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书包

5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年代。我也就是出生在这个年代,与祖国同岁。那时国家百废待兴,到处物资极度贫乏,整个雅口大乡就雅口街上有一所小学,方园一,二十里范围就雅口街上有一个买卖东西的集市。当时的孔畈乡在1958年左右才在孔畈村的一个庙堂里建起了一所初小(当时把1—4年级称为初小)。由于学校离我的家有五、六里路,再加上当时家里很穷,一时也交不起学费,所以我是八九岁才上的学。

        我上学时家里己有三个妹妹了,在当地己成了家大口渴的困难户了。母亲想给我准备一个书包就没有办法实现。那时侯什么物资都实行票证。做一个书包要一两尺布,可那时侯家里一年发的布票给家里人做衣服就不夠,那有多余的布做书包呢!实在没办法了,母亲就找到了我的四爷说,孩子要上学了,没有书包咋办,四爷才说,孩子上学是大事,书包我想办法吧。

        四爷在房前屋后砍了两种竹子。汉竹表面颜色略黄,水竹表面颜色翠绿。四爷破竹,劈篾作起了书包。四爷把汉竹劈成两公分宽,四十公分长的若干根竹片,再用水竹劈的细篾交叉将竹片编制成长四十公分,宽三十五公分左右的两块板面,然后再把两块竹篾板的两头及底部用细篾编织连结起来,两头呈梯形状。最后用几根圆形的粗篾在上缘穿成两个孤形提环,再在提环的外面用细篾缠绕包裏起来,作为书包的提手,整个书包就这样大功告成了。现在想来,特别象八九十年代有些干部提的公文包一样。

        四爷给我做的竹书包,在我们那个地方,那个时侯就叫作竹夾子,竹篓子。我上学的第一天就是提着它去上的学。在学校里,所有学生的书包几乎都是一个款式,都是用各种颜色的布料作成的口袋,穿一根布带作背带的书包,唯独我的书包在班上显得格外的特别。在我心里,我的书包和同学们的布书包比起来一点不丑,也不觉得丢人。我的书包是四爷用两种新鲜竹篾编织而成的,放在教室里,窗外的微风轻轻地吹进屋内,随着空气的流动,散发出阵阵地,淡淡的清香。书包用起来也比同学们的布书包方便多了。上课时同学们拿书,拿本子还要解口袋,我一伸手就拿出来了;下课时同学们放东西还要把口袋张开往书包里放,我只要往书包里一丢就行了。

          四爷给我做的这个书包,我上学用了三年。上二年级时,孔畈村开办了一个双代店,就在学校旁边,我就在双代店买了几尺泡带子,拴在篾书包的两个挡头,使书包能提能背,方便多了。在五十年末六十年代初,我上学没有一个相样的书包,沒有一点怨言,从来没有嫌弃,也沒有一点和别人攀比的意思,絲毫不觉得比别人差。每天和同路的同学欢声笑语,风风打打,追逐戏闹,兴步满满,走进学校,回归家里,充满自信,充满阳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第一个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