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铜牛:不务正业反受尊重

牛,是人类的好伙伴。对于人类来讲,它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作为食物,为人类提供牛肉和牛奶等;二是作为生产工具,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农村幸福生活的标准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随着机械化农业的到来,牛作为生产工具的作用逐渐被减弱,作为食物的地位不断增强,但很少有人边吃牛肉边感谢牛的。反倒是牛因为不务正业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还被铸成不同材质被安放在河道的显要位置或沉入水底。

在颐和园东堤,新建宫门入口附近就有这么一个铸造精良、形象逼真的铜牛铸像。身上还有乾隆皇帝亲自为它写的篆书铭文,相传当年它身上还遍镀黄金,最后被八国联军给残忍地刮去了。我们先来看一看乾隆皇帝写的这篇《金牛铭》: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从乾隆帝的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河边铸牛,并非他首创,而是从大禹老祖宗那里学来的。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并吸引他的教训,潜心治水,疏导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水患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乳皆知。大禹当年就有一个做法,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其它都可能是真的,但铸铁牛肯定是假的。现在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是三峡地区的虢国玉柄铁剑,距今约2800年,而大禹时代距今约4000年,能不能冶铁都不一定,更不要说铸铁牛那样的重器了。但皇帝金口玉言说了,我们就必须要信。

这是个题外话,咱们再来说铸牛镇水的事。大家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捞铁牛》,那个铁牛也是起这个作用的。黄河流域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铁牛的传说,有人说黄河下埋藏有几千只铁牛。可见大家对牛能镇水不仅深信不疑,而且流传深广。

铜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我还写了很多颐和园的文章,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将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颐和园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颐和园铜牛:不务正业反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