老乡亲们。

一言惊醒梦中人,刘邦马上下令,对沛县和丰城区域永久免除劳役和税费。雍齿的封地又恰好在这个范围内,成了汉朝时期的一个不用交税的“国中之国”。

刘邦相比于雍齿,明显占据着强势的地位,而如果一味强调“怨”而又准备趁着自己的强大打击报复雍齿的话,其后果便是,新兴的西汉王朝瞬间又要土崩瓦解了。

以直报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孔子说话总是那么简单,在《论语》中有着“道”、“仁”、“义”等众多反复使用的词汇,然而到了今天依然没有一位国学大师能够准确定义。

这些词汇本身就好像“上帝”一般,只可意会而难以形容,这也涉及到语言的弊端:语言终有穷尽时,而意思始终在心中。

所以“以直报怨”也是个很空泛的说法。《说文解字》这样说“直”:直,正见也。正见,或者可以说是正确的见识吧。

很多人初看“以直报怨”便觉得应该是如果对方对自己有“仇怨”,便应该有仇的报酬,有怨的报怨才对,其实不然。用正确的见解处理“怨”才能够平息怨气,而又获得声望名气。

文|三月风尘     2019年6月1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友问: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