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南京史话》P143-P155七彩丹霞一心向金——蔡敏

主题:南京史话

大纲:1:明末清初南京城

        2:康熙乾隆六下江南

        3:清代前期著名文学作品

        4:金陵丝织业

        5:清代前期南京城内布局

内容:清代的东南重镇

感想:

      作者将全文分为5大部分:1:明末清初的南京城,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的介绍南明王朝的朝廷政治结构,通过史可法的被迫离开侧面写出了当时朝廷的腐朽,后又细数了种种罪行,利用两首民谣正面抨击了南明王朝的腐烂程度。最后一笔带过被清军消灭,多铎进城后并未对南京有过多的改动,只是改江宁府,设置两江总督。

    明末时期南京城再一次担任了传薪播火的角色,成为南明王朝“福王政权”的中心。这是南明王朝并未如我们所想积极恢复经济,努力抗清。而是自甘堕落,有才之人受到排挤,史可法被迫去扬州做督师;受宠的奸臣忙着大肆收敛财富,卖官和财害忠良;福王本人也是非常的忙,忙什么呢?忙选妃、修宫殿、听戏饮酒作乐。民谣讥讽::“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扫尽江南财,填塞马家口。”这样一个腐朽的朝廷很快就被清军消灭了。多铎如南京以后,清政府将应天府为“江宁府”,设置了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府”最初叫“江南总督”。把明朝的皇城改为“驻防城”由八旗兵驻守。自此南京成为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攻下南京后因为“留发不留头”汉人无法接受,1646年还爆发了一场起义,分三路进攻南京,城内设有内应。但可惜事前泄密,内应被杀,连城门都未攻破就退回皖南,最后被清军消灭。

    2:讲述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作者通过一句话总结在江南的局势逐渐稳定后,这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下,清政府才对于南京在全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作用重视起来。这样的情况下才导致康熙皇帝6下江南。其后乾隆皇帝又步康熙皇帝的后尘,也是先后6下江南,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古金陵四十八景。

    康熙六下江南,在历史上的评论一直都是比较中肯的,认为并非是图自己享乐。文中其实也作出了比较。康熙皇帝5次住在江宁织造府,一次住在驻防城内的“江宁将军暑”。相较于乾隆5次住在扩建的“行宫”而言确实是简单很多,大大降低了百姓的负担。清朝初年反清复明的声音还很大,康熙在南京期间为了笼络汉族人民的心5次祭孝陵;为了显示清朝的武力还亲自表演射箭,数万人观看;接见两江总督以下的官吏数百名。反观乾隆,不知道是不是受其他人的影响,我一直对乾隆持有偏见,在我眼里这个人就是啃父亲留下的老本。民间流传乾隆颇的康熙的喜欢,就是因为喜欢乾隆才把皇位传给雍正。乾隆很多方面不难看出他是比较崇拜康熙的,很多习性都是受康熙影响。但是在我看来他就是什么都学了个半吊子,还自鸣得意。养心殿中的展览品能够看出康熙还是比较喜欢西洋审美的,从他喜欢璀璨夺目的饰品,耀眼光芒的摆件都能够看出康熙用我们现在时下流行的话来表达就是喜欢奢侈风,雍正则喜欢性冷淡风,乾隆就不一样了,也喜欢花哩胡俏的饰品摆件,但是怎么看都是个活脱脱的农家乐风格,相较于康熙和乾隆喜欢的饰品摆件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六下江南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乾隆很多方面也是学习康熙的。康熙去过的地方,乾隆一定要去,康熙没干过的事情乾隆也要做。乾隆在南京游历过的四十八景就被称为“古金陵四十八景”。文中从名字、地理位置、内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文中也指出康熙年间出版的《江宁府志》中还刻印了《金陵四十景》由高岑所做。可见“金陵四十八景”大约是乾隆年间形成的,他比明代晚期的“金陵四十景”多了八景。随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高岑的个人经历和作画风格。

    3:清代前期三部著名文学作品——《桃花扇》传奇、《儒林外史》、《红楼梦》都是以金陵为背景来进行写作的。作者简单介绍了前面两步《桃花扇》和《儒林外史》。详细的从作者曹雪芹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家族盛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除了“金陵四十八景”本文还重点讲述了清朝时期金陵的丝织业。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当时金陵丝织业的花色品种、内部分工、和销售渠道。

    金陵地区的丝织业有着长期而优秀的传统。如果说六朝时代是金陵丝织业的开创阶段,那么宋元时期便是活卡阶段,明代时发展阶段,清代前期就进入了鼎盛时代,并且获得了“秣陵之民善织”的称号。当时由于金陵丝织业的兴盛和皇室的需要,所以清政府才特地在南京设立了职权很大的“江宁织造”衙门。根据文中所述自康熙到嘉庆四代将近200年间,南京民间的丝织业发展导游织机3万多台,男女工人5万人左右,医考的丝织业为生的剧名达到20万人,年产值达1200万两以上。可见但是当时的丝织业在金陵已经变成大部分百姓生活的主要来源。在如今的江宁织造博物馆中通过明清两代皇帝的龙袍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清代时期南京的丝织业花色品种就已经明显增多,颜色更是不在话下。尤以“元缎”和大家熟悉的“云锦”两种质量较高,产量更大。作者寥寥几句简单的介绍了元缎,因为宋代以来曾作为贡品所以又被称为贡缎。后深入介绍了云锦,浴巾织造过程比元缎更为复杂,技术要求也高,因此云锦的专业工人只有1万人左右,织云锦的机器也只有几千架。当时丝的来源主要是两个地区,其一就是南郊和句容溧水以及苏北,皖北可见当时南京的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了。其二则是浙江的湖州和海宁等地。至今淘宝购买衣服还会发现多位浙江湖州海宁一代,不知道而着是否联系。到乾隆和嘉庆年间,丝织业内部的分工已经较为细密,织机的部件也比较复杂。由于丝织业带动的经济快速发展,在丝织业里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因素有了某些增长。出现了“账房”、“机户”、“机工”。

    5:作者最后讲述了清代前期的南京城内布局。其实相较于大明王朝的布局,清朝并没有过多的干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10《南京史话》P143-P155七彩丹霞一心向金——蔡敏)