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拖延】世界上最大的借口是我有拖延症

HI!大家好,我是小㼆。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运用易效能的时间管理系统,以“转述”的形式在进行叶武滨老师在喜马拉雅的“时间管理100讲”的分享。今日是第26天,坐标北京海淀。关心身边事、关注社会,是我们与这个时代保持同步的需要。一早起来打开手机就看到央视新闻弹出“突发!墨西哥发生7.4级地震”。2020太难了,大火、蝗灾、地震、病毒……一个又一个灾难接踵而来。原本以为我们已经甩掉了病毒,谁知道它从未走远。生活被它扰乱许多,大家的话题总是围绕着“疫情”二字。打开手机、电视扑面而来的是确诊病例如何、防范措施如何,走路时身边经过的行人交流的是附近小区什么样的人确诊了,连十几岁孩子们在微信发的表情包都变成了“核酸了吗,您内?”生活一直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不论我们周遭如何改变,让自己好好地成长,长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够自我疗愈,向上生长。

今天的转述开始了新的话题——拖延症。这个话题将要持续六讲,本讲主要是让大家了解这个概念和现象。首先我们来澄清拖延与拖延症的区别。

拖延是个中性词,是一种自我调节,有价值也有危害,取决于程度是否可控。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现象。75%的人认为自己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在拖延。而拖延症并非普遍现象,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包括:自责、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拖延症平时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则会影响事务发展。拖延症已经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并非现代社会才有的问题。


《明日歌》是明代诗人钱福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自己为例劝告世人要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不要永远等待明日而浪费时间,蹉跎光阴。诗词意义直白,没有什么隐喻,但却表达出由古到今人们一直想要杜绝的弊病,即将“明日”作为借口,逃避眼下该立即解决的问题。放任自己的懒惰,直至“万事成蹉跎”后悔不已。在西方,圣经自希腊文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大多被翻译为罪过。

叶老师在喜马拉雅的音频中讲了个生动的例子,在此原汁原味呈现,可能也是许多人的现实情况。

比如说今晚你又要开工,从傍晚时分就开始酝酿感情,先吃一碟瓜子,一只鸡爪,三只巧克力派,喝了两杯酸奶。然后你回到房间,沐浴更衣擦一遍爽肤水擦两遍润肤露,在往房间里喷一点香水,泡一壶玫瑰花茶花十分钟来品尝。然后打开电脑,花了好久才点开空白的word文档,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感觉实在太妙了,心静如水。然后睡着了!



拖延的现象就是:应该做的事一直没有做。一直做着各种小事,东搞西搞!时间越来越少,到最后很多人只好压力越来越大,哭着去做完那些事。

家长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这样的表达和表现——“我就玩五分钟。” 削削铅笔、搓搓橡皮,上个厕所,冰箱里头翻翻零食出来吃,这在小孩子身上十分常见。但事实上那个小孩子在许许多多大人身上几乎可以原样复制。可见,拖延症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

拖延,只是个现象,可能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或者策略。而拖延症,既然成为“症”,就不再是一种良性的行为。在国内知名社区“豆瓣”中搜索关键词“拖延症”,可以搜索到海量信息,其中建于2007年的“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有成员185235人(2020年6月24日8:30采集数据),大家在小组帖子中分享自己的拖延症表现和感受,尤其表示对自己现状的厌恶的大有人在。绝大多数人都很清楚这是个需要改掉的”毛病“。


那么如何改掉这个“毛病”?叶老师将在接下来几讲给出大家“药方”。

我没有“拖延症”。但常常存在拖延的情况,听到叶老师描述拖延场景的时候,会感觉叶老师在“偷窥”我们的生活。尤其在当下“信息焦虑症”同样泛滥的时代,很多人把要事甚至急事搁置在一边,拿起手机就刷微信、刷微博、刷抖音……刷上两个小时后觉得实在无聊,想起了还要读书,拿出书本还没有打开又看到书桌脏了乱了,于是打扫整理书桌……有多少本书就总是停留在前十页。我出身于英语专业,上大学时在图书馆学习,见识过身边同样外语专业的同学,口口声声要背单词,每天背着“红宝书”(俞敏洪GRE词汇),然而半年时间字母表上一直保持在A的序列。

我们会说某人“行动力强”,这是治愈“拖延症”的重要关键词。行动了,就不会再拖;哪怕只是行动一点点,拖这个动作就会减少一点点。

动起来,从关注喜马拉雅“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开始喜马拉雅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26【拖延】世界上最大的借口是我有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